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示从孙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示从孙济》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示从孙济》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分四段。前四句,从访济叙起,潦倒中仍存气骨。"诸孙贫无事"六句,见宅舍之景,而伤本支零落,赋而比也。"淘米少汲水"四句,见朝饔之事,讽其加意根源,比而兴也。末八句:未述过访之意,勖其敦厚同姓。

作品原文

示从孙济[1]

平明跨驴出,未知适谁门。

权门多噂沓,且复寻诸孙。

诸孙贫无事,宅舍如荒村。

堂前自生竹,堂后自生萱。

萱草秋已死,竹枝霜不蕃。

淘米少汲水,汲多井水浑。

刈葵莫放手,放手伤葵根。

阿翁懒惰久,觉儿行步奔。

所来为宗族,亦不为盘飧。

小人利口实,薄俗难可论。

勿受外嫌猜,同姓古所敦。

作品注释

⑴《楚辞》:"平明发兮苍梧。"⑵《汉书·息夫躬传》:交游贵戚,趋走权门。"《诗》:"噂沓背憎。"《笺》:"噂噂沓沓,相对语,背则相憎逐。"

⑶《何氏语林》:王泰,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

⑷隋李密诗:"荒村葵蕾深。"

⑸刘峻诗:"修竹堂阴植。"

⑹《》:"焉得萱草,言树之背。"注:"萱草,令人忘忱。背,北堂也。"《疏》:"房堂所居之地,总谓之堂。"

⑺《左传》:"其生不蕃。"

⑻《易正义》:"汲水以至井上。"⑼鲍照诗:"腰镰刈葵藿。"《后汉书》:永平诏:"残吏放手。"

⑽《吴越春秋》:"食其实者,不伤其枝;饮其水者,不浊其流。"古诗:"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结交莫羞贫,羞贫交不成。"

⑾《世说》:张凭对其祖曰:"阿翁讵宜以子戏父?"陶潜诗:"懒惰故无匹。"⑿《世说》:王右军曰:"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卢注:谓公欲警觉儿辈,故奔走而来。此说未合。公本跨驴而出,非步行而至者。行步,当就济言。《神仙传》:王烈行步如飞。

⒀《坊记》:"聚其宗族,以教民睦也。"

⒁《左传》:"乃馈盘飧,置壁焉。"邵宝注:"盘,盛饭器。飧,水浇饭也。"

⒂按:口实有二义,若承上盘飧,是口腹贪饕,当以《颐卦》"自求口实"为证。若照下外嫌,是口舌谗间,当据《尚书》"以台为口实"作证。宜从后说为确。

⒃徐众《三国评》:"情义足以励薄俗。"

⒄邵宝注:外嫌猜,外人嫌疑而生猜忌。鲍照诗:"不受外嫌猜。"

⒅《孔丛子》:"同姓为宗,合族为属。"曹植《求通亲亲表》:"骨肉之恩,爽而不离,亲亲之义,实在敦固。"此"敦"字所本。卢元昌曰:大历七年,元载党徐浩。属杜济以知驿奏优,贬杭州刺史。据此,济交必多比匪,宜此诗有权门噂沓,小人利口等语,盖公之先见也。

作品鉴赏

黄鹤注:诗言"权门多噂沓,且复寻诸孙",则济所居在长安矣,当是天宝十三载作。朱鹤龄注:《唐书·宰相世系表》,公为征南十三代,济为征南十四代。今诗云"诸孙",则公与济当隔二代,非侄行矣。恐表未可据。又《钱笺》引颜真卿《神道碑》:济为征南十四代孙,东川节度使,兼京兆尹,亦与表合。当以公诗为正。济,字应物。

