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柄烏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短柄烏頭 |
中文學名:短柄烏頭 拉丁學名:Aconitum brachypodum Diels 別稱:雪山一支蒿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毛茛目 科:毛茛科 屬:烏頭屬 |
短柄烏頭,稀有種。又名小白掌、雪上一支蒿,為保山烏頭的變種。多年生直立草本,莖高40至80厘米。僅分布於雲南及四川局部地區海拔米的高山草坡、岩石坡和疏林下。喜光,多生於向陽坡。花期8、9月,果熟10月。在麗江用本植物的塊根治感冒和頭痛,植物還有化學成分,別列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1]
目錄
形態特徵
短柄烏頭多年生直立草本,莖高40-80厘米,不分枝或分枝,疏被反曲而緊貼的短柔毛至近無毛;塊根紡錘狀圓錐形,外皮黑褐色。葉互生,紙質,三全裂,長3.5-6厘米,寬3.6-8厘米,裂片再2-3羽狀細裂,中央全裂片基部突變狹成長柄,二回羽裂片線形,寬1-3毫米,側裂片不等二裂至基部,兩面無毛,或背面沿脈疏被短毛,基生葉有長柄,向上葉柄逐漸變短,直至近無柄。總狀花序有7至多朵密集的花,軸和花梗密被彎曲而緊貼的短柔毛,苞片葉狀;花梗近直展,長1-1.5厘米,小苞片通常2或3淺裂;花左右對稱,直徑1-1.5厘米;萼片紫藍色,上萼片盔形;花瓣上部內曲,具短距;心皮3-5,己房密被黃色長柔毛。蓇葖長圓形,頂端細尖,內縫線開裂,具多數種於;種子沿脊梭具翅。
生長繁殖
(1)植株繁殖:植株出苗或移栽成活後,待生長30cm高后可逐漸培土,在土中的葉柄基部,都能長出一個小塊根。視培土的深淺,生長的塊根數不同。一般培土愈深埋在土中的葉愈多,生長的塊根愈多。或截取根上部三分之一於11月或下雪前按行、株距7-8寸,開溝將芽埋於土中,蓋1-2寸土,待成活後可移栽。
(2)塊根繁殖:將鮮塊根切成數段,每段2-3cm,埋於濕土中,原向上端仍向上,蓋土3-5cm,不宜過深,行距15cm,株距10cm,每畝40000株左右。栽後上端切面愈傷組織細胞分裂形成數個芽,下端切面愈傷組織細胞分裂形成鬚根。應注意保持土壤濕潤,如土壤太干硬,需澆水。
(3)有性繁殖:於11月植株萎黃時及時採收成熟種子,裝於紗布袋中,掛陰涼通風處。於翌年5月雨季時,整好土地,種子拌細土撒播育苗,如移苗每畝撒種子4-6kg,直接播種每畝撒種0.5-1kg。播種後保持土壤潮濕但不能積水。30-60d後出苗。
生長習性
短柄烏頭短柄烏頭主要見於高山草甸或受西南季風的影響區,干、濕季明顯,氣候冷涼,年平均溫約6度-12度,最冷月平均溫-3.8度,極端最低溫約-25度,最熱月平均溫約13度,極端最高溫不超過25度,年降水量700-1000毫米,相對濕度為74%以上。土壤為富含腐殖質的黑色草甸土。在土壤母質為紫色砂岩的地方,上層薄,多裸岩,地表乾燥而堅實,生境冷濕多風,常生長在灰背杜鵑為優勢種的常綠矮生墊狀灌叢中;在土壤母質為石灰岩的地方,土層較厚,也常見岩露頭,優勢種為藏邊大黃、小穎短柄草等植物的草坡中。喜光,多生於向陽坡。花期8-9月,果熟期10月。
分布範圍
分布於雲南西北部麗江、中甸、劍川,東北部會澤,中部祿勸烏蒙山及四川西南部木里等地。生於海拔2800-3700(-4300)米的高山草坡、岩石坡和疏林下。
瀕危保護
短柄烏頭保護價值:在麗江用本植物的塊根治感冒和頭痛。 保護措施:麗江玉龍雪山和中甸哈巴雪山已建立自然保護區,應加強管理,嚴禁採挖,並引種栽培。建議產區用藥單位進行引種繁殖,擴大栽培。
栽培方法
短柄烏頭種子秋季成熟,採收後晾乾貯藏,至來年早春播於苗床,床上宜用腐殖土和沙土混合,適度遮蔭,待幼苗長出真葉2--3片時,逐漸減少蔭蔽。種植地應選擇高海拔冷涼的山區。在海拔低、夏溫偏高、日照強的地區引種不易成功。用分根法也能繁殖。
生產栽培
氣候及土壤條件:人工種植在海拔2700-3100m的山坡地,年平均氣溫7度,最高溫度23度,最低溫度零下16度。年降雨量1400mm,蒸發量大致與降水量相等。霜天50d,霜期187d,並有嚴重的冰和積雪。日照數1736.2h,日照百分率40.9%。生長期4-10月計210d。土壤要求不嚴,腐殖質土、黃土均可,以腐殖質土為佳。土壤為偏酸性,人工栽培雪上一枝蒿的土壤實測PH為6左右。
栽培時間
(1)全株移栽5~7月均可,成活率98%。
(2)更新芽部分,塊根切段和整個塊根移栽宜在3~4月間或10~11月間,成活率96%。
田間管理
