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歷程理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生命歷程理論 | |
---|---|
生命歷程理論, 來自芝加哥學派對移民的研究,是國際上正在興起的一種跨學科理論,它側重於研究劇烈的社會變遷對個人生活與發展的顯著影響,將個體的生命歷程看做是更大的社會力量和社會結構的產物。
生命歷程理論的基本分析範式,是將個體的生命歷程理解為一個由多個生命事件構成的序列,同樣一組生命事件,若排序不同,對一個人人生的影響也會截然不同。[1]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生命歷程理論[2]
外文名 life course theory
來源 芝加哥學派對移民的研究
屬性 跨學科理論
基本原理 四個方面
理論範例
生命歷程理論範例:例如這樣一組生命事件:1)上學;2)喪父;3)就業。
基本原理
生命歷程理論的基本原理大致可概括為四個方面:
一是 "一定時空中的生活"原理。即個體在哪一年出生( 出生組效應) ,屬於哪一同齡群體,以及在什麼地方出生( 地理效應) ,基本上將人與某種歷史力量聯繫起來;
二是 "相互聯繫的生活"原理。人總是生活在由親戚和朋友所構成的社會關係之中,個人正是通過一定的社會關係,才被整合入特定的群體的,每代人註定要受到在別人的生命歷程中所發生的生活事件的巨大影響;
三是 "生活的時間性"原理。生活的時間性指的是在生命歷程中變遷所發生的社會性時間( social timing) , 他還指個體與個體之間生命歷程的協調發展。這一原理認為,某一生活事件發生的時間甚至比事件本身更具意義,強調了人與環境的匹配;
四是"個人能動性"原理。人總是在一定社會建制之中有計劃、有選擇地推進自己的生命歷程。即使在有約束的環境下,個體仍具有主動性。人在社會中所做出的選擇除了受到社會情景的影響外,還受到個人經歷和個人性格特徵的影響。
什麼是生命歷程理論
生命是宇宙物質演化的最高級形式,也有人認為生命只是宇宙演化的副產物中微不足道的偶然現象,由bai於發生了種種時間和空間的巧合,才得以在地球上出現。
的確,在宇宙中滿足生命形成與演化所必需的地方,即使不是唯有地球,也是很少的,地球所繞轉的太陽是恆星中少有的單星,例得它外圍有穩定的生態圈存在;太陽又是第二找恆星,使得其行星從一開始形成就有生命所必需的碳,氧等重元素存在;
太陽大小適宜,使它既有足夠的存在時間供生命形成與進化,又有足夠的光和熱去孵育和羊育生命,地球本身也是一個特殊的行星,它的軌道全部在太陽的生態圈內;
它大小適宜,使 它的引力能保留住水和大氣,且大氣層厚薄適當,即擋掉了大多數紫外線,又不至於遮住過多的陽光;地球有較強的磁場,使生命免遭宇宙帶電粒子的致命轟擊……,總之地球在許多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生命存在條件,使其成為宇宙中少有的生命家園.
地球在46億年前形成後,便開始了生命形成歷程:原始地球中的無機物在太陽紫外線的作用下,形成了簡單有機物,它們通過水流匯集于海洋,在那裡化合成複雜的有機物:這些複雜有機物形成生命的過程,至今仍然是個疑案,但其中必定有不計其數的巧合,在地球形成生命的過程中幸運地發生了;
這樣,原始生命在地球形成15億年後出現了。原始生命在漫長的歲月里不斷進化:16億前有細胞核的單細胞生物出現,7億年前多細胞生物出現,3.7億年前陸地生物出現,2.8億年前爬行動物出現.
1.8億年哺乳動物出現,7000萬年前靈長目動物出現,3500萬年削類人猿出現,400萬直前原人出現,50萬年削直立人出現,直至3.5萬年前出現了現代人類;於是在宇宙史紀元150億年時,宇宙中便月了智慧生物創造的技術和文明.
我們目前所知的生命僅限於地球生命,而科學家對地外生命和文明的樂觀估計是:僅銀河系就可能有6億個行星有生命存在,其中擁有技術和文明的的行星也多達100萬個!
