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王謨(約1731-1817)字仁圃,一字汝上,又作汝麋,晚稱汝上老人。金谿縣臨坊人(今江西省南城縣沙洲鎮臨坊村)人。清代文學家、考據家。
主要成就
王謨主要成就在古籍整理和史學考證、輯佚方面。他才識雄偉,精力過人,好博覽考證,雅慕鄭樵、馬端臨之學(均為考據學家),終日采經摘傳,搜羅散失舊聞,以補史書之缺。在中進士前,他就《江西通志》中的一些人文古蹟進行辨偽糾訛,補正遺缺。其著《江西考古錄》,針對舊志所述金溪柵城之說,進行辨誤:「柵城非周迪所築,而是南朝余孝頃率兵二萬屯於工塘,連八城以逼周迪,並以洛城為中心,用樹柵圍之,即後稱之柵城。林適昂《江西志》以為南唐後主置,更是錯誤」。他又因六朝五代人物殘缺,而江西人文見於史籍更少,於是廣徵博採,編成《豫章文獻錄》52卷。這些都填補了史學領域的空白,保存了許多珍貴文獻。所輯《漢唐地理書鈔》,多錄古代地理佚文,具較高學術價值,在地方史志輯佚、編纂及理論方面均有重大貢獻,為後世方志修纂家重視。[1]
功績
乾隆三十三年(1768)舉人,次年會試落第,僑居南昌為人教館,編輯有《江陽典錄》、《豫章十代文獻略》,功績顯著。乾隆四十三年進士,授知縣,不久辭官,請改學職,選授建昌府學教授。終日采經摘傳,搜羅散失舊聞,以補史書之缺。一生輯佚文獻豐富,功績顯著。主要有《漢魏遺書抄》,收書500餘種,刊行者有經部108種(一說為96種)。《漢魏叢書》輯佚書86種,又廣為94種;《漢唐地理書抄》分前後兩編8冊,都500餘種。輯佚之書對地理學、方志學、文學、經學的研究提供了資料。著述有《豫章十代文獻略》(一作《豫章文獻錄》)52卷。功績顯著。巨著成,辭歸,仍不顧年老體弱,筆耕不輟。86歲卒。另有《汝麋玉屑》、《江西考古錄》、《汝麋詩抄》、《文抄》、《逸詩詮》、《爾雅後釋》、《家語廣注》、《尚書雜說》、《左傳異辭》、《論語管窺》、《經說》、《十三經策案》、《讀書引》等24種。
參考文獻
- ↑ 《嚴光論》,是朱元璋對士人尊嚴的踐踏Humanitas的書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