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曉燕(教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曉燕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白曉燕,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

人物簡歷

學術經歷

金融系副教授,武漢大學,2009年12月-至今

金融系講師,武漢大學,2001年9月-2009年11月

金融系助教,武漢大學,1999年7月-2001年8月

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訪問,2014年7月-2015年8月

在英國赫爾大學(University of Hull)訪問,2006年10月-2007年3月

教學課程

國際金融(本科,54課時)、貨幣金融學(本科,54課時)

研究領域

國際金融

學術成果

[1]白曉燕,復活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國際爭論與現實衝擊,《世界經濟研究》,第五期,44-50頁,2008年

註:此文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世界經濟導刊》第八期全文轉載,39-45頁,2008年

[2]白曉燕和王培傑資本管制有效性中國匯率制度改革,《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第九期,65-76頁,2008年

[3]白曉燕,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歷程及邏輯,《世界經濟研究》,第十二期,29-34頁,2008年

[4]白曉燕和何國華,國際儲備理論研究新進展,《經濟學動態》,第一期,137-141頁,2009年

[5]白曉燕和羅明,.基於資本急停預防的中國外匯儲備需求研究,《世界經濟研究》,第六期,16-23頁,2012年

[6]白曉燕和徐歡,多目標約束下的中國外匯儲備最優幣種結構,《金融理論與實踐》,第五期,35-40頁,2013年

註:此文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金融與保險》第九期全文轉載,71-77頁,2013年

[7]白曉燕和唐晶星,匯改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動態演進,《國際金融研究》,第七期,40-50頁,2013年

此文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金融與保險》第十期全文轉載,58-66頁,2013年。

[8]白曉燕和陳琴,基於VaR-GARCH模型的我國外匯儲備匯率風險度量,《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第六期,863-869,2013年

[9]白曉燕和鄧明明,貨幣國際化影響因素與作用機制的實證分析——基於GMM和自舉法的面板格蘭傑因果檢驗,《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第十二期,113-125頁,2013年

此文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金融與保險》第三期全文轉載,22-29頁,2014年

[10]白曉燕和肖迪,引入交易成本的中國外匯儲備幣種結構動態優化,《金融經濟學研究》,第二期,25-35頁,2014年

[11]白曉燕和郭昱,匯改前後人民幣匯率預期的波動特徵研究,《國際金融研究》,第六期,31-39頁,2014年

[12]白曉燕和鄧小華,國際貨幣貶值造成儲備管理者減持嗎?《世界經濟研究》,第二期,15-22頁,2015年

[13]白曉燕和鄧明明,不同階段貨幣國際化的影響因素研究,《國際金融研究》,第九期,86-96頁,2016年

[14]白曉燕和郭丹,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前景分析——以韓國的需求為例,《世界經濟研究》,第九期,52-64頁,2017年

[15]白曉燕和郭葉花,中國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占比緣何如此之高,《國際貿易問題》,第四期,128-143頁,2018年

[16]白曉燕和王書穎,內地與香港人民幣匯差的影響因素研究,《金融理論與實踐》,第七期,24-32頁,2018年

[17]白曉燕和鄭程潔,宏觀因子、投融資行為與國際債券幣種結構——考慮資本管制差異的門限面板回歸分析,《國際金融研究》,第八期,88-96頁,2018年

註:此文被《國際貨幣評論》第九期全文轉載,72-86頁,2018年

[18]白曉燕和於曉寧,國際金融投資視角下的貨幣國際化——指標構建及長短期驅動因素分析,國際金融研究,第三期,55-64頁,2019年

科研項目

縱向項目

[1]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人民幣匯率制度轉型的長短期路徑設計」,2009-2010年,編號2009b014

[2]武漢大學自主科研項目「中國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和動態調整:基於跨期均衡模型的分析」,2010-2012年,編號105275995

[3]武漢大學「海外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動態追蹤計劃」課題「國際儲備理論研究動態」,2011-2012年

[4]武漢大學「海外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動態追蹤計劃」課題「貨幣國際化研究述評」,2013年

[5]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國外匯儲備結構優化問題研究」,2014-2015年,編號14G001

橫向項目

湖北省陽新縣縣域金融規劃與實施,2萬,2014-2015年,編號105-232217[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