生命周期理論的主要內容及意義
生命周bai期(Life Cycle)的概念應用很廣泛,du在心理學上主要是zhi指人的生命dao周期和家庭的zhuan生命周期,shu是指它的出生、成長過程、衰老、生病和死亡的過程。
家庭生命周期理論為人們提供一個有用的框架,用來預見家庭都要經歷的發展階段,提供了對於家庭問題出現在過去的經歷,現在試圖去處理任務,將來要往哪裡去的視野。
這是一種關注家庭能力的更積極的角度,認為家庭能夠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的同時,能完善並改變其結構。
擴展資料
家庭生命周期:
1、離家,孤身的年輕人:接受自我在情感上和經濟上的責任。
2、通過婚姻的家庭聯合:新夫婦:對新系統的承諾。
3、有年幼孩子的家庭:接受新成員進入家庭。
4、有青春期孩子的家庭:增加家庭界限的靈活性,以容許孩子的獨立,接納祖父母的衰老。
5、孩子離家生活:接納家庭系統大量的分離和加入。
6、生命晚期的家庭:接納代際角色的變化。面對生理上的衰老,維持自己以及伴侶的功能和興趣;
產品生命周期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264663033理論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雷蒙德·弗農(Raymond Vernon)1966年在其《產品周期中的國際投資與國際貿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
產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簡稱PLC,是產品的市場壽命,即一種新產品從開始進入市場到被市場淘汰的整個過程。費農認為:產品生命是指市上的的營銷生命,產品和人的生命一樣,要經歷形成、成長、成熟、衰退這樣的周期。
就產品而言,也就是要經歷一個開發、引進、成長、成熟、衰退的階段。而這個周期在不同的技術水平的國家裡,發生的時間和過程是不一樣的,期間存在一個較大的差距和時差,正是這一時差,表現為不同國家在技術上的差距.
它反映了同一產品在不同國家市場上的競爭地位的差異,從而決定了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變化。為了便於區分,費農把這些國家依次分成創新國(一般為最發達國家)、一般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
典型的產品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分成四個階段,即介紹期(或引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1)第一階段:介紹(引入)期
指產品從設計投產直到投入市場進入測試階段。新產品投入市場,便進入了介紹期。此時產品品種少,顧客對產品還不了解,除少數追求新奇的顧客外,幾乎無人實際購買該產品。生產者為了擴大銷路,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促銷費用,對產品進行宣傳推廣。
該階段由於生產技術方面的限制,產品生產批量小,製造成本高,廣告費用大,產品銷售價格偏高,銷售量極為有限,企業通常不能獲利,反而可能虧損。
(2)第二階段:成長期
當產品進入引入期,銷售取得成功之後,便進入了成長期。成長期是指產品通過試銷效果良好,購買者逐漸接受該產品,產品在市場上站住腳並且打開了銷路。這是需求增長階段,需求量和銷售額迅速上升。
生產成本大幅度下降,利潤迅速增長。與此同時,競爭者看到有利可圖,將紛紛進入市場參與競爭,使同類產品供給量增加,價格隨之下降,企業利潤增長速度逐步減慢,最後達到生命周期利潤的最高點。
(3)第三階段:成熟期 指產品走入大批量生產並穩定地進入市場銷售,經過成長期之後,隨着購買產品的人數增多,市場需求趨於飽和。此時,產品普及並日趨標準化,成本低而產量大。
銷售增長速度緩慢直至轉而下降,由於競爭的加劇,導致同類產品生產企之間不得不加大在產品質量、花色、規格、包裝服務等方面加大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 (4)第四階段:衰退期 是指產品進入了淘汰階段。隨着科技的發展以及消費習慣的改變等原因,產品的銷售量和利潤持續下降,產品在市場上已經老化,不能適應市場需求,市場上已經有其它性能更好、價格更低的新產品,足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此時成本較高的企業就會由於無利可圖而陸續停止生產,該類產品的生命周期也就陸續結束,以至最後完全撤出市場。
產品生命周期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它和企業制定產品策略以及營銷策略有着直接的聯繫。管理者要想使他的產品有一個較長的銷售周期,以便賺取足夠的利潤來補償在推出該產品時所做出的一切努力和經受的一切風險,就必須認真研究和運用產品的生命周期理論.
此外,產品生命周期也是營銷人員用來描述產品和市場運作方法的有力工具。但是,在開發市場營銷戰略的過程中,產品生命周期卻顯得有點力不從心,因為戰略既是產品生命周期的原因又是其結果,產品現狀可以使人想到最好的營銷戰略,此外,在預測產品性能時產品生命周期的運用也受到限制。 生命周期曲線的特點:在產品開發期間該產品銷售額為零,公司投資不斷增加;在引進期,銷售緩慢,初期通常利潤偏低或為負數;在成長期銷售快速增長,利潤也顯著增加;在成熟期利潤在達到頂點後逐漸走下坡路;在衰退期間產品銷售量顯著衰退,利潤也大幅度滑落。
意義
(1)產品生命周期理論揭示了任何產品都和生物有機體一樣,有一個從誕生—成長—成熟—衰亡的過程,不斷創新,開發新產品。 (2)藉助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可以分析判斷產品處於生命周期的哪一階段,推測產品今後發展的趨勢,正確把握產品的市場壽命,並根據不同階段的特點,採取相應的市場營銷組合策略,增強企業競爭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3)產品生命周期是可以延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