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禄丰盆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禄丰盆地禄丰,位处云南省省会昆明市西北方约一百零二公里,是一个小型的内陆盆地。在中国,环古地中海恐龙动物群也被称之为〝原蜥脚类─禄丰龙动物群〞。今年很多恐龙化石相继在此地发掘。

介绍

禄丰,位处云南省省会昆明市西北方约一百零二公里,是一个小型的内陆盆地。在禄丰盆地中沉积了厚达1000公尺的陆相沉积岩石,被正式区分为下部与上部禄丰组地层,而恐龙化石都挖掘自下部禄丰组岩层中。在中国,环古地中海恐龙动物群也被称之为〝原蜥脚类─禄丰龙动物群〞。主要分布地点在中国的南方大陆,像是:云南省的禄丰盆地与易门盆地;四川省的威远盆地;以及贵州省的大方盆地。至今为止,在禄丰盆地里,总计有23个脊椎动物的属被挖掘记录。[1]

许氏禄丰龙

许氏禄丰龙是中国所发掘最古老的恐龙类之一,与欧洲西部三叠纪晚期岩层中所发掘的板龙极为神似。禄丰龙的第一件标本是杨锺健教授在1941年根据一具完整的骨架描述命名的。到今天,总计有超过十具的禄丰龙复元骨架分别陈列在北京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自然博物馆与云南禄丰恐龙博物馆。这个属,体型中等,大约4.5到6公尺体长,具有小巧的头颅及相当长的颈子。前肢为后肢的三分之二长度,强而有力的前肢推测它能够直立二足式的行走;同时前肢虽然较后肢稍为纤细,但是推测有可能它可以用四足做近距离的短程移动。新近发现到的足印化石证实了这项推论。禄丰龙壮硕的尾巴在平衡头部躯体上有重要的功能。它们的牙齿短而密集排列,是典型的食植物性齿列。它的长颈得以觅食树梢嫩叶为食,同时也可能捕捉一些小型的昆虫及其它动物做为餐点副食。

原蜥脚类恐龙

回溯到1938年的十月,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卞美年带着他的助理技师王申义,从元谋盆地回程中停留在禄丰,当时著名的中缅公路正在开筑通过禄丰的这一段。卞先生主要的用意是想在这一红色地层中采集一些化石来验证当时所认定的第三纪时代是否正确。他们停留采即期间,竟然有了重大的发现──采集到保存良好的原蜥脚类恐龙,以及其它的脊椎动物化石遗骸,因而证实这些紫红色的地层其实是中生代的三叠纪与侏罗纪时期。

这一惊人的发掘被认为是科学上重要的壮举。在1941年,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的复元装架标本──许氏禄丰龙──公诸于世人,陈列在四川省重庆的北培。从脊椎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的观点而言,卞先生的发掘工作极具历史的重要性,它对当今中国恐龙学研究的进展,划下了一个里程碑。今天禄丰盆地已经举世闻名,成为一个恐龙的圣地。

在禄丰盆地中,原蜥脚类是最优势的恐龙族群,分属三个类别,是由杨锺健在1941,1942,1951年命名的禄丰龙,近蜥龙(原来命名兀龙),以及云南龙。这些都是在三叠纪晚期到侏罗纪早期时候最普遍存在的大型恐龙家族。

有些古生物学者(像Galton及Cooper)推测原蜥脚类恐龙可能是成群结队伴行,这样能够共同抵抗外来食肉类的侵袭。这些恐龙是食植物性,具有长长的颈子用以啃食植物顶层的嫩叶细枝。它们用后肢与尾巴三点支撑地面上以进食。它们在拇指上有强健的爪子以抵御外侮,而且具有效能的胃石用以研磨那些多纤维质的食物。[2]

兀龙

兀龙,原来是在1911年Broom根据南非洲Orange Free省,侏罗纪早期地层中化石所命名的。这个恐龙属到1976年,经过Galton与Cluver重新描述,他们注意到其实该化石与发掘自北美洲更早期命名的近蜥龙完全相似,因而被近蜥龙这一属名取而代之。近蜥龙是一种极为敏捷、小型、二足奔跑的原蜥脚类恐龙。

1973年,贵州省108地质小队,自贵州北部大方盆地中挖掘到一具中国近蜥龙(兀龙)的不完整骨架。但是具有近乎完全的头骨部份。经过研究估算,这种恐龙大约1.7公尺长。

