睛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睛明 |
睛明,出足太阳膀胱经。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在眶内缘睑内侧韧带中,深部为眼内直肌;有内眦动、静脉和滑车上下动、静脉,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布有滑车上、下神经,深层为眼神经,上方为鼻睫神经。主治目赤肿痛、目眩、近视等目疾。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睛明
- 隶属经络: 足太阳膀胱经
- 功能: 泄热明目,祛风通络 特殊主治
- 主治: 目眩、近视等目疾
- 操作: 直刺0.5—1寸
- 主要配伍: 配行间主治
目录
1 名称释义
2 功能作用
3 治法
4 定位
5 解剖
6 主治
7 操作
8 临床运用
9 配伍
10 功效
11 附注
12 相关论述
雀目
名称释义
(1)目内眦,乃言本穴所在的部位为目内框也,无它意。
(2)泪孔、泪空 、泪腔。泪,泪水也。孔,孔隙也。空、腔,空腔也。穴名之意指本穴外输的膀胱经气血为湿润眼睛液体的重要来源。本穴属于膀胱经,气血特性与上行头面的它经气血相比皆要寒冷,为促成气态物向液态物转化的重要根源,眼睛受之以液而能湿润并转动自如,故名泪孔、泪空、泪腔。
(3)目眦外。目眦,指穴所在的部位为目框内角。外,指本穴气血作用于眼睛之外。目眦外名意指本穴的寒冷之气使眼睛外部的阳气冷降为液。理同泪孔名解。
(4)手足太阳足阳明阴阳跷脉督脉之会。其一,本穴气血为膀胱经经气的冷降之液,性温热,且与太阳穴小肠经气血处于同一层次,故为手足太阳之会。其二,本穴的冷降之液有部分下走足阳明承泣穴,故为足太阳阳明之会。其三,本穴的冷降之液(即血)还不断地气化上走督脉,故为足太阳督脉之会。其四,本穴的气血物质中既有地部之液又有天部之气,气血特性同于阴阳跷脉之性,故为阴阳跷脉足太阳之会。
功能作用
降温除浊。
治法
寒则泻之或先泻后补,热则补之。
定位
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解剖
在眶内缘睑内侧韧带中,深部为眼内直肌;有内眦动、静脉和滑车上下动、静脉,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布有滑车上、下神经,深层为眼神经,上方为鼻睫神经。
主治
1. 目赤肿痛、目眩、近视等目疾;
2. 急性腰扭伤;
3. 心动过速。
操作
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右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5—1寸,不捻转,不提插,出针后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禁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视神经炎、结膜炎、急性腰扭伤等。配合谷、四白主治目生翳膜;
配伍
配后溪、目窗、瞳子髎主治目赤;
配行间主治雀目。
功效
泄热明目,祛风通络。
附注
相关论述
《甲乙经》:“手足太阳、足阳明之会。”
《铜人》:“治攀睛,翳膜覆瞳子”
《大成》:“主目远视不明,恶风流泪......小儿疳积,大人气眼冷泪。”[1]
视频
参考文献
- ↑ 眼部不适找睛明——睛明穴!,百年养生, 18-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