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用笔延续丛台传奇的人(翟永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用笔延续丛台传奇的人》中国当代作家翟永旭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用笔延续丛台传奇的人

2007年十月底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是萧忠田的儿子,我立马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果然是前不久,萧老师因车祸与世长辞。我顿觉失去了一位可敬的师长,邯郸民间文艺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这消息非常突然,让我一时之间陷入到了悲痛之中,不由得回忆起和萧老师交往的经历,以及他宣传邯郸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萧忠田老师生前是邯郸市城建局工会主席、民间文艺家。1996年退休后,念念不忘退休之前的一件事:两、三年前,无意中听路人聊起了一件事,在中国这么多城市里,大多都改过名字,只有邯郸从战国时代到现在一直没有改过名字。作为一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就是这样通过一件小事,深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此时的萧老已出版过《萧丁传奇》、《狐姑传奇》等民间故事丛书,为了满足更多的读者,已过花甲之年的萧忠田先生决定以丛台为核心,编著一部有关邯郸历史文化的书,命名为《丛台传奇》。

萧老在整理原有资料的基础上,又查阅了《左传》、《战国策》、《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史书典籍和地方县志共20余部,历时三年的时间,终于在1998年2月出版成书。

《丛台传奇》一书洋洋十万言,笔触古代、近代和现代历史人物125个,时跨2348年。从闻名中外的“三忠”、“四贤”到现代的王琴堂、张学良等;从丛台的兴建到“将相和”、“回车巷”等典故;从赵国的兴衰到明清时丛台的重修;有关于丛台的事迹,可谓是应有尽有。此书一上市,就受到了广大读者和游客的欢迎,对本地人了解邯郸的历史和外地人了解邯郸风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萧老师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又把笔触延伸到黄粱梦、邯郸历史人物等。

在一次笔会上,我与萧老相识,有幸得到了《丛台传奇》这本书。认真读完这本书后,忍不住对民间文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我的作品虽已上过省级报刊,但全部都是文学稿件,与民间文艺基本上不沾边。当时,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拜访萧忠田老师,萧老师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在了解到其中的过程后,更是被萧老的精神所感动。

受萧老师的影响,我也在2000年以后开始搜集并撰写民间故事。当我的民间故事在邯郸广播电视报上发表时,萧老师立即给我打电话向我祝贺。2006年以萧老师的介绍,我和河北省民俗文艺家杜学德老师相识,并与当年加入到了河北省民俗协会。对于我的每一次进步和创作,萧老师总是给予积极的鼓励。

邯郸人大都还有这样的印象:上世纪八十年代时去丛台公园玩,在丛台的外墙上有一个玻璃框子,里面用文字记录着有关邯郸的典故。如:负荆请罪完璧归赵、张国彦的故事、丛台哭别等。现在,玻璃框子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二度梅园、七贤祠等。沿着丛台传奇的脉络,我们在了解邯郸历史的同时,又把我们带回到了往昔的记忆。从前,打据胜亭、望诸榭等前经过时,或者毫不在意地走过;或者只留个影;从书中的描述,让我们了解到了其中的历史渊源。这一切的一切,都充分体现出了萧忠田先生的煞费苦心。更为值得一提的是,位于丛台西南方向的竹亭,过去,人们根本不知道它的名字,就这样一座在普通人眼中破旧不堪的小亭子,也被当成故事写进了书中。现在虽已拆除,再到公园游玩的人不可能再看到了。所以这部书的出现,不仅有助于今人了解历史,而且对于后人研究邯郸也大有益处。

随着时间的推移,萧忠田先生突然觉得《丛台传奇》与丛台及邯郸的历史相比,所容纳的不是太多。于是又有了《丛台经典》的诞生。这部书在原有的基础上,将各种碑文做了注解,使人们对邯郸有了更多的了解。

萧老师常说:邯郸是一座古城,邯郸有着非常深厚了文化底蕴,好几代人写都也不会写完的。萧忠田先生生前就是这样用心诠释着丛台的内涵,用脚步记录着丛台的变化,用笔延续着丛台的传奇。使得作为五大古城之一的邯郸,没有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使得作为邯郸象征的丛台,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上。

作为萧老师的学生,在这个时候,不仅应承担起延续丛台传奇的责任,而且更应该把邯郸所有的传奇展现给世人,并以此作为宝贵的财富留给后人。[1]

作者简介

翟永旭,男,邯郸人。河北省民俗协会会员常务理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