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藏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珠藏鎮位於織金縣西南面,距縣城23公里,總面積130.4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在東經104°45′和北緯26°32′之間。東與實興、桂果,南與熊家場,西與少普、後寨鄉,北與城關鎮接壤。[1]
歷史沿革
珠藏鎮解放前原屬於鳳達鄉,解放後設珠藏區一鎮九鄉(高坪鎮、地貴鄉、高山鄉、歹陽鄉、黑土鄉、熊家場鄉、八甲鄉、新麥鄉、打括鄉、木汪鄉)。1992年建並撤後設珠藏鎮,轄21個村民委員會,198個村民組。珠藏鎮駐地解放初期在珠藏村老街組,後因珠藏村老街組地處山坳,及其狹狹窄,不利於發展,1958年遷龍山村火草壩至今,經過50多年的發展,鎮居民增多,集市繁榮。
自然地理環境
珠藏鎮屬北亞熱帶,冬春半乾燥,夏季濕潤型,冬長而暖,夏短而涼。年平均氣溫在14.1℃,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4℃,最熱月平均22.5℃,極端最高33.5℃,極端最低-12.1℃,平均無霜期281.1天,年平均降水量1444.1毫米,雨量充沛,氣候怡人。
自然資源狀況
珠藏鎮盛產無煙煤,儲存量達45億噸。煤礦整合前,共有27對有證煤礦進場開採,年產原煤162萬噸,創產值5.5億元;整合後,共有14對煤礦開採,仍居全縣之首。同時,煤礦解決了鎮內3000餘人剩餘勞動力就業,煤礦勞務經濟每年總計逾3000萬元,勞務經濟已經成為助農增收致富的主要支柱。鎮境內林木蔥蘢、枝繁葉茂,森林覆蓋率達47%,居全縣第一。冬日飛雪飄舞,連成一片的「三山」(龍山、華山、青山)層林盡染、素裹銀裝、多姿多彩,堪稱「三山一絕」;入夏,薄霧繚繞、溪流潺潺,百鳥啁鳴,實為嬉戲娛樂,避暑休閒的最佳所在。
社會歷史文化環境:珠藏鎮青山羊場是縣內大型牛馬交易市場,又是苗族跳花節日舉行各項民間體育活動的場所。跳花節日,鄰近各縣各族人民都匯集於此進行活動交易,從民國時期至今都十分熱鬧。鎮境羊廟大箐及鳳凰山是織金中部主峰,山系由此向四面分支。鳳凰山又是一個主要關隘,
為兵家必爭之地:康熙二十年(1681年)吳三桂叛清死後,叛軍夏相國、高啟隆曾在此抵抗清兵,清貝子章泰、大將軍穆占曾在鳳凰山大破吳軍,降王會及其官佐334名、士兵3700名,收復平遠城。鎮西部、中部河流經峽谷,清代建有鐵索橋兩座。如今,民族文化遺址猶在,優良的傳統遺風尚存。[2]
社會經濟環境
(第六次人口普查)
2010年全鎮人口47511人,總戶數13210戶,轄龍山,罵丫,珠藏,華山,鳳凰,幺沖中部,牛硐,饒墮,銀山,群豐,罵隴,龍河,魚塘,前進,青山,鏈子,新莊,一心,木橋,先鋒21個村198個村民組及新隆居委會3個居民組,聚居着漢、苗、白、彝、仡佬、布依、蒙古等12種民族。
其中各村人口如下:
龍山3085銀山1863饒墮941龍河2855幺沖1085牛硐1120中部1963罵隴1978罵丫4170鳳凰3208華山3255珠藏1358群豐3348先鋒1978木橋2308一心1255新莊2154鏈子1956青山2270前進2450魚塘1724新龍居委會878
2006年全鎮21個村均已通水、通電、通路、通廣播電視。
全鎮現有耕地面積26641畝,其中水田10293畝,旱地16348畝。糧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小麥,2009年糧食產量為15116噸。
2009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4.14億元,財政收入141.6萬元,工農業總產值29118萬元,其中工業產值22813萬元,占78.3%,農業產值6305萬元,占21.7%,社會固定資產總額4870萬元以上,200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246元。
2010年8月1日
--人口總數:47511人農業人口:46633人非農業人口:878人
--行政區面積:33.2233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6641.0畝
--主要民族成分:漢、苗、白、彝、仡佬、布依、蒙古發展口號:
--所轄村:龍山,罵丫,珠藏,華山,鳳凰,幺沖中部,牛硐,饒墮,銀山,群豐,罵隴,龍河,魚塘,前進,青山,鏈子,新莊,一心,木橋,先鋒生產總值:41400.0
--主要經濟產業:煤炭名特產品:雪蓮果辦公所在地:龍山村
--自然條件:珠藏鎮屬北亞熱帶,冬春半乾燥,夏季濕潤型,冬長而暖,夏短而涼。年平均氣溫在14.1℃,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4℃,最熱月平均22.5℃,極端最高33.5℃,極端最低-12.1℃,平均無霜期281.1天,年平均降水量1444.1毫米,雨量充沛,氣候怡人特色美食:涼粉洋芋資源:無煙煤
領導介紹
陳致靖,男,生於1969年2月1日,穿青人,大學文化,珠藏鎮黨委書記,主持黨委全盤工作,分管紀檢監察、計劃生育工作、聯繫居委會;
