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琅 |
琅,读作láng,属于常用字。本义为似玉的美石或青色的珊瑚,后用来形容读书的声音,或洁白、华美如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琅
拼音; láng
部首; 王
字码; U+7405
五笔; gyve|gyvy
仓颉; MGIAV
郑码; CSXO
字级; 一级常用
字音; láng
笔画数; 11
注音; ㄌㄤˊ
字形; 左右结构;从王、良声
异体字; 琅
四角号码; 13132
词性; 名词
外文名称; a variety of white carnelian; pure
笔顺读写; 横、横、竖、提、点、横折、横、横、竖提、撇、捺
基本字义
①〔~玕〕像珠子的美石。
②〔~玡〕山名,在中国山东省。
③〔~~〕象声词,读书声,如"书声~~"。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古文》 〕न�द�《 《唐韵》鲁当切《集韵》《韵会》卢当切《正韵》鲁堂切,ࠀ�音郎。《说文》琅玕(gān),似珠者。《玉篇》琅玕,石似玉。《广韵》琅玕,玉名。《书·禹贡》厥贡惟球琳琅玕。《传》琅玕,石而似珠。《山海经》昆仑山有琅玕树。《本草》寇宗奭(shì)曰:西域记云天竺出琅玕。苏恭云:是琉璃之类,琉璃乃火成者,非琅玕也。李时珍曰:山海经云开明山北有珠树。淮南子云:曾城九重有珠树,在其西,珠树即琅玕。在山为琅玕,在水为珊瑚。
又琅琊,郡名。今沂州俗作琅。《山海经》琅琊台在渤海闲,琅琊之东。
《注》今琅琊在海边,有山嶕峣特起,状如高台。
《括地志》琅琊山在密州诸城县东南,始皇立层台于山上,谓之琅琊台。
又姓。《五音集韵》齐有大夫琅过。
又仓琅,宫门缩首铜环。《前汉·赵后传》木门仓琅根。
又琅当,长鏁(锁)也。《前汉·王莽传》以铁锁琅当其颈。或作琅珰。
又琳琅,玉声。《楚辞·九歌》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又《周礼·夏官·司马振铎注》司马法曰:鼓声不过阊,鼙声不过阘,铎声不过琅。《疏》鼓鼙与铎,声之有异也。
又《字汇补》力宕切,音浪。《管子·宙合篇》以琅荡凌轹人。
(琅)《广韵》俗琅字。
详细解释
◎琅láng
〈名〉
⑴(形声。从玉,良声。本义:似玉的美石或青色的珊瑚)
⑵同本义 [a stone resembling pearl]
琅,琅玕似珠者。--《说文》
厥贡惟球琳琅玕。--《书·禹贡》。传:"石似玉。"
⑶又如:琳琅(美玉,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琅花(琅华。琅玕树所开之花,常以美称白花)
⑷门锁[door lock]
木门仓琅根,谓宫门铜锾,言将尊贵也。--《汉书》
⑸姓
形容读书的声音。
如:琅诵(朗诵)。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对中丞诵之,其声琅琅。中丞愧甚,举屏自障。公(袁可立)读法声益厉,中丞遂自劾去。"
琅láng
〈形〉
洁白、华美如玉 [resembling pearl; white carnetian]
已过重阳半月天,琅华千点照寒烟。--皮日休《奉和鲁望白菊诗》
常用词组
琅玕:láng gān
⑴[a stone resembling pearl;white carnetian]似玉的美石
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汉·张衡《四愁诗》
⑵[jade tree]传说和神话中的仙树,其实似珠;比喻珍贵、美好之物
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山海经》
⑶[green bamboo]翠竹的美称
剖劈青琅玕,家家盖墙屋。--唐·白居易诗
亦作“琅玕”。
琅孉:láng huān
[the legendary library where the God of Heaven keep their books] 神话中天帝藏书处
琅琅:láng láng
[reading aloud] 象声词,读书声音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