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生處有「白雲」(蔡漢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白雲生處有「白雲」是中國當代作家蔡漢順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白雲生處有「白雲」
白雲生處有「白雲」,這是本文的題目。對於這個題目,或許有人在先入為主的「白雲生處有人家」主導下,說我疏忽,或說我老糊塗,但對於我來說:疏忽也好,糊塗也罷,無須計較。
「白雲生處有人家」,是唐朝詩人杜牧《山行》中的一句詩。當我踏進榆林佳縣這方土地,目睹白雲山的奇特美景,我才終於理解詩句的妙處。於是我萌發了步先生之後,用「白雲生處有『白雲』」,來探訪佳縣的白雲山。
白雲山,在佳縣縣城南5公里處。該山勢如長龍,仰觀日月星辰,俯飲黃河之水,四周群山環繞,連綿起伏。加之山水相映,古柏參天,梵音陣陣,白雲繚繞,正所謂:不知白雲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夫觀此山,神奇有三。
一是明皇帝御賜《道藏》。
據《佳縣誌》記載,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道人李玉鳳雲遊到此,結廬而居,採藥治病,設化教民,普濟眾生,贏得萬民信賴。之後他倡導修建寺觀,弘揚道教,被百姓尊為玉鳳真人。
在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神宗皇帝朱翊鈞給白雲山親賜御製《道藏》4726卷,從此白雲山名聲大震,當地開始大興土木,營造道觀,後經歷代續建補葺,建成了以道為主兼有儒、釋廟宇各類建築100餘處、占地200餘畝的宏大宮觀。成為全國著名道教聖地,是西北地區最大的明清古建築群。
白雲山屬典型的廟觀文化,宏大的古建築群,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雕塑、珍貴的書畫作品、精湛的繪畫藝術,把中國傳統文化、宗教文化、黃河黃土文化、民族文化有機地熔於一爐。道觀現存大小建築400餘處,面積達8.1萬平方米,白雲山現存碑刻157塊,匾40餘塊,壁畫1900餘幅,此外還有聖旨、道藏、石獅、古鐘、旗杆、浮雕、石刻等珍貴文物,是國務院公布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是供奉山神之多全國少見。
據《白雲觀道教志》記載,白雲山由崇尚道教起步,54座宮、殿、樓、祠等組成的廟群自成格局,各具特色,200多位神,400多尊像,其中以道教系列神為主,儒、釋、道三教交匯。既供奉傳統神,也供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神。白雲山神之多,神之全,真可謂諸神薈萃,這在各地的古觀古寺中是少見的,其間記述和演繹了許多宗教故事、神話傳說。宗教現象作為一種歷史文化和現實存在,藉由白雲山這座宏大完整的宮闕,為研究宗教文化提供了一座豐富的資料庫。
三是毛澤東曾兩次登山。
在佳縣白雲山展覽館,我們看到了有關毛澤東在佳縣白雲山的記載,1947年毛主席轉戰陝北來到佳縣,曾兩度登白雲山,其中一次恰逢九月九日傳統廟會,主席饒有興趣的攀登神路,看社戲,留下了一代偉人與四方群眾共度重陽節的佳話。
據《佳縣文史》記載,毛主席是由當時佳縣縣委書記張俊賢陪同,巡察了白雲山道觀說:「這些都是古建築物,都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不要毀了,你明天就出個布告一定要保護好。」毛主席與四鄉群眾一起觀看佳縣劇團演出的晉劇《反徐州》。毛主席站在戲台左側。道長敬請毛主席到中間就坐。主席說,我個子高,把後面的老鄉擋住看不好。還為佳縣群眾劇團題詞「與時並進」。傳說毛主席還在祖師正殿抽了個上上籤——日出扶桑。扶桑是中國東方古老的一顆神樹,一輪紅日從神樹梢頭冉冉升起,預示着中國革命勝利在望,人神共願。
如此三奇,世上難有。而山名白雲,觀名也白雲,更是難得。難道這真的是巧合嗎?答案:不。
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許多名為「白雲觀」的道觀,為什麼對這個名字如此垂青?
究其原因,我認為可以有三層含義:
首先當是一般文字意義上的本意,即「藍天白雲』』之自然美景,高道們都願意將自己的棲居之地安排在依山傍水、聳入雲霄的清靜之處,天人合一,從視覺環境到內心精神都產生曠達超越之感。
其次,道觀不僅是道教活動的場所,還是各路神仙在人間的顯身之處,神仙們高踞於白雲之後的九霄之上,透過白雲,人們才能目睹他們的真身。
而更深層的原因, 「白雲」在內丹學上還有先天精氣意,《(呂祖百百碑)》有:『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從這個意義上講,高道們更看重的是「白雲」所深藏的道家內功。 「白雲」之觀不僅要有宜人的景色吸引四方百姓,要有各路神祗現身說法,更要靠深厚的精神底蘊傳承民族的千年文化。陝北佳縣白雲山上的白雲觀就是這樣一處名副其實的「白雲」之觀。
所以,我想驕傲的說:榆林佳縣的白雲山真的是「白雲生處有『白雲』」。[1]
作者簡介
蔡漢順,廣東省揭陽市人,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