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矮牽牛種植方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矮牽牛種植方法

矮牽牛種植方法
原圖鏈接

茄科,碧冬茄屬。正式名碧冬茄。多年生草本,常作一二年生栽培,高20—45厘米;莖匍地生長,被有粘質柔毛;葉質柔軟,卵形,全緣,互生,上部葉對生;花單生,呈漏斗狀,重瓣花球形,花白、紫或各種紅色,並鑲有它色邊,非常美麗,花期4月至降霜;蒴果;種子細小。分布於南美洲,如今各國廣為流行。

基本信息

別 名:矮牽牛/雜種撞羽朝顏/靈芝牡丹/毽子花/矮喇叭/番薯花/撞羽朝顏

矮牽牛種植
原圖鏈接

中文學名:碧冬茄

拉丁學名:Petunia hybrida (J. D. Hooker) Vilmorin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綱: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亞 綱:合瓣花亞綱Sympetalae

目:管花目 Tubiflorae

亞 目:茄亞目 Solanineae

科:茄科Solanaceae

族:夜香樹族 Cestreae Dunal

屬:碧冬茄屬Petunia Juss.

種:碧冬茄Petunia hybrida (J. D. Hooker) Vilmorin

分布區域:原產於南美洲阿根廷,現世界各地廣泛栽培

亞 族:煙草亞族 Nicotianae Dunal

形狀特徵

茄科碧冬茄屬植物。多年生草本,常作一、二年生栽培;株高15~80cm,也有叢生和匍匐類型;葉橢圓或卵圓形;播種後當年可開花,花期長達數月,花冠喇叭狀;花形有單瓣、重瓣、瓣緣皺褶或呈不規則鋸齒等;花色有紅、白、粉、紫及各種帶斑點、網紋、條紋等;蒴果,種子極小,千粒重約0.1g。

園藝品種極多,按植株性狀分有:高性種矮性種、叢生種、匍匐種、直立種;按花型分有:大花(10-15㎝以上)、小花、波狀、鋸齒狀、重瓣、單瓣;按花色分有:紫紅、鮮紅、桃紅、純白、肉色及多種帶條紋品種(紅底白條紋、淡藍底紅脈紋、桃紅底白斑條等)。商業上常根據花的大小以及重瓣性將矮牽牛分為大花單瓣類、豐花單瓣類、多花單瓣類、大花重瓣類、重瓣豐花類、重瓣多花類和其他類型(不屬於以上類型的均歸為其他類型)。喜溫暖和陽光充足的環境。不耐霜凍,怕雨澇。

它生長適溫為13℃至18℃,冬季溫度在4℃至10℃,如低於4℃,植株生長停止。夏季能耐35℃以上的高溫。夏季生長旺期,需充足水分,特別在夏季高溫季節,應在早、晚澆水,保持盆土濕潤。但梅雨季節,雨水多,對矮牽牛生長十分不利,盆土過濕,莖葉容易徒長,花期雨水多,花朵易褪色或腐爛。

盆土若長期積水,則爛根死亡,所以盆栽矮牽牛宜用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屬長日照植物,生長期要求陽光充足,在正常的光照條件下,從播種至開花約需100天左右。冬季大棚內栽培矮牽牛時,在低溫短日照條件下,莖葉生長很茂盛,但着花很難,當春季進入長日照下,很快就從莖葉頂端分化花蕾。[1]

生長習性

喜溫暖和陽光充足的環境。不耐霜凍,怕雨澇。它生長適溫為13~18℃,冬季溫度在4~10℃,如低於4℃,植株生長停止。夏季能耐35℃以上的高溫。夏季生長旺期,需充足水分,特別在夏季高溫季節,應在早、晚澆水,保持盆土濕潤。但梅雨季節,雨水多,對矮牽牛生長十分不利,盆土過濕,莖葉容易徒長,花期雨水多,花朵易褪色或腐爛。盆土若長期積水,則爛根死亡,所以盆栽矮牽牛宜用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砂壤土。

屬長日照植物,生長期要求陽光充足,在正常的光照條件下,從播種至開花約需100天左右。冬季大棚內栽培矮牽牛時,在低溫短日照條件下,莖葉生長很茂盛,但着花很難,當春季進入長日照下,很快就從莖葉頂端分化花蕾。

分布情況

本種是一個雜交種,它是由 P. integrifolia (Hook.) Schinz et Thell.(=P. violacea Lindl.)和 P. axillaris (Lam.) Britton 二種雜交培育的。在世界各國花園中普遍栽培。我國南北城市公園中普遍栽培觀賞。矮牽牛原產南美阿根廷。現世界各地廣泛栽培。

