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亞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亞南

王亞南

  王亚南(1901-1969)是现代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教育家。他在大学执教三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办学经验,对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尤其对现代教育的本质和功能,对如何办好综合性大学、如何培养和使用人才以及如何治学,多有精辟的见解。王亚南的教育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是我国教育理论的一份宝贵遗产。

人物簡介

  王亚南(公元1901~1969年),男,湖北省黄冈县王家坊村人(今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著名现代经济学家。
  王亚南父母早逝,在兄长支持下他在黄州读完小学,毕业后考入武昌第一中学,又考入武昌中华大学教育系(华中师范大学前身)。大革命中,他投笔从戎,在长沙参加了北伐军,曾在军中任政治教员。大革命失败后,他从武昌东下上海、又辗转来到杭州,在这里,他的人生事业发生了重大转折。

翻譯《資本論》

  中国的寺庙除了养育和尚与山林外,也庇护了不少穷困的读书人。在杭州期间,王亚南因生活所迫寄居在大佛寺,在这里,他结识了他事业上的重要伙伴即上海大夏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同样流寓大佛寺的郭大力。两个年轻人意气相投,一见如故,畅谈人生理想,很快结为至交。在此期间,王亚南开始钻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寻找变革社会的救国之道。郭大力见他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建议两人一起从事《资本论》的翻译工作,从此,他和郭大力这位朋友开始了近四十年的友谊与事业的合作。《资本论》也成了王亚南终身学习和研究的经典。
  1933年王亚南因参与“福建事变”被通缉而亡命欧洲。在马克思的故乡德国,在《资本论》的诞生地英国,他广泛收集西方经济学资料,注重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动向,同时翻译了一些西方经济学著作。1935年他回到上海,和郭大力重新会面,他谈了自己的欧游见闻,二人遂着手正式翻译《资本论》。此时,与中共有密切联系的读书生活出版社的负责人找到王亚南,向他说明翻译《资本论》的迫切性,并希望尽快译出,早日付印,并且预支了一些费用。1938年在经济生活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在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滋润的中国这块干涸的土地上,王亚南和郭大力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有了结果:马克思主义的基石《资本论》三卷中文译本终于出版了!这在当时,不仅是中国经济科学研究中的一个新鲜事物,给当时的中国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的一件大事,对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亚南毕生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从《王亚南文集》五大卷,我们可以看到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教育家所走过的道路,他是一位译著丰富的经济学家,他在经济学领域的杰出贡献主要有四个方面:
  王亚南和郭大力用10年心血,克服重重困难,于1938年出版马克思伟大著作《资本论》三大卷全译本,是马克思经济学说在中国系统传播的里程碑。《资本论》是公认的博大精深的巨著,但在此之前我国一直没有完整的全译本。而要准确无误地译成中文,不仅要具备精湛的中文表达能力,还要有深厚坚实的理论修养和渊博的学识积累。王亚南和郭大力严格按照他们制定的计划,先用8年时间,翻译马克思之前的6部经济学和经济史名著,包括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为全译《资本论》打开通道。在当时国民党的 “文化围剿”的白色恐怖下,郭、王两人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历经艰辛,终于胜利完成全译工作,这是他们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对中国人民做出的贡献,他们的这一突出业绩是永存的。

經濟史學的開拓者

  王亚南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史学的开拓者之一。从30年代起,他就从中国经济史入手,探索旧中国的社会经济问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大胆创新,独树一帜,完整系统地提出著名的“地主经济论”。他认为中国的封建制度分为领主经济和地主经济两大阶段,而以地主经济形态和半封建生产方式作为一个整体,从经济结构、政治体制和文化思想等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来解释中国社会经济史长期争论的“停滞发展”问题,被称为是“对30年代以来讨论的小结”。这在1949年前的中国经济史学界是一个突出的科学研究成果,它的理论贡献移动图片具有深远意义,并为国际史学界所瞩目。

教育觀

  王亚南的教育观不仅体现在他的学术著作中,而目也体现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他认为教育是与社会密切联系的,因而要从教育与社会诸要素的相匀关系中认识和把握教育的本质。他认为在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自然科学教育与社会科学教育不可偏废。他抨击当时国民党文化专制主义对科学与学术自由的扼杀,指出如果在一个社会中科学不受尊重,研究科学的自由也横遭限制与剥夺,乃表示该社会在衰落式微中、在向后发展中。面对国民党的文化专制主义,王亚南针锋相对地在大学讲坛与研究论坛上,大力倡导学术研究自由,并常引用黑格尔的名言“理性与自由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勉励科学研究者。王亚南毕生以一个民卞战士的姿态站在教育战线的最前列,积极倡导学术自由、研究自由,经常鼓励学生自己学习和自己研究。他有一句名言:从反对者获取自由,予反对者以自由。

教學觀

  教学观是对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本质、规律、特点、关系等听持的看法,具体涉及到什么是好的教学。是成功的学习、教学的侧重点应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还是让学生自己组织知识。什么样的教学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等问题。王亚南长期执教于大学讲坛,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就学习方法和治学经验所发表的许多原则性意见,包含着富有启迪的教学思想,反映了他对教与学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他主张无论是教学还是研究,王亚南都非常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积累。他认为,治学要奠定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要注意积累知识;基础宽的目的是为了深,同时也只有宽了才能专和深。提倡勤奋治学,反对治学无法。 王亚南认为,科学方法的掌握是人才成长必不可少的因素,一个人学术上能否有所建树,跟他自学的方法很有关系。他也认为,学习要有方法,但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死的,不同的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没有适用于每一个人的一成不变的方法。也提倡教学相长,反对闭门独学王亚南非常赞同“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说法。他认为,一个人做学问,不仅要依靠自己的独立钻研,也需要老师的指点和朋友的帮助。他主张“共学”,告诫学生不要忽视共学的重要性,因为“独自一个人学习,易使人流于孤僻,流于孤陋。

大學觀

  王亚南长期在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和领导工作,先后担任过中山大学经济系主任、厦门大学法学院院长兼经济系主任,又任厦门大学校长等行政职务,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对如何办好综合性大学有不少精辟的见解。他主张:(一)教学为主,兼顾科研。 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统一,通过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来提升高质量的本科教学,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从而形成人才培养优势,是现代大学的基本办学理念。(二)文科理科,不可偏废。王亚南认为,大学的学科和专业设置一定要主动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基础的变化,切莫重理轻文,破坏高等教育合乎规律的成比例的发展。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教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造出许多“多余”或“过剩”人才,增大了社会的不调和现象。(三)发扬优势,办出特色。从方法论上说,发扬优势是一个如何从实际出发、掌握客观事物的特殊性的问题。王亚南指出,“一般社会科学的理论,都不能离开它所体现的社会现实而得到理解。

人物評價

  王亚南的两大成就:“一是翻译《资本论》和以此为武器研究中国;二是为厦门大学的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于光远
  王亚南毕生从事教育与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四十年如一日。他一生著译四十一部,文章三百余篇,春风化雨,哺育了无数英才。晚年在“文革”的酷烈考验中更是岁寒知松柏,表现出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