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守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守正
出生 1924
江蘇省宿遷縣
逝世 1953
國籍 中國
職業 中國人民志願軍炮兵7師21團1營3連排長

王守正(1924-1953),漢族,江蘇省宿遷縣上嶺區路墩鄉玉皇村人,曾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炮兵7師21團1營3連排長。 [1]

人物簡歷

他1943年參軍入伍,1946年4月參加革命,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

在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重大戰役中,王守正先後俘虜敵人六名,摧毀敵人碉堡兩座,曾率領一個阻擊班打退了敵人九輛坦克、一個營兵力的兩次進攻,殲敵50餘名,掩護我軍一個營順利撤退。

戰鬥中,他的手指被打斷,臉、手都被燒傷,但仍然堅持戰鬥。王守正曾兩次受到團里獎勵,榮立一、二、三等功各一次,四等功兩次。

1951年,他被評為炮兵乙級戰鬥模範,後曾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一員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於1953年8月在朝鮮淤木里壯烈殉國。

親人情況

201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60周年,為幫助長眠在瀋陽包括江蘇籍6名烈士在內的26位長期沒有親人祭掃的烈士找到親人,楊子晚報與瀋陽日報等媒體聯手進行了系列報道。

2010年3月26日上午,在宿遷市區城北新村一處租住屋內,當62歲的王先俠女士見到父親王守正那模糊不清的照片時,頓時痛哭失聲,而王守正現年74歲的弟弟王守才也在一邊不停地擦拭着眼中滾落的淚水。五十多年了,突然得到親人的消息,捲起了他們內心埋藏多年的情感波瀾。

聞知喜訊悲喜交集

"我從來沒見過父親,沒想到都60多歲了,還能看到父親的照片,還能看到父親的墓地……父親呀,我知道的太晚了,女兒不孝呀,從來沒到你墳上燒過紙、獻過花……"王先俠一見到父親的照片,頓時像個孩子一樣嚎啕大哭起來,情感的閘門在瞬間打開。

王先俠告訴記者,她自從1949年出生後,就從沒見過父親一面。在自己還很小的時候,看到過父親的照片,但現在也沒有什麼印象了,但她能肯定照片中模糊的身影就是自己的父親。

25日上午,居住在市區的王先俠突然接到老家宿豫區來龍鎮民政工作人員的電話:"你父親的墓地找到了,在瀋陽!"王先俠當時心裡一愣,繼而感到既悲傷又高興。"我是女兒,沒盡到孝心啊!"王先俠說,聞知父親的消息後,她當即就跑到街上買了一份報紙,在確認無誤後,她兩天都沒睡着覺,茶飯不思,沉浸在對父親的無限思念之中。

聽說哥哥的墳墓找到了,王守一大早就趕到了侄女王先俠的住處。老人一輩子孤苦一人,現如今靠着領取低保金生活。

由於和哥哥相差十幾歲,王守正參加革命時,王守才還是個襁褓中的嬰兒。王守才說,父母生了很多孩子,但存活下來的只有老大王守正和排行最小的自己。就在王守才剛生下來不久,他的父母就相繼去世了。

"我大哥結婚後,是大哥和嫂子一點一點把我餵大的!"王守才回憶說,他大哥王守正去當兵時,他還很小,現在已經記不得大哥的模樣了。但聽到大哥有了消息時,王守才還是非常地激動,他說雖然自己年歲已大,但還是想到大哥的墓前,見一見大哥。

對父親的印象

如果不是揚子晚報的"尋找抗美援朝烈士親人"活動,"父親"這個詞在62歲的王先俠心目中,一直都籠統地被概括為茶缸、勳章和烈士證三件東西。而從她能讀懂烈士證上文字的那天起,王先俠就明白,這輩子是註定無法親眼看到父親的容貌了。

從12歲起,王先俠就不止一次地托人帶着自己到公社、到民政部門去打聽父親犧牲後屍骨的下落。王先俠本來還有一個哥哥王先保,可在她9歲的時候,14歲的哥哥患了腦膜炎,不治身亡。

"當時既沒有錢,也沒有足夠的醫療條件,大哥去世後,母親一下子就老了",王先俠告訴記者,她只記得那時母親老是呆呆地坐在一邊自言自語:"孩兒他爸,我對不住你,沒給你留住這個兒子!這輩子能依靠的兩個男人都沒了……"