種植方法

花盆土壤

盆宜通透稍偏大,土要疏鬆微酸性。矮牽牛宜用通透性較好、內徑20~30厘米的土陶盆種植,每盆兩三株。如用通透性較差的紫砂盆、塑料盆、瓷盆種植,可在盆底放一層碎木炭塊或碎硬塑料泡沫塊,增強透氣排水,防爛根。也可用塑料吊盆種植(每盆1株),掛於陽台或窗口。以使用疏鬆肥沃的微酸性沙質壤土栽種最佳,可用腐葉土、菜園表土、沙或珍珠岩按5∶4∶1的比例配製培養土,pH值在5.8~6.2最好。如pH值超過6.6,則會抑制根對鐵的吸收,導致葉黃化。忌用重黏土和鹽鹼土。

摘心修剪

播種扦插易繁殖,摘心修剪分枝多。矮牽牛一般用播種法繁殖,春播者夏秋始花,秋播者冬春始花。其種子十分細小,先用細土混拌,播時宜稀。播後覆蓋玻璃或塑料薄膜,置半蔭處,常噴水保濕。18℃~24℃一周可出苗。出苗後,揭去玻璃,苗高2厘米時移栽一次,苗高8厘米左右時再定植於盆中,並摘心促其發分枝。以後再摘心兩三次,使植株低矮,分枝多、花也多。摘下來的枝頭可作插穗扦插繁殖。方法是先用筷子在素土中打個洞,將其插入壓實,置半因蔭處,常噴水保濕,春秋季10~15天可生根,再過10~15天就可上盆定植,夏季扦插成活率低,冬季扦插須加蓋塑料薄膜保溫。矮牽牛開花後,每個品種選留幾朵花作種結籽,其餘的花後帶蒂剪掉或剪短,促其多分枝多開花。

澆水控制

澆水適度防旱澇,矮牽牛喜濕潤,怕旱亦怕澇,春夏秋三季要常澆水,見盆土干即澆,保持常稍偏濕潤為好,但決不可漬水,過濕易爛根,過干葉易黃,冬季盆土不干微潤即可。北方澆水時宜常在水中加點硫酸亞鐵(500∶1),以防長期用鹼性水澆施,盆土鹼化,葉黃生長不良。

施肥控制

矮牽牛喜肥,亦耐貧瘠,如施肥過多過勤,易徒長而花少。定植或翻盆換土時,可在培養土中加點骨粉或氮磷鉀複合肥作基肥。幼苗期10天左右施一次淡薄的氮肥,蕾期花期不可再施氮肥,否則易徒長倒伏。葉多花少,宜施氮磷鉀複合肥15天左右1次,每月向葉面噴一次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促其多孕蕾,花多而艷麗,冬季入室不施肥。

陽光充足

日照充足花繁茂,冬季入室多見光。矮牽牛喜光,喜溫暖,不耐寒。最適宜的生長溫度15℃~25℃,除盛夏高溫(34℃以上)的中午需適當遮蔭外,其餘季節都要多見陽光,且日照越充足,生長越繁茂,花越多,宜置於向陽庭院、屋頂花園、南向或西向陽台、窗台。霜降前後移入室內要置於南向或西向窗台內多見陽光,保持室溫2℃以上可安全越冬,10℃以上可繼續生長,15℃以上可開花。翌春清明前後出室,翻盆換土後重剪,施一兩次稀薄氮肥,使其恢復長勢,又可開花。經過兩次越冬的老株,長勢漸衰,可於秋季將其淘汰,培養當年春秋季繁殖的幼苗取而代之。

水分控制

矮牽牛生長過程,不能澆得太濕。太濕不利根系生長,夏天更容易爛根。它的根系再生能力較差。一旦爛根很難搶救回來。所以水不能澆得太多,特別是夏天。土壤的透水性要好。這樣植株就會很茂盛。[2]

蟲害防治

矮牽牛常見的病害有:白黴病葉斑病病毒病和蚜蟲。防治方法:

白黴病

發病後及時摘除病葉,發病初期噴灑75%百菌清600~800倍液。

葉斑病

儘量避免碰傷葉片並注意防止風害、日灼及凍害;及時摘除病葉並燒毀,注意清除落葉;噴灑50%代森銨1000倍液。

病毒病

間接的防治方法是噴殺蟲劑防治蚜蟲,噴灑40%氧化樂果1000倍溶液;在栽培作業中,接觸過病株的工具和手都要進行消毒。

蚜蟲

發現大量蚜蟲時,應及時隔離,用10%氧化樂果乳劑1000倍液或馬拉硫磺乳劑1000~1500倍液或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或高搏(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15000~20000倍液噴灑。


相關視頻

實用技術——矮牽牛種植技術

三分鐘掌握矮牽牛的種植要點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