秦保文,男,1976年10月生,穿青,人大主席,本科,協助鎮長工作,分管安全生產、地災處置、公安、環保、國土、煤監、安監、供電工作。
王忠慶,男,1972年2月生,彝族,大學本科,黨委副書記、代鎮長;協助書記工作,主抓經濟工作,分管財政稅收工作,聯繫銀山村。
陳遠福,男,1979年5月生,穿青人,大學本科;黨委副書記;分管黨的工作、目標管理、督辦督查、明星鄉鎮建設、農業農村和新農村建設、政協、統計、黨政辦公室、便民中心等工作,聯繫饒墮村,並負責所聯繫村安全生產和信訪維穩工作。
陳昌碧,男,穿青族,1975年1月出生,大學本科;紀委書記、黨委委員;協助書記工作,主持紀委工作;協助秦凱同志抓好水庫移民工作,聯繫木橋、新莊兩村,並負責所聯繫村的安全生產和信訪維穩工作。
王佳武,男,穿青族,1973年2月出生,大學本科;黨委委員;協助書記工作;分管財政財政獎補「一事一議」工作,配合王國權同志抓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聯繫鳳凰村,並負責所聯繫村安全生產和信訪維穩工作,協助抓好地災處置工作。[3]
貴州省甕安縣珠藏鎮
珠藏鎮位於甕安縣最北端,是黔南的北大門,東與銅鑼鄉接壤,南與木引槽、高水鄉相連,西與貴陽開陽、遵義隔河相望,北與牛場壩鄉毗鄰。205省道穿鎮而過,是巴蜀南下兩廣捷徑必經之路。地處東經107°11ˊ—107°20ˊ,北緯27°19ˊ—27°29ˊ之間。全鎮總面積114.54平方公里,耕地控制面積2.3萬畝,喀斯特地貌發育良好,平均海拔935米,年平均氣溫14.7℃。全鎮下轄27個黨支部、18個村(居)、156個村民組6717戶26080人(黨員總數583人),為漢族聚居。鎮區城鎮規劃面積2.27平方公里,規劃容量至2020年為2萬人。
珠藏屬典型的農業鎮,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95.5%,主要以糧、煙、油、畜種養業和勞務輸出獲取生活和經濟來源。財政收入主要靠烤煙、採礦和個體工商業。2007年,鎮內生產總值15658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6858萬元,二產總值5950萬元,三產總值28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18元,財政總收入688萬元(其中:國稅157.26萬元,地稅353.98萬元,財政4.48萬元,煙稅173.11萬元)。
資源
經濟資源主要有礦產資源和旅遊資源,礦產資源有含鉀岩礦體、煤礦、鐵礦(褐鐵礦和硫鐵礦)、鉛鋅礦、大理石等,含鉀礦體長1130米,平均厚度9.7米,含氧化鉀9.51%;煤礦尚未探明儲量,鐵礦主要分布在水田高山和農林等地,褐鐵礦儲量在700萬噸以上,含鐵39--40%。鋅礦為褐鐵礦伴生礦。旅遊資源主要有組成江界河名勝風景區的鯉魚塘大橋、手扒岩、「苗官墳」墓群,古道關隘、三合義渡、古棧道、摩崖碑林,摩岩、桐梓坡游擊隊舊址,川黔驛道和瓮水司蠻夷長官司遺址等景點。這些景點待開發。[4]
經濟發展
轄區內經濟發展特色主要以種植烤煙、朝天椒、油菜和養豬業為主。年種植烤煙面積8000畝左右,產值1600萬元以上,種植油菜1.1萬畝,產值467.5萬元,種植朝天椒0.35萬畝,產值230萬元,養殖業總產值在3200萬元左右。
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後,珠藏鎮抓住機機遇,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和實施環境治理,實施農網改造,退耕還林、通村公路建設、人飲工程和小水池小水窖建設,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農網改造已達70%;退耕還林4200畝,新修、維修通村通組公路和機耕道累計達350餘公里,建成人飲工程100餘處,解決了85%的人畜飲水困難,建成小水池小水窖1000餘口,有效緩解了缺水的問題。實施基本農田建設,治理坡耕地5000餘畝。文化、教育、衛生事業和城鎮建設協調發展。近年來,籌資30餘萬元開通加密電視,利用危改資金並配套投入資金近50萬元改善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爭取補助和自籌資金70萬元,改建了中心衛生院,投入23萬元實施了城鎮規劃等。招商引資主要是鐵礦洗選和城鎮房地產開發及食品加工。
招商引資
儘管社會經濟縱向比發生了較大變化,但橫向比仍屬於一片等待開發投資的「處女地」。招商引資項目主要有:萬畝優質煙基地建設,待有關捲菸企業出資合作,5000畝朝天椒基地建設及特色食品開發,待有識商家入伙開闢,千頭、萬頭養豬場亟待投資興辦。採礦業及其加工業有待實力家洽談投資,旅遊開發等待慧眼識珠。
發展思路
今後一定時期的發展思路是「精農業、擴城鎮、興工業、育三產」。目前採取的措施是:抓難點(農民增收)、突重點(結構調整)、擦亮點(種養業示範及大戶經濟)、補弱點(水利、城鎮等基礎設施建設)。該鎮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開拓、開明、開放」的「三開」精神,誠邀國營、民營企業家落戶投資,商家的需要就是我們的服務。[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