也就是從那時起,王先俠再也沒有在母親面前提起父親,因為只要一提,母親就淚流不止。

16歲那年,宿遷糧食系統招人,優先考慮烈士家屬,王先俠因此進入了糧食系統工作,拿到了城市戶口。每個月26塊錢的工資,王先俠既要供養母親,還得養活自己,日子過得緊緊巴巴,以至於到結婚的時候,所有的積蓄僅夠買一個箱子。

看着同宿舍的女伴出嫁時有父母在一旁張羅,婚禮辦得體體面面,想着自己的遭遇,一向堅強的王先俠在出嫁前,守着父親的烈士證哭了整整一夜。

尋親夢做了五十多年

"小時候,看到別的孩子都有爸爸、媽媽,我就想自己的爸爸呢?但看到母親悲傷的神情,我只能將這種思念藏在自己的心裡。"王先俠說,從小到大,她做了無數個父親回家的夢,"但夢的最後,父親總是漸漸離開,每次我都是哭着醒過來的!"

王先俠有一個哥哥,名叫王先和,在12歲時得腦膜炎去世了。

等王先俠長到十二三歲的時候,她知道自己的父親死在了朝鮮戰場,於是開始一次次地跑到公社追問父親的葬身之處,每次公社的工作人員都告訴她,你父親犧牲在國外了,全國那麼多人,怎麼去找?一次次尋找,一次次詢問,得到的都是同樣的回答,"國外該有多遠啊,看來是沒指望了",王先俠開始斷了尋找父親的念想。

但王守俠對父親的思念依舊。在她家中還保存着一個父親用過的茶缸,這個寄託了王先俠對父親無限思念的茶缸身上寫着三行字,第一行是"獎給英雄模範們",第二行字較大是"為人民立功",第三行是落款"華東軍區炮兵首屆英模代表大會贈"。

王先俠還保留着父親留下的一枚渡江戰役勝利紀念章,紀念章的背面寫着"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分區頒發,1949年4月21日"。

1985年王先俠的母親牛保英去世。"我沒見過父親,父親犧牲在朝鮮戰場也沒有給我們留下什麼,當時家裡只有這個父親留下來的茶缸了,所以我走到哪裡都帶着它,這是父親的東西,看到它我就想起了父親!"

父親帶着傷殘上戰場

王先俠還在小時候,就經常聽母親提起,父親王守正一開始參加的是地方游擊部隊,還參加過攻打曉店的戰鬥。王守正參加正規部隊以後曾參加過很多戰鬥。

參加渡江戰役時,王守正受了傷,被炸斷了3個手指。部隊上照顧王守正,就安排王守正回家探親,時間大概在1948年春節左右。

探親結束後,王守正回到了部隊,從那以後,王守正就再也沒有回家過,直到犧牲在朝鮮戰場上。

王先俠回憶說,母親和她講過,本來因為父親的手指受傷,部隊並沒有安排他到朝鮮戰場去,但父親後來找到首長,執意要求到朝鮮戰場去,首長見其意志堅定,就批准了父親的請求。

今年67歲的王佩華老家是宿豫區來龍鎮玉皇村三組,他的堂哥王守天曾經和王守正一起在朝鮮戰場參加過戰鬥,後來王守天退伍回到了老家,王佩華聽王守天經常和村里人提起王守正,說他當時在戰場上戰壕里碰到一個渾身都被燒傷的人,都看不出人樣了,那人看王守天走過來了就喊住了他,王守天聽聲音才發現是堂兄弟王守正,王守正對王守天說,"我這次肯定不行了,你回家以後就幫我照顧一下家裡吧!"由於戰事緊張,王守天後來就再也沒有見到王守正。

由於王守正參加過多次戰鬥、屢立戰功,王先俠記得父親的各種軍功章裝了滿滿一盒子。"我小時候經常把父親的軍功章掛在衣服上,其他孩子看了都非常羨慕,我也感到了作為烈士子女的光榮了!可惜的是,後來在文化大革命時候,那些軍功章都被紅衛兵給拿走了,後來我回家只找到了最後的一個!"

