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術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王術村位於鎮政府東北,距離鎮政府10公里,東臨中渭河,西接腰圩村,南連關廟村,北鄰仝海村,地處東經118°3′51″,北緯32°50′8″。現有人口3152人,均為漢族。占地面積5500畝,可耕地3435畝。農作物主要為小麥、水稻。村部設在李莊。該村境內原有一條小邱河,1971年因旱改水而重新開挖,改名為「大寨河」,可澆灌王術、仝海等村的萬餘畝農田。村內有兩條水泥路與附近村莊相通,121省道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村內有兩所衛生室,一座自來水廠。原有王術、劉莊兩所小學,現均已併入仝海小學。該村原屬關廟鄉所轄;1958年成立王林人民公社時為王術大隊;1978年分為王術、劉莊兩村;2000年行政區劃調整後,為邱集鎮王術村至今。[1]
中文名稱: 王術村
行政區類別: 行政村
所屬地區: 華東
電話區號: 0516
郵政區碼: 21235
人 口: 3152(2014年)
方 言: 中原官話
氣候條件: 溫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大寨河
機 場: 觀音機場
火車站: 睢寧高鐵站(在建)
車牌代碼: 蘇C
目錄
歷史遺存
毛窪
毛窪原名晏家湖,東至凌城鎮史莊,西到劉莊,地處121省道兩側。原來此處是湖泊,地勢低洼,黃河歷次決口,大水攜帶大量泥沙沉積,湖水退後,露出荒地,茅草、蘆葦叢生。元代中期,由山東、河南等地的李氏、劉氏、陸氏、史氏、索氏等逃荒至此落戶,開荒種地,繁衍生息。當時水路有毛窪大河,河中可行商船;陸路有沙集到邱集、高作到找溝、凌城至睢寧三條大道,南北客商多匯於此。時日一長,自然成集,集市貿易相當繁榮,木材行、蘆葦行、豬行、騾馬行、牛行、糧行、菜市等應運而生。打拳賣藝的,玩雜技的也來此演出。因此,毛窪之名聞名於上海、山東等地。鼎盛之時,地方民眾出錢立牌坊、建寺院、蓋廟宇、請觀音、塑神像。周邊村民紛紛到此膜拜,祈求平安。康熙年間,發生大地震。不久,黃河又決口,此處淹沒於泥沙之下。倖免於水患的居民移居他處,只有石碑、牌坊、破廟留存。解放初,還有些許殘跡,現已蕩然無存了。毛窪集被埋沒後,集市搬到王集(現屬關廟),而後到吳集、再至龍廟,即現在的凌城。
池莊
池莊起源於清朝初期,有池氏從邳州山西村遷此落戶。該莊位於鎮政府東北方,距離鎮政府9公里,東靠劉莊,西到大寨河,南與李莊接壤,北臨仝海村小楊莊。有池、張、嚴、王、鮑、楊6個姓氏。人口191人,占地面積344畝,可耕地215畝。主要農作物有小麥、水稻。該莊解放前屬凌城區,1958年前屬關廟鄉毛窪村;1958年後屬王林人民公社劉莊大隊;1986年屬王林鄉薛劉村;1991年屬王林鄉劉莊村;2000年行政區劃調整至今屬邱集鎮王術村。
李莊
李莊起源於清朝中期,有李氏從山西洪洞喜鵲窩來此落戶。該莊位於鎮政府東北,距離鎮政府10公里,東臨史莊,西與池莊接壤,北靠劉莊,南和陸董莊毗鄰。現有李、王、周、楊、索5個姓氏。人口305人,占地面積432畝,可耕地270畝。主要農作物是小麥、水稻。莊內現有衛生室一所。該莊1958年前屬關廟鄉毛窪村;1958年後屬王林人民公社劉莊大隊;1986年屬王林鄉薛劉村;2000年行政區劃調整至今屬邱集鎮王術村。
