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短枝黃金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短枝黃金竹(學名:Schizostachyumbrachycladum),別名:短枝沙勒竹、黃蓋沙勒竹(台灣),為禾本目勞竹屬下的竹類植物。竿直立,高達13米。直徑8厘米,尾梢近直立;節間長20-50厘米,綠色間有幾條窄的淡黃色縱條紋或黃色間有幾條窄的綠色縱條紋。產於熱帶亞洲等地。種植供觀賞。

稈籜常宿存,堅硬易碎,背面密被紅褐色毛,邊緣無毛;姿百小,被短剛毛。

  • 中文名:短枝黃金竹
  • 學 名:Schizostachyum brachycladum (Kurz) Kurz
  • 別 稱:短枝沙勒竹、黃蓋沙勒竹(台灣)
  • 學 名:Schizostachyum brachycladum (Kurz) Kurz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禾本目
  • 科:禾本科
  • 亞 科:竹亞科
  • 族:梨竹族
  • 屬:簩竹屬

形態特徵

竿直立,高達13米。直徑8厘米,尾梢近直立;節間長20-50厘米,綠色間有幾條窄的淡黃色縱條紋或黃色間有幾條窄的綠色縱條紋,初時被白粉,節下有白粉環,竿壁厚2-5毫米;分枝在竿每節為多數,彼此粗細相近。籜鞘通常存留較久,革質,硬脆,背面密被紅棕色刺毛,邊緣平滑;籜耳小,高25毫米,質脆,稍外翻,鞘口繸毛顯著,長4-5毫米;籜舌高2毫米,光滑;籜片卵狀三角形,背面無毛;腹面被柔毛。小枝具葉6-10片或更多;葉鞘無毛;葉耳小,具縫毛;葉舌突出,光滑;葉柄短;葉片長圓狀披針形,長20-40厘米,寬3-7厘米,綠色,有時還可具幾條黃白色的縱條紋,先端急尖,基部楔形或鈍圓,下表面密被短柔毛,葉緣具小刺毛。假小穗通常着生於具葉花枝之各節,苞片2,廣卵形,長3-5毫米,寬4-6毫米;小穗含小花1或2朵;外稃卵狀披針形,長10-12毫米,具多脈;內稃長11-14毫米,亦具多脈,頂端2裂,具纖毛;鱗被3,卵形,透明,紫色,長4毫米,邊緣被毛;花葯紫色,長6毫米;雌蕊全長13毫米,子房卵形,無毛,花柱細,柱頭3,羽毛狀。果未見。[1]

分布範圍

分布於熱帶亞洲。我國台灣有栽培,引自菲律賓。模式標本采自印度尼西亞爪哇島

生長環境

廣泛生於原生林中,在台灣島東部和南部的分布海拔高度為250-1200米一般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尤以季風盛行的地區為多,但也有一些種類可分布到溫寒地帶和高海拔的山嶽上部;亞洲和中、南美洲屬種數量最多,非洲次之,北美洲和大洋洲很少,歐洲除栽培外則無野生的竹類。在產地通常與其他植物伴生,但亦可形成純群。我國引種栽培,其自然分布限於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區,還向北延伸至秦嶺、漢水及黃河流域各處。

主要價值

種植供觀賞。

繁殖方法

分株法,春秋兩季將叢狀植株掘出,抖去宿土,從根基結合薄弱處剪斷,每叢帶莖幹2至3個,需帶一部分根系,同時剪去一些較大的羽狀複葉,地栽或上盆,培養一兩年後即可開花結果。

播種法,每年12月末或翌年一二月採摘充分成熟且即將脫落的飽滿果實,將其與粗沙拌和並在水中搓揉,去除果皮果肉,漂去空癟的種粒,得到純淨種子。將純淨的種子與濕潤的細沙以1∶3的比例混合後貯放在大缸或大花盆中,注意始終保持濕潤,發現沙粒發白乾燥時噴水增加濕度。每隔半個月翻檢一次,防止種粒霉變或被老鼠偷食。

9月種子裂口露白,將其播到整好的苗床上。一般實行條播,行距15至20厘米,溝寬10厘米,溝深5至8厘米,種粒間距1至2厘米,輕覆薄土,厚度0.5至1厘米,以不見種粒為度,隨後覆草保濕,經過半月即有70%小苗出土,分兩三次揭去覆草,搭棚遮陰,加強水肥管理。當年苗高可達五六厘米,冬季適當防寒。也可直接將採收的果實不經處理播於苗床,溝寬10至15厘米,深5至6厘米,行距20至25厘米,覆火燒土3至4厘米,覆草保濕,9月以後才能出苗,在此期間必須保持苗床濕潤。

扦插法,多採用春插,時間在二三月。選取一二年生莖幹,截成長20至25厘米的穗段,剪去大部分葉片(最好能保留頂芽),經生根粉處理後插於沙壤土苗床中,入土深度約為穗長的1/2至2/3,間距5厘米左右,行距10至15厘米,插後澆透水。入夏後需搭遮陰棚,一般兩個月後生根。也可於梅雨季節或秋季扦插,方法同春插,但扦插基質用黃心土,也可用淋去鹼性的礱糠灰與細沙以1∶1的比例混合配製,穗條可用當年生枝,採用薄膜覆蓋保濕並及時搭棚遮陰,一個月後可生根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