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巴金作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生命》是中國當代作家巴金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我接到一個不認識的朋友的來信,他說願意跟我去死。這樣的信我已經接過好幾封了,都是一些不認識的年輕人寄來的。現在我住在一個朋友的家裡,是一個很安靜的地方。我的窗前種了不少的龍頭花和五色杜鵑。在自己搭架的竹籬上纏繞着牽牛花和美國豆的長藤。在七月的大清早,空氣清新,花開得正繁,露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對面屋脊上站着許多麻雀,它們正吵鬧地歡迎新生的太陽。到處都充滿着生命。我的心也因為這生命的繁榮而快活地顫動了。
然而這封信使我想起了另一些事情。我的心漸漸地憂鬱起來。眼前生命的繁榮仿佛成了一個幻景,不再像是真實的東西了。我似乎看見了另一些景象。
我應該比誰都更了解自己罷。那麼為什麼我會叫人生出跟我去死的念頭呢?難道我就不曾給誰展示過生命的美麗麼?為什麼在這個充滿了生命的夏天的早晨我會談到這樣的信呢?
我的心裡懷着一個願望,這是沒有人知道的:我願每個人都有住房,每個口都有飽飯,每個心都得到溫暖。我想揩乾每個人的眼淚,不再讓任何人拉掉別人的一根頭髮。
然而這一切到了我的筆下都變成另一種意義了。我的美麗的願望都給現實生活摧毀乾淨了。同時另一種思想慢慢地在我的腦子裡生長起來,甚至違背了我的意志。
我能夠做什麼呢?
「我就是真理,我就是大道,我就是生命。」能夠說這樣話的人是有福的了。
「我要給你們以晨星!」能夠說這樣話的人也是有福的了。
但是我,我什麼時候才能夠說一句這樣的話呢?
1934年7月在北京[1]
作者簡介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本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除巴金外,還有王文慧、歐陽鏡蓉、黃樹輝、餘一等,1904年11月25日出生於四川省成都市,中國當代作家 。
1921年4月1日,第一篇文章《怎樣建設真正自由平等的社會》發表在《半月》刊第17號刊載上 。1922年冬,在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預科和本科班(英文)肄業。1929年,第一次以「巴金」的筆名在《小說月報》發表長篇小說《滅亡》,引起文壇的關注 。1932年5月23日,長篇小說《霧》出版。1933年1月,長篇小說《雨》出版;5月,長篇小說《家》出版。1935年3月,中篇小說《電》出版。1936年4月,《愛情三部曲》(《霧·雨·電》)出版。1938年3月,長篇小說《春》出版。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參加開國大典 。1954年9月15日—29日,參加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60年4月,散文集《讚歌集》出版;同年,當選為全國文聯副主席 。「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衝擊 。1979年12月,雜文集《隨想錄》(第一集)出版 。1982年10月,《隨想錄》(第三集)出版 。1983年起,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 。1990年,獲得蘇聯人民友誼勳章;同年獲第一屆福岡亞洲文化獎特別獎。1998年3月,當選為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2003年11月,被國務院授予「人民作家」榮譽稱號。2005年10月17日,因病在上海逝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