【革命烈士】
王玉友,男,1918年生於江蘇省睢寧縣邱集鎮王術村李莊,1938年11月參加革命,任新四軍某部班長,1943年7月在吳灣莊戰鬥中犧牲。
劉莊
元代中期,劉氏從沛縣遷到毛窪落戶,稱為「東門劉」。該莊位於鎮政府東北,距離鎮政府10公里,東接史莊,西連池莊,南與李莊相鄰,北臨仝海村郁莊。現有劉、王、沙、吳4個姓氏。社會人口172人,占地面積256畝,可耕地160畝。農作物以小麥、水稻為主。莊內現有一座自來水廠,一家大規模現代化養豬場。
劉莊現代化養豬場一角
該莊1958年前屬關廟鄉毛窪村;1958年後屬王林人民公社劉莊大隊;1986年屬王林鄉薛劉村;2000年行政區劃調整至今屬邱集鎮王術村。
陸董莊
清朝中期,有陸氏、董氏從西安、洛陽逃荒落戶於此,故稱陸董莊。該莊位於鎮政府東北,距離鎮政府10公里,東鄰周莊,西接李莊,南至大寨河,北面與史莊相連。現有陸、董、杜、劉、呂5個姓氏。人口195人,占地面積312畝,可耕地195畝。主要農作物小麥、水稻。該莊解放前屬凌城區;1958年前屬關廟鄉毛窪村;1958年後屬王林人民公社劉莊大隊;1986年屬王林鄉薛劉村;1991年屬王林鄉劉莊村,2000年行政區劃調整至今隸屬邱集鎮王術村。
史莊
史莊起於清代中期,有史氏由豐縣來此地落戶。該莊位於鎮政府東北,距離鎮政府10公里,東接凌城鎮王群牆莊,西鄰李莊,南接莊莊,北與仝海村郁莊接壤。現有史、祁、劉、索4個姓氏。社會人口240人,占地面積432畝,可耕地270畝。農作物主要是小麥、水稻。該莊1958年前屬關廟鄉毛窪村;1958年後屬王林人民公社劉莊大隊;1986年屬王林鄉薛劉村;2000年行政區劃調整至今屬邱集鎮王術村至今。
王術莊
王術莊位於鎮政府東北方,距鎮政府7公里,東隔大寨河與池莊相望,西接吳莊,南與西莊接壤,北與仝海村仝海莊為鄰。現有王、朱、李、劉、彭、倪6個姓氏。人口292人,占地面積528畝,可耕地328畝。農作物主要以小麥、水稻為主。清雍正年間,有位名叫王術的人舉家來此落戶,后庄隨人名,故名王術莊。後因村莊四周又建有圍牆、修築炮樓,因此又稱王術圩子。該莊1953年屬關廟鄉;1958年屬王林人民公社王術大隊;1983年體制改革後屬王林鄉王術村;2000年行政區劃調整至今屬邱集鎮王術村。
王莊
王莊位於鎮政府東北,距離鎮政府6公里,東與張莊為鄰,西與大主村紀莊搭界,南與關廟村苗莊接壤,北近吳莊。現有王、高、胡、魏4個姓氏。人口206人,占地面積472畝,可耕地295畝。農作物主要是小麥、水稻。清代光緒年間,王氏族人從安徽張店遷至居住,故名王莊。後有位異人,據說能為人治些小毛病,那時稱「道媽子」,所以該莊又稱王道莊。該莊原屬關廟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期屬王林公社王術大隊;1983年體制改革後屬王林鄉王術村;2000年行政區劃調整後至今隸屬邱集鎮王術村。
吳莊
吳莊起源於清乾隆年間,因吳姓人口最多,故名吳莊。該莊位於鎮政府東北,距離鎮政府6.5公里,東與王術莊搭界,西與高樓村高莊接壤,南與王莊為鄰,北與仝海村朱條莊隔大寨河相望。現有吳、徐、朱、周、趙、高6個姓氏。人口358人,占地面積596畝,可耕地372畝。農作物以小麥、水稻為主。該莊1953年屬關廟鄉;1958年屬王林人民公社王術大隊;1983年體制改革後屬王林鄉王術村;2000年行政區劃調整至今屬邱集鎮王術村。