云南龙

而云南龙是一种较轻型,具有相当硕长头骨的恐龙。下颔略呈圆筒状,具小型的齿列,牙齿极为怪异。牙齿呈筒状,边缘扁平,好像是凿子一般模样。牙齿尖端沿一定角度磨蚀形成尖锐的咀嚼面,很类似于蜥脚类恐龙的齿型。黄式云南龙的标准化石材料是一具不完整骨架,但具有近乎完全的脑袋。这件标本在1939年所发掘,是从禄丰盆地中下部禄丰组的紫红色砂岩中清理出来的。最近,从易门盆地中陆续又发掘出好几具完整的云南龙骨架。这些精彩的标本正在复元装架,将在玉溪恐龙博物馆中陈列展示。

中和金沙江龙

中和金沙江龙是发掘自云南省滇中盆地,侏罗纪早期,最大型的原蜥脚类恐龙。赵资奎和其同事们在1970年所采集到的一件不完整骨架。估算体长大约12-13公尺。它的牙齿具有原始型蜥脚类的模式,含边缘锯齿状,像是较晚期的蜥脚类──峨嵋龙,或圆顶龙。但是经详尽研究,金沙江龙应隶属原蜥脚类恐龙。它的头骨还没有特化,具较窄的上下颔,中央部位较厚重,没有侧腔室,神经弓相当低。它们或许应该归属到一群演化成较为大型而且完全四足行走的族群──黑山龙科(Melanorosauridae)。

武定昆明龙

武定昆明龙是发掘于亚洲侏罗纪早期的一种原始型态的蜥脚类恐龙。它的头颅和下颔非常高耸,具有匙状的牙齿;颈部与背部脊椎的侧腔室还没有发展,神经弓和棘非常高突。而在神经棘与神经弓中明显的保存有后关节突和横关节突膜;而 骨由六个椎骨组成,其要带是为似蜥脚类特征,而修饰成一块骨板的型式。而另一方面,昆明龙也具有一些原蜥脚类的特征,像是厚实的颈椎与背椎的构造。这群恐龙体长约7.5公尺,颈子相当短,具有四肢极为壮硕以支撑庞重体躯。这具标本是1954年由技师苏有林(?)在云南省武定采集,而经赵资奎在1985年描述。董枝明于1991年将其归属到蜀龙科之中。

兽足类恐龙

在云南的红色地层中发掘了三种类的兽足类恐龙。其中三叠中国龙是一种肉食类恐龙,最早杨锺健根据一件颔骨残片具四颗牙齿的标本,在1948年描述命名的。它可能属于古老型的鸟 龙科或称是巨齿龙科。体型极为大型,发掘在禄丰盆地的下部禄丰组地层之中。

最近,在近昆明市的晋宁盆地,下部禄丰组地层中发掘了一具几近完美无缺的兽脚类恐龙骨架。它的面貌与发掘于北美洲,亚里桑那州北方的双棘龙极为神似。体长大约有5.6公尺,头颅保存良好具有顶部耸起的两个高棘,已经被正式命名为一个新种──称为中国双棘龙。在禄丰龙动物群中,双棘龙属于一种掠食者动物。在1987年,昆明博物馆考察队在晋宁县的西阳(?)发掘到二具引人入胜的恐龙骨骼,显示了双棘龙和云南龙的骨骼纠缠在一起。显然的,两个家伙在争斗中双双阵亡,同时被完整的埋藏保存在一起。双棘龙或许是一种食腐肉的掠食者,在其上颚介于前颔骨和颔骨之间接合处有深深的沟槽。前颔骨或许具有窄的勾状喙,用来咀嚼食物。它的觅食方式推测就像是喜马拉雅的秃鹰,而它适应于吃那些大型原蜥脚类的死尸。这需要装备有一个窄而勾状的前喙,用来撕裂皮肤和胸前的皮肤。而羽冠状的头棘,有时呈扇状,则可以撑开内脏胸前的皮肤,免于闭合。

禄丰滇中龙

禄丰滇中龙是一种小型的鸟脚类恐龙,体长仅约1公尺,发掘自下部禄丰组地层中红色砂岩,仅有一件不完整的头骨以及一对下颔骨。它形貌非常原始而小型,头颅纤细,前颔骨上牙齿三到四颗具尖锐的齿冠,像门牙的样子,而第一颗牙齿像是犬齿似的长牙。

奥氏大地龙

奥氏大地龙是根据一件左侧颔骨具有牙齿的残片而命名的,是一种极为有趣的小型鸟脚类恐龙。根据Simmons在1965年指出,最初的描述特征与甲龙科极为相近。笔者经过详细研究大地龙的标本,指出大地龙的牙齿与剑龙类的华阳龙相仿。现今,大地龙被认为是剑龙类的祖先原型,而推测剑龙族群或许最早起源自亚洲的大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