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盘羊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盘羊角
t0196e6790e40d2f7e4.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088086&sid=630119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盘羊角

汉语拼音:Pán Yánɡ Jiǎo
别名:羚羊角
性味:味苦、辛,性凉
功能:清瘟解毒
主治:瘟疫,高热

盘羊角,中药名。为牛科绵羊属动物盘羊Ovis ammon Linnaeus的角。具有清瘟解毒的功效。主治瘟疫,高热。[1]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盘羊角

拼音名:Pán Yánɡ Jiǎo

英文名:argal horn

别名:大角羊、羱羊、盘角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vis ammon Linndeus

出处

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盘羊的角。

采收和储藏

捕捉后锯角,干燥。

原形态

  • 1.青羊,体长0.9-1.1m,尾长13-17cm,重约30kg。四肢短,蹄狭窄。眶下腺甚为退化,有足腺,无鼠踩腺。雌雄皆有角,角短而直,斜向后上方伸出,二角基部很靠近,尖端略向下弯。余部角有环棱。一般身体色为灰棕色,个体有差异或呈深灰或为棕褐色。喉部后方有一白斑。四肢、腹部、尾几同身色。
  • 2.北山羊,个体大,肩高约1m,尾长超过耳长,重40-50kg。雄羊颌下有须,长约15cm,雌羊须很短。无眶下腺,雄羊有尾下腺,前肢有足腺。雌性角小,雄性角发达,长达1m左右,斜向后方生长,形如弯刀,角横切面呈三角形,平面朝前,角上有许多大而显着之横棱。自头枕部沿背脊到尾基部,有一条黑色纵纹。胸部及腹侧黑色,腹面白色。四肢前面由上至下有黑棕色纵纹,尾向体背色,尾尖棕黑色。
  • 3.盘羊,体形中等大,健壮,身高1.1m,长约1.5m左右。肩高大于臀高。耳较小,尾短不及耳长。雌雄均有角。雄性角粗大,尤以基部为甚。角往侧面弯曲成360度的圆形螺旋。角鞘外面有明显而狭的环棱。近基部则消失。角长1m。雌性角小,约为雄性角的1/5。体背浅灰棕或暗棕色,胸腹部黄棕色,下腹及鼠踩部白色,臀部有白斑。尾色与体背相似,尾上面并有一棕色中线。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

  • 1.栖息于较高的人迹罕至的山林中多在阳坡活动。居洞或岩石下,以草、树枝叶等为食。
  • 2.栖息于高原岩石和石质流砂上,或沿荒裸地生活。喜登高山,可达海拔6000m高度。群居,以禾本科植物为食。
  • 3.栖息于无林的高原、丘陵地带。以禾本科、葱属及杂草为食。

资源分布

  • 1.分布于东北、华北入陕西甘肃、浙江、福建、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 2.分布于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等地。

化学成分

盘羊的角含多肽类、角蛋白(keratin)、甾类,角经酸水解后得赖氨酸(lysine),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argin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苏氨酸(threonine),丝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脯氨酸(proline),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缬氨酸(valine),蛋氨酸(methion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leucine),酪氨酸(tyros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等。

药理作用

角注射液对小白鼠自主活动的影响表明有中枢抑制作用。煎液对小白鼠睡眠时间的影响实验表明能延长硫喷妥钠及水合氯醛睡眠时间,作用浓度与剂量成正比。角水解液对正常家兔有一定程度降温作用,对人工发烧家兔有解热降温作用,促使正常家兔和人工发烧家兔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白细胞数增加作用。

性味

味苦;辛;性凉

归经

心、肝二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瘟疫;高热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5-10g。

各家论述

《中国药用动物志》:有解热的功效。主治传染病引起的发烧。[2]

摘录

中华本草

参考资料

  1. 盘羊角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 盘羊角中医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