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集俞伯彭园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秋夜集俞伯彭园池》 |
作品名称: 《秋夜集俞伯彭园池》 创作年代: 明代 文学体裁:诗 作者:钟惺 |
钟惺诗文主张反拟古,主性灵,有积极一面,他的求新求奇文风,对传统散文有所突破,与公安派一样,对晚明小品文的大量产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其狭窄的题材及情怀,艰涩幽冷的语言及文风,无疑也束缚了他在创作上取得更大的成就。清代曾将“公安”、“竟陵”之作列为禁书,诋毁排击甚烈。[3]
诗词正文
“ | <闲园无意作衰天,
水气花阴事事然。 霜后芙蓉犹有露, 冬前杨柳暂为烟。 鱼龙夜惜残秋去, 乌鹊寒惊片月迁。 四序栖寻吾欲遍, 爱君不独在林泉。 > |
” |
— <《秋夜集俞伯彭园池》>,<古诗文网> |
作者简介
钟惺[4](1574~1624) 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5]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钟惺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钟一贯任武进(今属江苏)学训。万历三十八年中(1610年)进士,授行人,掌管诗诣及册封事宜。次年,他以奉节使臣出使成都;后又出使山东。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再赴贵州,主持乡试。后迁工部主事,又由北京调往江南,任南京礼部祭祠司主事,迁南京礼部仪制司郎中。
在南京时,钟惺简淡自持,于秦淮河畔租一楼屋,伏案读史至深夜,每有所得辄记之,撰成《史怀》一书,评论古史,“多所发明,有古贤所不逮者”。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喜游名山大川,曾与林古度同登泰山。天启初年,钟惺升任福建提学佥事,他在闽中仍倡幽峭诗风,并且参以禅旨,令人莫测高深,有“诗妖”之名。江南张泽、华淑,闽人蔡复一等,倾心附和,把钟惺奉为“深幽孤峭之宗”。不久,钟惺因丧父,回家守制,竟于天启五年(1625年)病逝于家,享年五十二岁。卒葬天门县城南鲁家畈(今天门县李场公社)。至今墓碑尚存。明清时,县内立有“钟谭合祠”,坊题“天下文章”四字。遗址在今天门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之东。 后人将他的诗文辑为《隐秀轩集》。[6]
视频
参考资料
- ↑ 读明代经典品人间百态-穿越明代经典 腾讯视频
- ↑ 《秋夜集俞伯彭园池》 诗词文句网
- ↑ 南宋一位不知名诗人,却写出一首千古名作,美得令人心醉! 庆余说诗词,发布时间;2019-03-2818:21
- ↑ 《钟惺简介》 古诗文网
- ↑ 《钟惺》 豆瓣读书
- ↑ 《隐秀轩集》 豆瓣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