西莊
西莊起源於光緒年間,位於鎮政府東北方,距離鎮政府6公里,東與中莊搭界,西與高莊為鄰,南與關廟村關廟莊接壤,北靠王術莊。現有莊、高、孫3個姓氏。人口188人,占地面積392畝,可耕地245畝。農作物以小麥、水稻為主。王術村境內有3個莊氏族人居住的村莊,3個村莊處在東西一條直線上,居東邊的名為東莊,中間的名為中莊,在西面的名為西莊。該莊1958年屬王林人民公社王術大隊;1983年體制改革後屬王林鄉王術村;2000年行政區劃調整至今屬邱集鎮王術村。
薛莊
薛莊始於清朝中期,因薛氏人口較多,故稱薛莊。該莊位於鎮政府東北,距離鎮政府10公里,東靠凌城鎮張傅莊,西與莊莊為鄰,南靠關廟村張泉莊,北與莊莊接壤。現有薛、王2個姓氏。人口370人,占地面積576畝,可耕地360畝。主要農作物有小麥、水稻。該莊解放前屬凌城區;1958年前屬關廟鄉毛窪村;1958年後屬王林人民公社劉莊大隊;1986年屬王林鄉薛劉村;1991年屬王林鄉劉莊村;2000年行政區劃調整至今屬邱集鎮王術村。
張莊
張莊位於鎮政府東北,距離鎮政府6公里,東與關廟村張泉莊為鄰,西與關廟村苗莊搭界,南接關廟村關廟莊,北連中莊。現有張、湯、傅3個姓氏。社會人口189人,占地面積392,可耕地245畝。農作物主要是小麥、水稻。清道光年間,張氏族人從河北遷居關廟,1933年又分遷至張莊。該莊1953年屬關廟鄉;1958年屬王林人民公社王術大隊;1983年體制改革後屬王林鄉王術村;2000年行政區劃調整至今屬邱集鎮王術村。
中莊
中莊位於鎮政府東北,距離鎮政府6.5公里,東與東莊為鄰,西與西莊接壤,南與張莊搭界,北隔大寨河與池莊相望。均為莊姓。人口187人,占地面積336畝,可耕地210畝。農作物主要以種植小麥、水稻為主。該莊1953年屬關廟鄉;1958年屬王林人民公社王術大隊;1983年體制改革後屬王林鄉王術村;2000年行政區劃調整至今屬邱集鎮王術村。
周莊周莊始於清朝後期,有周氏從宿遷三棵樹遷此落戶,故稱周莊。該莊位於鎮政府東北方,距離鎮政府10公里,東至中渭河邊張傅莊,西至陸董莊,南靠莊莊,北與史莊接壤。現有周、莊、景3個姓氏。人口142人,占地面積224畝,可耕地140畝。主要農作物有小麥、水稻。該莊解放前屬凌城區;1958年前屬關廟鄉毛窪村;1958年後屬王林人民公社劉莊大隊;1986年屬王林鄉薛劉村;1991年屬王林鄉劉莊村;2000年行政區劃調整至今屬邱集鎮王術村。
莊莊莊莊始於清朝後期,有莊氏從李集遷此落戶,故稱莊莊。該莊位於鎮政府東北,距離鎮政府10公里,東臨中渭河,西與陸董莊接壤,南靠大寨河,北與周莊相鄰。現有人口117人,占地面積208畝,可耕地130畝。農作物主要有小麥、水稻。該莊解放前屬凌城區,1958年前屬關廟鄉毛窪村;1958年後屬王林人民公社劉莊大隊;1986年屬王林鄉薛劉村;1991年屬王林鄉劉莊村;2000年行政區劃調整至今屬邱集鎮王術村。筆者就屬於莊莊人。歡迎各路客商蒞臨參觀考察,幫助家鄉發展!
下轄村莊
該村下轄14個自然村莊:池莊、李莊、劉莊、陸董莊、史莊、王術、王莊、吳莊、西莊、薛莊、張莊、中莊、周莊、莊莊。
視頻
傳統古村落王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