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秋夜獨坐 王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秋夜獨坐
圖片來自紅動中國網

秋夜獨坐是一首五言律詩。此詩寫詩人時邁人老、感慨人生,斥神仙虛妄,悟佛義根本,流露出想皈依佛門的禪思,表現了他決心修佛、永離人間苦海的願望。前兩聯寫詩人的沉思與悲哀:秋天雨夜、寂靜無人,環境淒清,其獨坐在空堂苦苦思索;後兩聯寫覺悟和學佛:萬物有生必有滅,只有大自然才是永存的,而人及萬物都是短暫的。

原文

王維〔唐代〕

悲雙鬢,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燈下草蟲鳴。

白髮終難變,黃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學無生。

譯文

獨自坐着悲傷雙鬢已白,在秋夜空堂上將近二更。

山間野果在秋雨中落下,草中蟲子到燈下來低鳴。

頭上白髮始終難以變黑,煉丹中仙藥也至今未成。

要知怎樣消除衰老疾病,唯有學佛修成不滅不生。

賞析

  王維中年奉佛,詩多禪意。這詩題曰「秋夜獨坐」,就像僧徒坐禪。而詩中寫時邁人老,感慨人生,斥神仙虛妄,悟佛義根本,是詩人現身說法的禪意哲理之作,情理都無可取,但在藝術表現上較為真切細微,傳神如化,歷來受到讚賞。

  前二聯寫沉思和悲哀。這是一個秋天雨夜,更深人寂,詩人獨坐在空堂上,潛心默想。這情境仿佛就是佛徒坐禪,然而詩人卻是陷於人生的悲哀。他看到自己兩鬢花白,人一天天老了,不能長生;此夜又將二更,時光一點點消逝,無法挽留。一個人就是這樣地在歲月無情流逝中走向老病去世。這冷酷的事實使他自覺無力而陷於深刻的悲哀。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他越發感到孤獨空虛,需要同情勉勵,啟發誘導。然而除了詩人自己,堂上只有燈燭,屋外聽見雨聲。於是他從雨聲想到了山里成熟的野果,好像看見它們正被秋雨摧落;從燈燭的一線光亮中得到啟發,注意到秋夜草野里的鳴蟲也躲進堂屋來叫了。詩人的沉思,從人生轉到草木昆蟲的生存,雖屬異類,卻獲同情,但更覺得悲哀,發現這無知的草木昆蟲同有知的人一樣,都在無情的時光、歲月的消逝中零落哀鳴。詩人由此得到啟發誘導,自以為覺悟了。

  後二聯便是寫覺悟和學佛。詩人覺悟到的真理是萬物有生必有滅,大自然是永存的,而人及萬物都是短暫的。人,從出生到老死的過程不可改變。詩人從自己嗟老的憂傷,想到了宣揚神仙長生不老的道教。詩人感嘆「黃金不可成」,就是否定神仙方術之事,指明煉丹服藥祈求長生的虛妄,而認為只有信奉佛教,才能從根本上消除人生的悲哀,解脫生老病死的痛苦。佛教講滅寂,要求人從心靈中清除七情六慾,是謂「無生」。倘使果真如此,當然不僅根除老病的痛苦,一切人生苦惱也都不再覺得了。詩人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去皈依佛門的。

  整首詩寫出一個思想覺悟即禪悟的過程。從情入理,以情證理。詩的前半篇表現詩人沉思而悲哀的神情和意境,形象生動,感受真切,情思細微,藝術上是頗為出色的;而後半篇則純屬說教,歸納推理,枯燥無味,缺陷也是比較明顯的。

創作背景

  此詩是王維晚年的作品。王維全家人虔信佛法。經歷了安史之亂後,他苦行齋心,除飯僧施粥外,「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

簡析

  《秋夜獨坐》是一首五言律詩。此詩寫詩人時邁人老、感慨人生,斥神仙虛妄,悟佛義根本,流露出想皈依佛門的禪思,表現了他決心修佛、永離人間苦海的願望。前兩聯寫詩人的沉思與悲哀:秋天雨夜、寂靜無人,環境淒清,其獨坐在空堂苦苦思索;後兩聯寫覺悟和學佛:萬物有生必有滅,只有大自然才是永存的,而人及萬物都是短暫的。全詩從情入理,以情證理,言簡意賅,通俗易懂,描寫出詩人禪悟的過程。

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jié),號摩詰居士。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天寶年間,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