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戶碧戶扃魚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碧戶碧戶扃魚鎖》是一首古詩,詩歌是中華數千年社會文化生活的縮影。
詩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象、富有節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思想情感。中國古典詩詞最大的特點是含蓄,生動凝練。氣氛只用寥寥數字便可烘托,意境只需片言隻語就可表達。
“ |
碧戶扃魚鎖,蘭窗掩鏡台。落花疑悵望,歸燕自裴回。 詠絮知難敵,傷春不易裁。恨從芳草起,愁為晚風來。 衣惹湘雲薄,眉分楚岫開。香濃眠舊枕,夢好醉春杯。 小障明金鳳,幽屏點翠苔。寶箏橫塞雁,怨笛落江梅。 卓氏仍多酒,相如正富才。莫教琴上意,翻作鶴聲哀。 |
” |
— [唐代]張泌 |
詩歌表現手法
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其間有一個絕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詩風雅頌」。
這「六義[1]」中,「風、雅、頌」是指《詩經》的詩篇種類,「賦、比、興」就是詩中的表現手法。
賦:是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手法。宋代學者朱熹在《詩集傳》的注釋中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詩經》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這種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劉勰[2]在《文心雕龍·比興》中說:「且何謂為比也?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說:「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詩經》中的《螽斯》《碩鼠》等篇即用此法寫成。
興:是托物起興,即借某一事物開頭來引起正題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現思想感情的寫法。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朱熹更明確地指出:「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如《詩經》中的《關雎》《桃夭》等篇就是用「興」的表現手法。
這三種表現手法,一直流傳下來,常常綜合運用,互相補充,對歷代詩歌創作都有很大的影響。
參考文獻
- ↑ 人文課堂 |《詩經》的「六義」是什麼意思?,搜狐,2019-09-24
- ↑ 劉勰和他的《文心雕龍》,搜狐,2019-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