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川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生川乌,英文名Aconite Root,别名鹅儿花、铁花,有大毒。 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栽培于平地肥沃的砂质土壤,主要栽培于四川。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北至秦岭和山东东部,南至广西北部。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泥沙,晒干。
生川乌具有非常好的祛湿功效,能够去除身体的湿寒,同时还可以对于关节炎有着非常好的治疗功效,生川乌能够散寒止痛,对于风湿性关节炎有着一定的效果,同时对于手脚寒冷以及湿寒引起的腹痛,通过生川乌进行治疗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生川乌有着比较好的止痛作用,对于铁打损伤有着非常好的缓解功效,与此同时生川乌有着一定的毒性,对于孕妇来说是不能够服用的,同时人们选择服用生川乌,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用,否则很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情况出现的。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块根倒圆锥形,长2-4cm,直径1-1.6cmn,栽培品的侧根通常肥大,直径可达5cm,外皮黑褐色、茎直立,中部以上疏被反曲的短柔毛。叶互生;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中部叶有长柄;叶柄长1-2.5cm,疏被短柔毛;叶片五角形,长6-11cm,宽9-15cm,基部浅心形,3裂几达基部,中央全裂片宽菱形、倒卵状菱形或菱形,先端急尖或短渐尖,近羽状分裂,二回羽裂片2对,斜三角形,具1-3枚牙齿,间或全缘;侧全裂片不等2深裂,各裂片边缘有粗齿或缺刻,上面疏被短伏毛,下面通常只在脉上疏被短柔毛,革质或纸质。
总状花序顶生,长6-25cm;花序轴及花梗被反曲而紧贴的短柔毛;下部苞片3裂,上部苞片披针形;花梗长1.5-5.5cm;小苞片生花梗中下部;花两性,两侧对称;萼片5,花瓣状,上萼片高盔形,高2-2.5cm,基部至喙长1.7-2.2cm,下缘稍凹,喙不明显,侧萼片长1.5-2cm,蓝紫色,外面被短柔毛;花瓣2,瓣片长约1.1cm,唇长约6mm,微凹,距长1-2.5mm,通常踡卷,无毛;雄蕊多数,花丝有2小齿或全缘,无毛或被短毛;心皮3-5,被短柔毛,稀无毛,蓇葖果,长1.5-1.8cm。种子多数,三棱形,长3-3.2mm,两面密生横膜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1]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栽培于平地肥沃的砂质土壤,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北至秦岭和山东东部,南至广西北部。
药材性状
为不规则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cm,直径1.2-2.5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痕。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多角形。气微,味辛辣、麻舌。以饱满、质坚实、断面色白者为佳。
饮片性状
- 生川乌:不规则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
- 制川乌:为不规则的或长三角形厚片,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灰棕色多角形环纹(形成层)。周边褐色。质坚脆。无臭,微有麻舌感。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茎,洗净,捞出,干燥。
功效作用
- 除湿的功效 :川乌辛热苦燥,善于驱逐寒湿、温经止痛,为治疗寒湿痹痛之佳品,尤其适宜于寒邪偏盛的痹痛、可治疗寒湿侵袭,关节疼痛,不可屈伸等症状;亦可治疗寒湿淤血留滞经络,肢体筋脉挛痛,关节屈伸不利,日久不愈者。
- 散寒止痛 :川乌辛散温通,散寒止痛的功效特别明显,因此又常被用用于治疗阴寒内盛所导致的心腹冷痛等症。如可用于治疗治疗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以及治疗寒疝、绕脐腹痛、手足厥冷等症状。
- 麻醉止痛 :川乌的止痛作用强,可用于治疗外伤跌打损伤,骨折瘀中疼痛等症。在古方之用川乌又常作为麻醉止痛药物使用,如配伍生南星、蟾酥等外用以达到局部麻醉的功效。[2]
禁忌
保存方法
生川乌按毒性中药专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