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鄉村(柏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皈依鄉村》是中國當代作家柏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皈依鄉村
這幾年來,總是一有空閒,便自駕車返回鄉村,返回故土。返回鄉村,返回故土的心情總是非常愉悅,熟悉的鄉音和熟悉的莊稼地,熟悉的村街和熟悉的平川和土原,都令人產生出清新與愉悅的感覺,行走在鄉村鬱鬱蔥蔥的莊稼夾着的黃土小路上,呼吸着帶有莊稼禾苗清香的氣味和田野里清新的空氣,心裡真是暢快極了,憋屈在胸間的污泥濁水一瞬間好像也化解得無影無蹤。足踏在祖先汗水流淌和侵染過的土地上,內心得到了極大的安慰……
鄉村,故土,這些年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進程,城鎮化的也逐漸顯示出了端倪:早年間的荒野偏僻的土溝和通往陝北的鐵道附近,如今修築起來了一座名震遐邇的旅遊重鎮——重泉古城。古城裡,別具一格古色古香的臨街店鋪,張羅着在城市裡早已失傳的各種鄉村小吃:玉米面攪團、紅薯面削削和各種各樣的關中鄉村麵食。當街的戲台上,上演着流傳蒲城東鄉的傳統戲曲石羊道情,器樂雖然簡單,唱腔卻悠揚悅耳韻味悠長。
石羊道情起源於唐代,原先屬於教坊樂曲,後來成為道家的說教講法的音樂,逐漸流傳於鄉村。不過,很可惜,在我幼小的時候,幾乎沒有看見過石羊道情的演出——現在,坐在樹陰下面的石凳上,喝着滾燙的老葉茶水,聽着美妙的合着莊稼清香和泥土味以及洛河水音的石羊道情,令人陶醉而舒坦。
過去曾經在這一片土地上演繹着或者英雄或者平凡的人,幾乎逐漸地進入了歷史的深處,只有留着地面上遺留下的痕跡,往往勾引起人過去那些鮮活的回憶,這裡儲存着少小時代的生活片段,若是不經意間打開,便是「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般的感慨了,就此打住吧。
確實,城市絕然沒有鄉村這樣的靜謐和安適,也終於明白了當年美國鉛筆製造商的兒子畢業於哈佛大學為了拒繳5美元的證書費用而寧肯捨棄文學碩士學位爾後卻成寫出了名震世界的《瓦爾澄湖》的偉大作家梭羅,為什麼離開了喧囂不已的城市,獨自一人來到荒涼而有着河流、湖泊和草地的地方,過着離群索居孤寂的而內心卻十分豐富的生活。在這裡,他寫出了一系列名傳後世的著作。
梭羅厭倦了城市的虛偽與欺詐,厭倦了城市的霧霾與污濁,而去尋找一塊未經工業文明污染甚至也未曾經過人類文明開化的土地。就在這塊土地上,他熟識了大自然,熟識了大自然裡面的樹木、花草與荒野、河流與湖泊。有時,他默默地溯流而上,全面了解河流的流向與水量變化;有時,他靜靜地呆立樹下,細細觀察植物如何吐芽如何開花結果;有時,他痴痴地俯視腳下的土壤,慢慢傾聽土地開凍美妙的聲音……梭羅認識到了大自然和植物、河流以及湖泊的秘密,他把這些用文字記錄下來,無意間,成為大自然的歷史,當然,也盡情地袒露了梭羅自己那拒絕工業文明甚至人類文明的心靈世界。應該確切地說,這個心靈世界純淨而透明。
對於鄉村,對於疏離於工業文明的城市的鄉村,這就是現代人的一種新的精神追求吧——不過,這種對於鄉村的追求,其實在非常遙遠的古代社會就已經發生,鄉村猶如人類精神的放養地。沒有做過嚴格的城市產生的原因的詳細考察,但是,除過城市產生的經濟貿易方面的原因之外,我想,城市的產生一個關鍵的條件就是文化或者文明的高度發展,比如,在七世紀至十世紀之間的唐代的長安城,就是一個顯著的例證——那時候,整個亞洲乃至世界上,最為雄壯的城市便是長安了。
然而,雖然長安繁華異常以至於居之不易,但是,仍然有逃避這樣的繁華境地而嚮往寧靜的鄉村生活的人,這固然有逃離官場的爾虞傾軋的主要因素,更有返回內心安寧的強烈渴望有關。王維不喜歡居住在長安城裡,而喜歡蟄居在秦嶺深山的一處有着湖泊和竹林以及青草如茵的山坳里,這就是輞川。在輞川,王維的心神到達了不能言喻的愉快地步,他寫出了不少的吟詠山水自然的絕妙的詩歌。
在鄉村的土地上,王維和梭羅猶如衝破網羅的自由的鳥兒一樣,翱翔在高遠的藍天之上,歡快地唱着清新的靈魂的歌。在這裡,土地是那麼地樸實,莊稼是那麼地茁壯,樹木是那麼地葳蕤,河流是那麼地歡騰,湖泊是那麼地清澈,白雲是那麼地悠遠……是啊,鄉村沒有城市那樣新潮和時髦,沒有城市那樣到處充斥着由電光裝飾起來的虛妄的幻影,沒有城市那樣人心的處處設防和虛榮,所以,陶淵明不願意「不為五斗米折腰」,歸還田園,攬一肩明月,曳一縷清風,種菊東籬,遙望南山。醉了,橫躺樹陰;餓了,求人施捨;閒了,展卷讀詩;困了,倒頭便睡——也只能在鄉村,才可能有這樣的瀟灑與隨意,因為,只有鄉村醇厚的鄉風鄉情可以接納遊子的橫豎撇捺,永遠以寬闊的胸懷溫暖遊子的疲倦和失意,把自己的深厚的愛撒向每一株柔弱的青苗……
也難怪海德格爾進行哲學創作,要選擇鄉村樹林中的小屋,而維特根斯坦在寫完自己的哲學著作之後,立即打起背包去了一個偏遠的鄉村小學。因為,在鄉村他們的心才能沉穩下來,其思緒才能完全集中起來對高深的哲學問題做出深刻的思考。鄉村的田野、樹林和河流以及湖泊,還有淡淡的花香與悅目的綠色的汪洋,簡樸的生活和去掉功利之欲的心靈,這是激活思維進入新的思想境界神聖之地,在這裡,人的精神得到完全的放鬆和更新,在自然的天籟的鼓舞下,創造出達到人類目前精神的一個個新的標刻高度的東西,這是鄉村的玉成與貢獻,不是麼?是的!
踏上鄉村故土道路的時刻,耳聽悠揚婉轉的石羊道情,忽然就有了精神永遠的皈依之地的感覺,這種感覺愈來愈強烈,以至於不斷地皈依……[1]
作者簡介
柏峰,陝西蒲城人。著有多種文學理論專著、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