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腦膜外血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硬腦膜外血腫是指血液積聚於顱骨與硬腦膜之間的血腫。因頭部遭受外力直接打擊,產生顱骨骨折或顱骨局部變形而造成血管損傷出血所致。典型的臨床表現為頭傷後發生短暫昏迷,醒後出現顱內壓增高症狀再次發生昏迷,並有腦疝表現。其發生率在閉合性顱腦損傷中占2-3%,在顱內血腫中占25-30%,大多數為急性者和單發性血腫。硬腦膜外血腫是顱腦損傷中最為嚴重的繼發性病變之一,治療效果與及時診治密切相關。只要早期診斷,及時手術,預後多屬良好,否則將導致腦功能不可逆的損害。死亡率約為10%。
基本信息
英文名稱:epidural hematoma
常見病因:顱骨損傷
常見症狀:意識障礙,顱內壓增高
就診科室:神經外科
病因
臨床表現
1、頭部外傷史:由於硬腦膜外血腫出血來源的特點,一般病史在傷後數小時至l~2日。 2、意識障礙:意識改變受原發性腦損傷及其後的血腫形成的繼發腦損傷的影響,常見有如下幾種類型:
(1)原發性腦損傷較輕,如腦震盪,有一過性意識障礙。而血腫形成得不是很快,因此在腦疝形成前有一段數小時的中間清醒期,形成受傷後立即昏迷→清醒→再昏迷過程。
(2)原發性腦損傷較重,加之血腫形成較為迅速,此時無中間清醒期,僅表現為意識障礙進行性加重。
(3)原發性腦損傷甚輕或原發性腦損傷很局限,不存在原發昏迷,只當血腫增大腦疝形成後出現昏迷。
3、頭皮血腫或挫傷:往往在血腫形成部位有受力點所造成的頭皮損傷。
4、瞳孔變化:在血腫形成後的早期,患側瞳孔一過性縮小,隨之擴大,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同側上瞼下垂。晚期對側瞳孔亦散大。
5、錐體束征:早期血腫對側肢體肌力減退,逐漸進行性加重。晚期出現雙側肢體的去大腦強直。
6、生命體徵:表現為進行性血壓升高、脈搏緩慢以及體溫升高。
7、其他:昏迷前有頭痛、煩躁不安、嘔吐、遺尿和癲癇等。
診斷
1、有頭傷史,多有頭皮損傷和顱骨骨折。 2、傷後可短暫昏迷,隨之清醒(即中間清醒期),但少數可無昏迷,之後因血腫增大引起腦受壓而昏迷。
3、在中間清醒期內常有劇烈頭痛、噁心、嘔吐、躁動不安;可有偏癱、失語、呼吸和脈搏減慢、血壓升高、繼而昏迷並加深。幕上血腫晚期出現顳葉勾回疝綜合徵。
4、顱骨X線攝片常顯示骨折線跨過腦膜血管溝或靜脈竇溝。幕上血腫者,超聲波檢查中線波向對側移位。腦血管造影、頭部CT或核磁共振檢查可顯示血腫部位和大小。
5、顱骨鑽孔探查發現硬腦膜外血腫。
鑑別診斷
主要需要和硬膜下血腫[1],顱內占位和蛛網膜下腔出血[2]相鑑別。硬膜下血腫是外傷後,腦表面的血管受損,它表現在CT上是一個新月型的高密度影,而硬膜外血腫,表現為一個雙凸鏡的一個弧形的高密度影,可以作為鑑別。占位,如果說腦表淺的占位,通過核磁,就與硬膜外血腫可以鑑別。蛛網膜下腔出血,因為大部分血腫位於腦溝、腦池還有腦室內,因為位置不會相對表淺,所以也可以與硬膜外血腫相鑑別。
視頻
第94講 腦震盪與硬腦膜外血腫鑑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