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面利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票面利率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有文化術語。
歷史名詞是歷史上曾出現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稱[1],例如「禪讓」,傳說古代實行舉薦賢能之人為首領繼承人的一種制度,據文獻記獻:有堯舉舜、舜舉禹[2]、禹先舉皋陶、皋陶死禹又舉益等歷史故事。
名詞解釋
票面利率是指債券的票面利率,就是債券券面上記載的利率,在債券到期之前都按這個利率計算和支付利息。在銀行基礎存款利率不變的前提下,債券的票面利率越高,則債券持有人獲得的利息越多,債券的價格也就越高。
票面利率含義解讀
票面利率:是每年支付的利息與債券面值的比例。投資者每年獲得的利息就等於債券面值乘以票面利率。票面利率在合同上或票面上寫明了的,該利率直到債券到期都不會變。
示例:農發行要發行債券,小明作為投資人在發行時買入一張票面價格為100元的2年期利率債,票面利率是5%,那麼它的票面價值就是100元,持有2年後投資者就會獲得100元的本金兌付及10元的利息回報。
票面利率和到期收益率的區別
票面利率是債券發行時確定的,固息債券票面利率在存續期內不變。
到期收益率是交易過程中二級市場確定的,隨市場行情變化。
溢價發行債券的話,票面利率高於市場利率,到期收益率低於票面利率;
折價發行債券的話,票面利率低於市場利率,到期收益率就高於票面利率。
影響債券票面利率的因素
債券票面利率會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綜合這些影響因素才能確定債券的票面利率。
債券票面利率是指債券發行者每一年向投資者支付的利息占票面金額的比率,它在數額上等於債券每年應付給債券持有人的利息總額與債券總面值相除的百分比。
一般債券的發行價格是重要影響因素之一,通常發行價格都是高於債券的票面價格的,這時候票面利率就會高於市場的實際利率。期限越長的債券,一般票面利率都會越高,因為期限越長,資金的流動性就會降低。市場利率和票面利率一般是呈正相關的,市場利率越高,票面利率相對較高。
發行主體的信用等級也是重要的因素。
宏觀經濟的狀況越好,人們對經濟發展有信心,那麼債券就會比較容易發行,債券的票面利率也就可以變低。
除了發行價格,期限,信用和市場利率這些因素外,可能還有一些附加條款也會影響債券的票面利率。
參考文獻
- ↑ 文字記載前的1500年的歷史都發生了什麼,搜狐,2020-10-14
- ↑ 堯舜禹時期之中國和大禹之都及夏代都城之變遷,搜狐,2018-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