此诗分四段。起首、中间,各四句,前段六句,未段八句。

前四句,从访济叙起,潦倒中仍存气骨。陶诗:"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此诗起语本之。"诸孙贫无事"六句,见宅舍之景,而伤本支零落,赋而比也。"淘米少汲水"四句,见朝饔之事,讽其加意根源,比而兴也。赵次公云:族之有宗,犹水之有源,葵之有根也。水有源,勿浑之而已;葵有根,匆伤之而已;族有宗,则勿疏远之而已。末八句:未述过访之意,勖其敦厚同姓。详玩诗词,似为济有嫌疑而发。行步奔,承上淘米汲水。利口实,起下外人猜嫌。文气在四句分截。

《随笔》云:杜诗每用"受"、"觉"二字。其用受字云:"修竹不受暑"、"勿受外嫌猜"、"莫受二毛侵"、"背面受和风"、"监河受贷粟"、"轻燕受风斜"、"能事不受相促迫"、"野航恰受两三人"、"一双白鱼不受钓"、"雄姿未受伏枥恩"。其用党字云:"已觉糟床注"、"更觉松竹幽"、"日觉死生忙"、"最觉润龙麟"、"喜觉都城动"、"更觉老随人"、"觉儿行步奔"、"尚觉王孙贵"、"含凄觉汝贤"、"诗成觉有神"、"已觉披衣惯"、"城池未觉喧"、"无人觉来往"、"直觉巫山暮"、"重觉在天边"、"深觉负平生"、"秋党追随尽"、"追随不觉晚"、"已觉良宵永"、"已觉气与嵩华敌"、"未觉千金满高价"、"梅花欲开不自觉"、"自得隋珠觉夜明"、"更觉良工心独苦"、"始觉屏障生光辉"、"吏情更觉沧州远"、"习池未觉流风尽",用之虽多,然每字命意不同,又杂千五百篇中,读之唯见其新工也。[1]

名家点评

《珊瑚钩诗话》:萱忘忧而已死,竹可爱而不蕃,则荒落甚矣。水浊而不复清其源,葵伤而不复庇其根本,则宗族乖离之况也,此诗人因物而兴。

唐诗归》:谭云:妙在一路上临时想主意(首二句下)。钟云:三字妙,不游权门不知("权门"句下)。钟云:二语将"贫无事"三字写得有景有趣("堂前"二句下)。谭云:不必根萱竹接二字("萱草"二句下)。钟云:四句比兴,妙语似乐府("淘米"四句下)。钟云:"为盘飧"何妨?老子多心("所来"二句下)。谭云:厚道名言(末二句下)。

杜臆》:蔼然情致,婉如面谈,却自妙绝。起语从陶靖节《乞食》诗脱来,亦其情同也。"诸孙贫无事",言其贫而懒也,观下文自见;止云"无事",语气浑厚耳。"淘米"四句,是家人语,因其汲水、刈葵,而示以作家之法如此,亦知其留款,止有米饭、葵羹耳;以为比兴,恐未然。篇终数句,是老人训诲后辈语,体悉人情,悃款忠厚。

《义门读书记》:娓娓恻恻,宗老训诫之词。中入比体,似歌似谣,两汉风流。

《杜诗详注》:从访济叙起,潦倒中仍存气骨(首四句下)。卢元昌曰:大历七年,元载党徐浩,属杜济以知驿奏优,贬杭州刺史。据此,济交必多比匪,宜此诗有"权门噂ല"、"小人利口"等语,盖公之先见也。

茧斋诗谈》:中间"淘米少汲水"横拦四句,陡然似断,却是接转,此《古诗十九首》家法。

《唐宋诗醇》:多似古乐府,温柔敦厚,比兴深切。

《唐诗别裁》:"淘米"四语,有水源木本意。随事比兴,古乐府往往有之。

《读杜心解》:起四句,迤逦而来,即以"权门噂ല"做个影子。中十句,既悯之,复戒之,皆所以发动其天良也。后八句,说透本旨,娓娓恻恻,确是一一篇宗老训诫之文。中入比体,似歌似谣,只是家常语,直入两汉风格矣。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2]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视频

诗圣杜甫的故事

诗圣杜甫(上)

参考资料

  1. 《示从孙济》 诗词古文网;
  2. 杜甫简介 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