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跨越千年成絕唱(張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相逢,跨越千年成絕唱》是中國當代作家張杰的散文。
作品欣賞
相逢,跨越千年成絕唱
大約1300年前,在襄陽,唐朝兩位偉大的詩人相逢了。一位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孟浩然,一位是遊歷至此的邊塞詩人王昌齡。
襄陽是一處怎樣的所在?有峴山,有漢水,亦有古蹟。
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峴山亭記》中記載:「峴山臨漢上,望之隱然,蓋諸山之小者。」意思是:峴山面臨漢水,看上去山勢突出高大,實際上它是周圍群山之中的小山。當年,羊祜杜預二人平定東吳,成就了晉業。於是刻石記功,一塊安置在峴山上,一塊投到漢水深處。峴山出名因羊祜。
宋代大文豪蘇軾在《漢水》說:「襄陽逢漢水,偶似蜀江清。漢水亦云廣,欲涉安敢輕。」寫的是漢江水勢磅礴,氣象萬千,水深江闊,不敢輕涉。白居易也在《思歸樂》中寫道:「山中不棲鳥,夜半聲嚶嚶。似道思歸樂,行人掩泣聽。」詩人借漢江之景,抒發了自己的離情別緒。
漢江,以其海納百川、包容萬象的氣度,成為盛世漢唐享譽海外的地標,並影響至今。
一座偉大城市中的偉大的相逢。
孟浩然置酒,賓主落座。
「賢弟聰慧好學,尤鍾詩詞,卻為何要嵩山問道?」孟浩然笑問。
「聖朝崇道,緣情而已。」王昌齡淡然答道。
口上雖然這樣說,其實王昌齡還是另有一番考量的。
他在《上李侍郎書》坦言:「昌齡豈不解置身青山,俯飲白水,飽於道義,然後謁王公大人,以希大遇。」
顯然,他是出於自己的政治願景,就乾脆通由隱居來求仕。他很清楚這條由「隱」而「仕」的道路,只有嵩山隱居,才有經世濟國的可能。
「賢弟品節柏松,令我艷羨不已。」孟浩然道。
其實,兩人僅差九歲,王昌齡的想法,孟浩然豈能不知?兩位都是當代著名的詩人,儘管詩風迵異,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彼此之間深厚的友誼。宦海的起伏,人生的跌宕,早已暫放一旁,青梅煮酒話的不完的是友情,是詩情。
「那路出玉門,漫遊邊塞,收穫何多,愚兄願聞其詳。」孟浩然又問。
「孤城,落日,大漠,長河,練歷筋骨而已。」王昌齡依舊淡然。
十七歲的王昌齡,眼看問道無望,便路取西北。在西北,他看到了邊塞的大漠、雪山;在西北,他看到了長雲、孤城;在西北,他看到了烽火、羌笛。邊塞壯闊了他的胸懷,遊歷磨礪他的人生。對於邊塞生活,他的體驗日深,所要抒發的情感日熾。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孟浩然隨口吟誦。一首詩,成就了盛唐的一座文峰,此時的王昌齡還只是個詩人。
「賢弟意氣方遒,從戎投筆,捐身為國,定會傳頌千古。」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南國的煙雨,傲立的孤峰,成就了王昌齡的超越平凡的道德自信。
「好一個玉壺冰心心自明!」孟浩然不禁拍案叫絕。
「相較之下,高達夫之詩,昂揚奮激;岑嘉州之詩,瑰麗雄奇;而龍標之作,則深蓄宛瀏,骨峻體拔。」孟浩然讚許道。
詩人的相逢,怎能沒有詩的話題?
詩人的相逢,又怎能僅僅有詩的話題?
這時,酒小二端上了一盤魚,它叫查頭鯿,出自漢江。
此時的孟浩然身體有些虛弱,前段時間,他正患癰疽,但幾經治療,將近痊癒。醫生再三囑咐他,千萬不能吃魚鮮,需要忌口。
酣飲已至夜闌,孟浩然實在太高興了。酒酣耳熱之際,他拿起筷子吃了一口查頭鯿。查頭鯿燒的是甜口,鮮美無比。
「石潭傍隈隩,沙岸曉夤緣。試垂竹竿釣,果得查頭鯿。 美人聘金錯,縴手膾紅鮮。因謝陸內史,蓴羹何足傳。」孟浩然開始吟誦自己的《峴潭作》。
大意是:石頭潭依偎在角落裡,沙子在拂曉時延伸。試着放下竹竿垂釣,果然釣到了查頭鯿。美人贈送金錯刀具,纖細玉手切着紅色的魚鮮。要感謝陸內史,蓴菜湯哪裡值得傳播。
孟浩然去垂釣,就曾釣到地這種魚。對於這種魚,他懂。
可這種禁忌,王昌齡並不懂得。他把查頭鯿當成一條魚,一種美味而已。他拿起湯匙,用了一點魚湯,連連頷首,的確是美味得很。
王昌齡身份的多元,始自開元十五年。在長安,三十四歲的他依憑博學宏詞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從此,詩人便不再只是詩人,他的詞錄里多了一個政治。詩人的天空也不都是細雨和風,王昌齡的人生開始了狂風和暴雨,先是謫貶龍標,之後疏狂,之後放浪形骸。游經襄陽,拜訪摯友,成為了王昌齡苦悶旅途中的一點亮色。
長安赴江寧,他這一路走走停停,整整用了半年時間,每天的借酒銷愁是趕不了多少路的。
那晚,兩人實在是太高興了,推杯換盞中,不覺食酒有些多,朦朧之中酒意漸深。
在襄陽,二人攜手共游風光山水。那羊祜刻石記功的峴山,那有着至美河鮮的漢江,那風景秀麗的古隆中,那山清水秀的香水河,那與眾不同的春秋寨,那斑駁陸離的襄陽城,那氣勢恢宏的習氏宗祠,那歷史悠久的白水寺,都留下了二個人的足跡。二人邊游邊以詩唱和,一時傳為詩界的佳話。
相聚的日子總是苦短,王昌齡政令在身,他要準備上路了。
「洞庭去遠近,楓葉早驚秋。峴首羊公愛,長沙賈誼愁。
……數年同筆硯,茲夕間衾裯,意氣今何在,相思望鬥牛。」孟浩然吟誦起專門為王昌齡寫的《送之嶺南》,對他的即將遠赴尚未開化的嶺南,充滿了深深的不舍和憂慮。
王昌齡走後不久,孟浩然便因癰疽復發而死,時年五十二歲。山水田園詩人中再無孟浩然。
摯友的一次重逢,想不到竟成永別。孟浩然之死,王昌齡覺得自己也有責任,從而表現出深深的悲痛和愧疚之情,也給他帶來了難以彌合的遺憾。
龍標悲怛,責恨不已,不忍追憶,留白作文。他沒有留下紀念孟浩然的詩作。
十七年後,恰適王昌齡甲子之年,經亳州,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害。一代詩星從此隕落。
至此,王昌齡始於詩人,終於政治。自他遇難,再無邊塞。
相逢,跨越了千年,竟成絕唱,令人不禁扼腕嘆嗟。
作者簡介
張杰,中學高級教師,從教30餘年,牢記「立德樹人」的理念,自覺把理論學習貫徹落實在工作中。多年擔任高中語文學科組長,協調同事做好教學常規的落實工作。
參考資料
- ↑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