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排長的責任(毛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知青排長的責任》是中國當代作家毛韜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知青排長的責任
在50多年前,我剛從中學畢業,就離開了城市去海島農場務農。當時的海島農場都是按照軍墾農場的「營連排」編制稱呼的。
當我剛到農場後,連隊馬上組建了一個類似部隊「新兵排」的青年排,那年下鄉去農場第六連隊的全體知青們,都編入這個青年排里,經過連隊領導班子研究討論之後,他們宣布這個新的知青排的排長就是我。可是問題來了,我剛剛離開學校,沒有干過一天農活,啥都不懂?怎麼帶領大家一起去干農活呢?
當然,連隊領導們事先也考慮到這個問題,所以他們給我調派來了一位叫歐陽的女同志,讓她來幫助我開展青年排里的各項工作。歐陽是老三屆女知青,已經下鄉有5年時間了,所以她對農活安排是很熟悉的。歐陽看待我,就像是一個大學生看待一個中學生一樣,畢竟她要比我大了6歲。那時候,我既把歐陽當作大姐姐,又把她當作我的一位老師,所以每天傍晚收工後,她總會幫助我安排好明天的農活具體計劃,是她教會我踏上務農的第一課和讓我學會如何當好一位有責任心和上進心的青年排長。為此,我曾經寫下了如下的記憶文字:
《青年排長的責任》
連隊下決定,組建青年排,
大會宣布時,排長竟是我。
初來乍到的,毛頭孩一個,
什麼都不懂,這可怎麼辦?
連部配協助,一位大姑娘,
六六屆知青,名字叫歐陽,
漂亮大眼睛,文靜又靦腆,
家住靜安區,名門掌上珠,
來場已五年,擔任黨支書。
排里六十人,農活巧安排,
重活男的干,扛包挑重擔,
輕活女的做,鋤草澆肥水。
夕思晝安排,不誤農植季,
累活搶着干,吃苦在前頭。
排里有矛盾,及時去化解,
知青患病時,陪着送醫院。
同伴做不動,自己幫着干,
大家信任我,定要做表率。
鄉下干農活,按時播與收,
早春牛耕忙,犁耕翻田地。
育秧清渠水,準備插秧苗,
水田灌水後,平田插秧忙。
棉籽播種後,苗出拔草勤,
苗大需移位,講究間隔距。
果樹冬嫁後,新芽正長葉,
花蕾爭相開,果園一片艷。
樹下種蔬菜,蘿蔔雞毛菜,
河塘水葫蘆,撈做青飼料。
豬餵青飼料,主食麩皮糠,
兔食青草料,每日兔舍淨。
夏季雙搶忙,搶收且搶種,
農時不能誤,誤了無豐收。
水田調放水,農肥按需施,
棉田需鋤草,鬆土棉苗壯。
莊稼要滅蟲,背筒打農藥,
菜地要施肥,糞桶來回挑。
秋收晝割忙,稻穀捆成堆,
夜工脫穀粒,糧食堆滿倉。
棉田采棉花,眾人排成行,
棉花入布袋,齊力拔棉杆。
穀場新稻草,綑紮送牛棚,
田地棉杆柴,送交大食堂。
冬日學大寨,修堤開河浜,
男工用鍬挖,女工肩挑筐。
農場建房屋,兼做泥水匠,
女工來拌泥,男工來壘牆。
雨天也不歇,大夥搓草繩,
每人三十托,夜晚交連隊。
後來,我帶領知青們在農場果園裡建造一座具有比較大規模的半自動化養雞場,那座養雞場共有六排三層樓的樓房雞舍。我們從房屋基建打樁到攀高扛樓板,全都是知青們自己來干。
