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石生黄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石生黄堇(学名:Corydalis saxicola Bunting)是罂粟科,紫堇属淡绿色易萎软草本植物,高可达40厘米,茎分枝或不分枝;枝条与叶对生,花葶状。基生叶片约与叶柄等长,二回至一回羽状全裂,总状花序,多花,先密集,后疏离。苞片椭圆形至披针形,花金黄色,平展。萼片近三角形,雄蕊束披针形,蒴果线形,下弯。

分布于中国浙江、湖北、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散生于海拔600-1690米的石灰岩缝隙中,在四川西南部海拔可升至2800-3900米。

石生黄堇根或全草煎服有清热止痛、消毒消炎、健胃止血等作用。邱园曾引种于岩石园中供观赏。

形态特征

淡绿色易萎软草本,高30-40厘米,具粗大主根和单头至多头的根茎。茎分枝或不分枝;枝条与叶对生,花葶状。基生叶长约10-15厘米,具长柄,叶片约与叶柄等长,二回至一回羽状全裂,末回羽片楔形至倒卵形,约长2-4厘米,宽2-3厘米,不等大2-3裂或边缘具粗圆齿。[1]

总状花序长约7-15厘米,多花,先密集,后疏离。苞片椭圆形至披针形,全缘,下部的约长1.5厘米,宽1厘米,上部的渐狭小,全部长于花梗。花梗长约5毫米。花金黄色,平展。萼片近三角形,全缘,长约2毫米。外花瓣较宽展,渐尖,鸡冠状突起仅限于龙骨状突起之上,不伸达顶端。上花瓣长约2.5厘米;距约占花瓣全长的1/4,稍下弯,末端囊状;蜜腺体短,约贯穿距长的1/2。下花瓣长约1.8厘米,基部近具小瘤状突起。内花瓣长约1.5厘米,具厚而伸出顶端的鸡冠状突起。雄蕊束披针形,中部以上渐缢缩。柱头2叉状分裂,各枝顶端具2裂的乳突。蒴果线形,下弯,长约2.5厘米,具1列种子。

主要价值

石生黄堇根或全草煎服有清热止痛、消毒消炎、健胃止血等作用。英国皇家植物园林邱园曾引种于岩石园中供观赏。

【彝药】瓦资莫瓷:全草治火眼,翳膜,痔疮出血及红痢,腹痛等《楚彝本草》。瓦资莫瓷:全草治腮腺炎,喉炎,牙痛,胆囊炎,肝炎,跌打劳伤,外伤出血《彝药志》。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浙江(宁波)、湖北(宜昌的三游洞)、陕西(沔县)、四川(城口、古蔺、金阳、越西、稻城)、云南(西畴)、贵州(独山、遵义、瓮安)、广西(凤山、靖西、德保)。生长于海拔600-1690米的石灰岩缝隙中,在四川西南部海拔可升至2800-3900米。

繁殖方法

整地施肥:苗床整地施肥与大田基本相同,但苗床整地要求畦面土壤更细碎、平整,略成龟背形。

避雨遮阳:设施的搭建由于石生黄堇种子极细,幼苗出土后忌日光直晒和雨水冲击,因而需搭建避雨遮阳设施。搭建时采用两畦共一棚,按0.8-1.0米插一条长6米的竹片作拱棚骨架,拱棚的两侧及中央横扎3根竹片,以利加固棚架结构,用宽4米农膜盖下层,宽4米遮阳网盖在农膜上,然后用竹片将农膜和遮阳网夹紧。

播种:播种后约20天开始出苗,一年四季均可播种,半年生栽培多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播种,播种密度为5-10克/平方米,播种后淋足水份。在整个育苗过程中经常保持畦面湿润,以利幼苗生长。

栽培技术

栽植方式:石生黄堇栽培有半年栽培和一年以上栽培两种方式,半年栽培指头年9-10月份定植,次年5月份采收;一年以上栽培指头年9至10月份定植,次年5月份不采收,而是让其渡夏继续培养,栽植时间为1-3年,虽然单株产量较高,但由于渡夏气温高,病害严重,成活率较低。因而目前生产上仍以半年栽培较多。

定植:当幼苗生长至8张真叶以上即可定植于大田,通常于9-11月定植,定植规格为30厘米×30厘米,由于幼苗根系脆嫩,定植时应尽量避免伤根,土壤应适当湿润,并以细土护根,轻轻压实,然后淋洒足量的定根水。

水肥管理:定植15天内,如天气干燥应每天傍晚淋1次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于提高成活率和缩短缓苗期,15天以后,结合浇水,隔7-10天施1次复合肥,2个月以后每15天施肥1次。

中耕除草:种植石生黄堇的田地,经过培肥和多次追肥,杂草极易生长,同时土壤表面也易板结,应及时除草和浅松表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