(1)施肥:在移栽前施基肥,以廄肥和草木灰為佳,切忌施人糞尿和化肥。
(2)中耕除草:有雜草生長,一般只要拔除即可,不宜深鋤。
(3)排灌水:以保持土壤濕潤為宜,雨量過多要注意排水防止塊根腐爛。
(4)開花前期打去頂芽,不使其開花結籽,少消耗營養,使塊根粗大,提高每畝產量。雪上一枝蒿更新頂芽在9~10月間形成,這時期土壤要疏鬆透氣,濕度不宜過大,溫度不宜過高。
病蟲防治
短柄烏頭易生白粉病,其防治方法為:
(1)種植不重茬;
(2)發病時用50%多菌靈濕性粉劑,或50%托布津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或用0.2%小蘇打液噴霧;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200~300倍液噴霧,有預防作用。
採集加工
秋末冬初採挖大者,除去泥沙、鬚根,曬乾供藥用。
藥用價值
短柄烏頭化學成分分析塊根雖有毒,但作藥用,有消炎止痛、祛風除濕之效,具有醫藥和經濟價值。
藥用部位:短柄烏頭等的塊根
性味歸經:苦麻,溫,大毒(參考《雲南中草藥選》)
功效分類:外用及其它藥
功效主治:消炎止痛,祛風除濕。治跌打損傷,骨折,風濕骨痛,牙痛,瘡瘍腫毒,毒蛇咬傷
用藥忌宜:有劇毒,未經炮製,不宜內服。服藥期間,忌食生冷、豆類、牛羊肉。
炮製方法:用清水浸漂7日,每日換水2次,待中心軟透後切片,置蒸籠內蒸2-3小時,取出曬乾。再用熟豬油拌和炒透入藥,或將濕紙包裹,置炭火旁煨透,去紙,浸童便中一晝夜,取出,漂淨曬乾。
藥材鑑定
乾燥塊根呈長圓柱形,直徑約0.5-1.7厘米,長達5-8厘米以上。外表呈黑褐色或黃棕色,飽滿,皺紋微細,亦有較顯明者,以縱皺為多,常有側根的斷痕,偶有分枝者。質堅脆易斷,斷面略里圓形,現粉白色。栓皮菲薄,皮部較寬,木部及髓部約占直徑l/3,形成層附近色較深,里黑褐色圈。氣微弱,味辛辣而麻。以皮色黑褐、心白、粉質、有黑圈、飽滿、光滑者為佳。產雲南、四川。前種植物的下列兩個變種,在四川和雲南同作雪上一枝蒿使用。 ①疏花短柄烏頭Aconitumbrachypodum Dielsvar.la-xiflorum FletcheretLauener,主要區別在花序上有伸展的短柔毛,分布四川、雲南。 ②伏毛短柄烏頭Aconitumabrachypodum Dielsvar.cri-spulum W.T. Wang,主要區別在於房上被彎曲而緊貼的白色短柔毛,分布四川。
藥用歷史
《雲南中草藥》:「誤服雪上一枝蒿藥物中毒者,可用生甘草一兩,綠豆四兩,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頻服。」
藥用歷史雪上一枝蒿歷代本草未見記載,是源於雲南,四川民間廣為流傳和使用的跌打、勞傷的止痛藥。雖其對於跌扑腫痛、風濕紅腫,特別是各種內外傷疼痛,內服外搽具有立竿見影的奇特療效,但毒性很大,用之得當治病,用之失當致命,民間常因誤服或服用過量而導致中毒死亡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人們對它又愛又怕。現代醫藥學臨床研究認為:雪上一枝蒿性溫,味苦、辛。有劇毒。能祛風除濕,消炎鎮痛。用於風濕骨痛,跌扑腫痛及牙痛等症,療效顯著。
短柄烏頭相關選方:
①治跌打損傷,風濕骨痛,牙痛:雪上一枝蒿0.25分(如米粒大)吞服。(《雲南中草藥選》)
②治跌打損傷,風濕骨痛,瘡瘍腫毒,毒蟲及毒蛇咬傷,蜂叮:雪上一枝蒿五錢,泡酒一斤,十天後外擦,禁內服。(《雲南中草藥選》)
③治牙髓炎(無痛去髓):用雪上一枝蒿酒精提取物(製法:取雪上一枝蒿塊根研粉,浸於無水酒精中,24小時後過濾,將濾液蒸去酒精,得棕褐色膠狀物)1克,雪上一枝蒿粉0.5克,蟾酥細粉1克,羊毛脂0.8克,共置於乳缽內充分調勻,研成軟膏狀,即為牙髓失活劑。在原有的穿髓孔處封入米粒大的藥劑,1-2天後觀察牙髓失活效果,行無痛去髓術。(《全展選編·口腔疾病》)
原生形態
短柄烏頭多年生草本,高50-70厘米。塊根直立,紡錘狀圓柱形,長5-8厘米,外皮棕黃色。莖直立,疏生反曲的短柔毛。葉互生,掌狀3深裂、裂片又2-9深裂,再作深淺不等的細裂,最終小裂片線狀披針形或線形,兩面幾無毛。莖下部葉具長柄,開花時枯萎,中部以上葉較密集,有短柄。總狀花序頂生,花序袖被反曲短柔毛;花萼片5,藍紫色,花瓣狀,上萼片膨大呈帽狀,高約2.5厘米;花瓣一對,有長爪,距短;雄蕊多數,不等長,花絲疏生短毛;子房3-5個,密被直而伸展的黃色長柔毛。蓇葖果3-5個,種子多數。花期8-9月。果期9-10月。多生於高山草地、山坡及疏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