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禁止背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禁止背书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为什么汉字是方块字,这个问题虽然没有明确的考证,但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窥见一斑。《淮南子·览冥训[1]》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在古人心目中,“天圆地方[2]”,地是方形的,而且在这四方形地的尽头,还有撑着的柱子。

名词解释

禁止背书是指出票人或者背书人在票据上记载“不得转让”等字样,以禁止票据权利的转让,包括出票人的禁止背书和背书人的禁止背书两种。出票人的禁止背书应记载在汇票的正面。背书人的禁止背书应记载在汇票的背面。

背书人在作背书时,撰写了禁止新的背书的文句。如“不得转让”,即意味着对被背书人免除担保责任或者再作背书,如果该票据到此不再转让,那么其票据效力和权利与一般票据相同。如果再要转让,一般接受者也不容易接受。

法定禁止背书

法定禁止背书的情形:由于法律规定在某些情况下,汇票不得背书转让,因此,如果背书人将此类汇票以背书方式转让的,应当承担汇票责任。《票据法》第36条规定:“汇票被拒绝承兑、被拒绝付款或者超过付款提示期限的,不得背书转让;背书转让的,背书人应当承担汇票责任。”根据这一规定,法定禁止背书的情形有以下三种。

1.被拒绝承兑的汇票

被拒绝承兑的汇票是指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向付款人提示承兑而遭拒绝的汇票。汇票上的付款人只有在汇票承兑后,才是汇票上的主债务人。如果付款人对汇票拒绝承兑的,就不具有汇票上债务人的地位,不承担支付票据金额的责任。因此,收款人或持票人虽然在汇票成立时即已取得付款请求权,但因付款人拒绝承兑,该付款请求权也就无法确定,当然也就不能将这种付款请求权再背书转让。在付款人拒绝承兑的情况下,收款人或持票人只能向其前手行使追索权,取得票据金额;如果其将这种票据转让的,受让人取得该汇票时,也只能通过向其前手行使追索权,取得票据金额。

2.被拒绝付款的汇票

被拒绝付款的汇票是指对不需承兑的汇票或者已经付款人承兑的汇票,持票人于汇票到期日向付款人提示付款而被拒绝的汇票。被拒绝付款的汇票,付款人即使对汇票已作承兑,负有于汇票到期日无条件付款的责任,但是,付款人在汇票到期日拒绝付款的,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付款请求权也不能得到实现。如果持票人将该种汇票再行转让,受让人尽管也可以取得付款请求权,但实现的可能性极小。因此,《票据法》便禁止将该种票据再行背书转让,如果背书转让的,背书人应承担汇票责任,受让人有权向其前手行使追索权。

3.超过付款提示期限的汇票

超过付款提示期限的汇票是指持票人未在法定付款提示期间内向付款人提示付款的汇票。法定付款提示期间是法律规定的由收款人或者持票人行使付款请求权的期限。收款人或者持票人应当在汇票到期日起至法定提示期间届满前行使付款请求权,如果收款人或持票人未在此期间内行使付款请求权的,即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因此,《票据法》便规定不允许将该种汇票再行转让,否则,受让人的利益就可能受到损害。背书人以背书将该种票据进行转让,应该承担汇票责任。

约定的禁止背书

约定的背书禁止是指汇票的出票人或者背书人基于自己的意愿,在汇票上记载“不得转让”、“禁止背书”等字样,从而产生限制汇票流通效力的背书禁止。

约定背书禁止的目的有三项:保留抗辩权,即出票人或背书人在汇票上进行背书禁止后,收款人或被背书人再行背书转让汇票,出票人或背书人对收款人的受让人和被背书人的受让人可以进行抗辩,不承担票据责任;减少追索对象,防止票据追索权的扩大,从而将追索金额和对象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与更多的不特定的人发生票据关系,从而减少票据纠纷的发生概率。

以下需要注意:

1.出票人约定背书禁止。“出票人在汇票上记载“不得转让”字样的,汇票不得转让”,即出票人记载“不得转让”字样后,该汇票丧失流通性,如果持票人再背书转让,背书行为无效。背书转让后的受让人不得享有票据权利,汇票的出票人对受让人也不承担票据责任。

2.背书人约定背书禁止。背书人在汇票上记载“不得转让”字样,其后手再背书转让的,原背书人对其后手的被背书人不承担保证责任,但背书人对其直接后手要承担担保责任。换句话说,万一将来持票人被拒绝承兑或拒绝付款而行使追索权时,不得对记载“不得转让”字样的背书人进行追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