那時候,我們要靠人力將幾百斤重的鋼筋水泥樓板扛到三樓頂上去,這是一件既很費力,又很危險的工作。因為這不是在平地上扛鋼筋水泥樓板,而是在高空中腳踏着非常狹窄的木跳板,大家聽着口令慢慢移動腳步,合力扛着份量非常沉重的樓板,從平地上攀登至三樓頂部,再依次逐塊放下。那時,膽小的知青都拒絕扛樓板攀登上樓這個危險的苦活。在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因為我是領頭羊,只能鼓足勇氣捨命去扛很沉重鋼筋水泥樓板,攀登至三樓頂部的牆體木跳板處,將樓板依次平穩排齊放置。我們大家一塊接着一塊用盡全身力氣拚命扛上去,此刻腦子裡只想着今天可能要把自己的小命豁出去了,因為我沒有任何退路…… 事後,我在自己的《日記》里寫下了如下文字:
《危險的擔當》
果園建雞場,吾充建築人,
帶隊入果園,遵守不食果,
隊紀如山倒,偷一罰五元。
雞場規模大,眾排三層樓,
土建自己干,沙石籮筐抬,
樓房自己蓋,樓板肩膀扛,
樓板八百斤,六人扛棒挑。
頂層扛樓板,恐高腿腳軟,
萬一站不穩,人墜樓板壓,
死傷免不了,弱者不敢上。
危險擔當時,施工不能停,
吾是領頭羊,體弱壯膽扛,
自曉會喪命,亦無回頭路,
老天眷顧吾,確保平安歸。
這天夜晚,當我帶領知青們扛完所有鋼筋水泥樓板後回到臨時住宿時,大家不僅僅是全都累壞了,而且亦好像是坐了一回過山車後如夢初醒。事後,我真的有點後怕了,還好無人在扛鋼筋水泥樓板從高空墜落而入難。此刻,已經是半夜三更了,按照連隊領導的吩咐,農場食堂的同志們亦已經為我們準備好了一頓免費夜宵一一每人一大碗青菜爛糊面。
我還記得有一年冬季農業學大寨,全連去開河浜。所謂的「開河浜」,就是利用冬季農閒時間去整修挖深河道,加固河堤。可是有一天下起了鵝毛大雪,戶外寒風凜冽刺骨,氣溫跌至零下8℃左右。
但是,全連知青仍要列隊出發去開河浜。此時,雖然整裝列隊的時間已到,但是全連700多位知青仍未到廣場上列隊,大家都希望連隊領導能同意放一天大雪天的休假。但此時連長堅決要求大雪天亦要出工,知青們很無奈,只能在寒風凜冽的大雪天裡列隊去往河邊辛苦勞作。事後,我將那天的情況寫入了自己的當天《日記》中,內容是很短的百字五言隨筆文字:
《大雪天的出工》
三九嚴寒天,窗外大雪漫,
田野白茫茫,路河難辨別。
各隊都請願,能否不出工?
排長聚連部,剛將訴求講,
連長怒斥言,雪天必出工。
吾提一建議,每人扣一分,
全連七百人,總共七元錢,
將近半月薪,孝奉愛民心,
寬恕歇一日,連長仍不肯。
斥吾放魚餌,欲釣姜太公,
請願遭否決,鐘聲噹噹響,
全連戶外集,冒雪踏冰行。
在那些年裡,我曾經作為中國百萬知青中的一員,在自己坎坷人生的蹉跎歲月中,我與許許多多上山下鄉的知青們,一起哼唱着那首刻骨銘心的歌曲:「咱們這一輩,和共和國同年歲,有父母老小,有兄弟姐妹;咱們這一輩,和共和國同年歲,上山練過腿,下鄉練過背;咱們這一輩,學會了忍耐,理解了後悔,酸甜苦辣釀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嘿喲!咱們這一輩,和共和國同年歲,熬盡了苦心,交足了學費;咱們這一輩,真正的嘗到了做人的滋味,人生無悔!」 直至走完自己的一生……[1]
作者簡介
毛韜,1955年7月出生,上海南匯人,旅遊經濟師,現在擔任民建上海市委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