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睡菜 |
中文学名: 睡菜 |
睡菜[1],中药名。为龙胆科植物睡菜MenyanthestrifoliataL.的全草或叶。分布于东北、西南及河北、浙江等地。具有健脾消食,养心安神,清热利尿之功效。用于胃炎,消化不良,心悸失眠,湿热黄疸,胆囊炎,水肿,小便不利或赤热涩痛。
目录
别名
入药部位
性味
归经
归心、脾经。
功能主治
健脾消食;养心安神;清热利尿。主胃炎;消化不良;心悸失眠;湿热黄疸;胆囊炎;水肿;小便不利或赤热涩痛[2]。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捣汁。
药理作用
叶、根煎剂可作苦味健胃剂,并有泻下作用,大量可致吐;苦味与其中所含之睡菜苦甙有关[3]。
相关论述
《浙江药用植物志》:“健脾利湿。主治小便赤涩热痛,水湿浮肿。”
相关配伍
1、治急性胃炎:睡菜叶10g。水煎,日2次,分服。
2、治精神不安,心悸失眠:睡菜10-20g。水煎服。(1-2方出自《长白山植物药志》)
3、治水湿浮肿:(睡菜)全草60g。水煎,冲黄酒服[4]。(《浙江药用植物志》)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全草或叶,晒干或鲜用。
化学成分
叶含睡菜苦甙约1%,尚含鞣质、脂肪油等。又含生物碱0.035%,从中分出龙胆宁碱、龙胆次碱、欧龙胆碱、西藏龙胆碱。
全草含芸香甙、金丝桃甙、车轴草甙番木鳖甙(即睡菜苦甙)、睡莱根甙乙、双氢睡菜根甙乙、睡菜根甙甲、开联番木鳖甙。
地上部分含α-菠菜甾醇、豆甾烯-7-醇等甾醇。花、果含挥发油,主成分为α-蒎烯、1,8-桉叶素、毕澄茄烯、古芸烯、香橙烯、异戊酸酮等[5]。摘录《中药大辞典》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全草长20-30cm。根茎长条形,有节。根茎上端长叶,为三出复叶,叶柄长,小叶无柄。完整叶片稍厚,略呈肉质,长椭圆形,长4-8cm,宽2-4cm,先端钝尖,基部楔形,上部叶缘微波状。根茎顶端有花茎,不分枝,长可达35cm,花序总状。气微,味微苦[6]。
形态特征
多年生沼生草本。匍匐状根状茎粗大,黄褐色,节上有膜质鳞片形叶。叶全部基生,挺出水面,三出复叶,小叶椭圆形,长2.5-4(8)厘米,宽1.2-2(4)厘米,先端钝圆,基部楔形,全缘或边缘微波状,中脉明显,无小叶柄,总叶柄长12-20(30)厘米,下部变宽,鞘状。花葶由根状茎顶端鳞片形叶腋中抽出,高30-35厘米;总状花序多花;苞片卵形,长5-7毫米,先端钝,全缘;花梗斜伸,长1-1.8厘米;花5数;花萼长4-5毫米,分裂至近基部,萼筒甚短,裂片卵形,先端钝,脉不明显;花冠白色,筒形,长14-17毫米,上部内面具白色长流苏状毛,其余光滑,裂片椭圆状披针形,长7.5-10毫米,先端钝;雄蕊着生于冠筒中部,整齐,花丝扁平,线形,长5.5-6.5毫米,花药箭形,长1.8-2毫米;子房无柄,椭圆形,长3-4毫米,先端钝,花柱线形,连柱头长6-7毫米,柱头不膨大,2裂,裂片矩圆形。蒴果球形,长6-7毫米;种子臌胀,圆形,长2-2.5毫米,表面平滑,花果期5-7月[7]。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西南及河北、浙江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450-3600m的沼泽中成群落生长。
视频
农村一种独特野草,吃了就想睡觉,人称“睡菜”,是治失眠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