烈士弟弟也想見大哥

聽說哥哥的墳墓找到了,王守正烈士的弟弟王守才一大早趕到侄女家。

老人一輩子孤苦一人,如今靠領取低保金生活。由於和哥哥相差十幾歲,王守正參加革命時,王守才還是個嬰兒。

王守才說,父母生了很多孩子,但存活下來的只有老大王守正和排行最小的自己。就在王守才剛生下來不久,他的父母就相繼去世了。

"我是大哥和嫂子一點一點把我餵大的!"王守才回憶。大哥王守正去當兵時,他還很小,現在已經記不得大哥的模樣了。

但聽到大哥有了消息時,王守才還是非常激動。他說,雖然年歲大了,但還是想到大哥的墓前,見一見大哥。

烈士戰壕中托鄉鄰照顧家人

據王守正烈士的老鄉、67歲的王佩華說,他的堂哥王守天曾經和王守正在朝鮮戰場並肩作戰。王守天退伍後,王佩華聽他常和村里人提起王守正。

王守天曾在戰場上戰壕里碰到一個渾身都被燒傷的人,都看不出人樣了。這個滿身燒傷的人看到王守天走過來就喊住他,王守天聽聲音才發現是堂兄弟王守正。

王守正對王守天說:"我這次肯定不行了,你回家以後就幫我照顧一下家裡吧!"後來,王守天就再也沒有見到王守正。

62年後女兒終尋得父親

4月4日上午,在各方面的幫助下,王先俠帶着兒子、孫子、兒媳婦,從江蘇省宿遷市專程趕到了瀋陽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祭掃自己的父親王守正烈士。

王先俠來到了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拜祭了安葬在這裡的父親,並把從老家帶去的黃土灑在父親王守正烈士的墳上,"我要讓父親感受到親人的思念,老家的味道!"

王先俠告訴記者,得知父親王守正的烈士墓就在瀋陽後,她非常激動,幾天幾夜沒睡着覺。"然後我就考慮要趕在清明之前到瀋陽拜祭父親!"

王先俠說,當他們來到瀋陽後,受到了瀋陽市民政局、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和當地媒體的熱烈歡迎,"陵園的領導親自帶着車到火車站來迎接我們,還給我們每個人都獻了一束鮮花!"

"父親,我來看您了!"9時許,剛走進烈士陵園大門,王先俠的眼淚就流了下來。

王先俠思父心切,很快脫離掃墓大隊伍,朝墓區跑去。從沒來過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的她,竟然不用陵園工作人員的引導,就直接在陵園西側墓區的前面找到了父親王守正烈士的墓碑。

原來,她的三個兒子和兩個孫子先到烈士陵園為王先俠探好了路。本報記者陪同江蘇籍烈士的親人坐火車回沈前,她的兒孫們就已經先行駕車出發了,於3日下午趕到瀋陽,併到陵園為烈士墓碑進行簡單擦拭。

王先俠緊抱住父親的墓碑,痛哭失聲,不停地撫摸。從哭訴中,我們知道她在這50多年裡思父之心有多苦。"父親,我終於找到您了。

12歲那年,我就想戰士的命是國家的,可屍首是我們這些親人的,我怎麼都要把您找回來。我不斷地找您,始終沒找到。我哥哥王先保患腦膜炎,也離開我們了。

我媽就說,她這輩子能依靠的兩個男人都沒了。我媽臨死前,讓我別再找政府去找您了,說政府也愁啊……我當時都死心了,覺得您埋在朝鮮了,一輩子都見不到您了。"

"這是您的大孫子,二孫子,三孫子,還兩個重孫子……我讓他們給您磕頭了。"她一一把自己的兒孫們介紹給父親。哭累了,王先俠顫顫巍巍從身邊拿出泥土,圍着父親的墓地撒了一圈。

這是她在家鄉從母親的墳前取來的泥土。接着,王先俠跪在父親的碑前,磕了57個頭,他說父親犧牲57年了,她從來沒到父親的墳前磕過頭,這次一定要補償。

最後,王先俠將一捧特地從宿豫區來龍老家取來的黃土灑在了父親的墳上,"父親參軍以後,一直在外,犧牲了也安葬在瀋陽,他一定想念老家。

我撒點土在父親的墳上,就是為了讓父親感受到老家的味道,讓他不再感到寂寞,讓他知道老家還有親人,親人一直在思念他!"

掃墓後,王先俠又找到記者,返回到父親的墓前。她和她的兒孫們要和烈士合影。她又禁不住號啕大哭……後來,王先俠情緒穩定了一些後,又拉起了記者的手說:"伏記者,你還欠我一樣東呢……"原來她想要記者一張名片。

她也想把記者的名片留作紀念。原因是瀋陽日報發起的尋找烈士親人活動,才為她苦澀的50多年尋父經歷畫上句號。

臨別時,王先俠又帶了一把父親墳前的土,"這是父親墳前的土,我要帶回去,當我想念父親時,我就可以拿出來看看!"

"這一次我找到了父親的墓,只要身體允許,以後我肯定還會帶着孩子來給父親掃墓的!"王先俠肯定地對記者說。

參考來源

  1. 王守正 ,在線查詢網
  2. 王守正 ,在線查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