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程思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程思远
程思远
原文名 Cheng siyuan
出生 1908年8月
广西宾阳大桥程村
逝世 2005年7月28日
国籍 中国
职业 社会活动家、政治活动家
知名作品蒋李关系与中国
李宗仁先生晚年

程思远,广西宾阳人,政治活动家。罗马大学研究生毕业,政治学博士。青年时代投笔从戎。逐步成为桂系的核心人物。早年参加国民革命军。1930年任国民党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秘书。1934年赴意大利罗马大学攻读政治学。1937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1938年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办公室秘书。1939年后任广西绥靖公署政治部主任。1942年起任三民主义青年团广西支团书记,三青团中央团部组织处副处长、督导室主任、社会服务处处长、中央常务干事,国防艺术社社长,广西省政府驻渝代表,国民参政会第四届参政员,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常委,国民党中央非常委员会副秘书长,国民党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

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程思远,1908年8月出生在广西宾阳大桥镇的大程村。原来是宾阳农家子弟,上中学时候,听说北伐军李宗仁部招考文书,便背着一袋米赶去应考,结果以文笔优美考取第一名,在没有任何背景情况下被录取,从此投笔从戎,追随李宗仁鞍前马后,亲历许多大事件。 1930年至1934年程思远任中国国民党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的秘书,由此和新桂系结下了不解之缘。1934年至1937年在罗马大学攻读研究生。1937年获得罗马大学政治学博士并回国投入抗日战争,亲历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 1938年至1942年程思远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秘书,作为桂系的智囊人物,1931年和1948年程思远在"桂系"集团两次逼迫蒋介石"下野"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转变看法

1956年,程思远到大陆东北等地参观,当看到当年的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时,他认识到中国的前途需要中国共产党,于是转变以前的看法,坚决支持共产党。此后程思远接受周恩来总理的重托,多次到北京、两赴欧洲,历尽惊险,终于于1965年7月陪同李宗仁夫妇一起回到了祖国,并随李宗仁到北京定居。

定居北京

1965年7月,程思远随李宗仁回到北京定居。此后,程思远以无党派身份,活跃在中国政坛,成为繁忙的社会活动家和国务活动家。

后任中华老人文化交流促进会名誉会长,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总顾问,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人物轶事

程思远有很高雅的情趣与爱好,在北京时住在史良钱昌照住过的深宅大院里,但家具等用品却很简单朴素,家中的装饰以字画和鲜花为主,书斋的四面墙除一面留用采光外其余全是书,书案上置放着许多做工精细的毛笔和印章,已出版的着作,如《李宗仁先生晚年》、《白崇禧传》《政海秘幸》、《蒋李关系与中国》等,几百万字是他用狼毫以魏碑体书写而成的。程思远每天都要挤出时间来练毛笔字,既着了书,又练了丹田之气,可消除疲劳、益智延寿。

保持有节制的有规律的生活,早睡早起,不暴饮暴食,不喝烈酒,这也是程思远的养生之道之一。程思远说,20世纪四十年代在香港时,他和张国焘有过接触,两个人好玩纸牌,有时玩到深夜还不肯罢手。这时,有朋友劝程:"当心玩物丧志!"自此他便"戒牌"。

游泳是程思远最喜欢的运动之一,爱到宽广的水域里去搏水击浪。程思远曾同毛主席一同游泳,毛主席夸他"游得不错"!他说他最喜欢蛙泳,因为蛙泳在头入水时的一吐一纳,正好锻炼了心肺功能,可以防止得心肺方面的疾病。

"动静结合"又是程思远的养生之道。每日,除了在院中慢跑外,程思远便呆在家中看报刊,他特别爱看《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史书,他认为,史书如镜鉴,使人明智。乐观而幽默更是程思远的健身法宝。

社会评价

怕麻烦别人

"他是一个很怕麻烦别人的人。"-程思远幺女程华谈起程思远的为人,程华说:"他是一个很怕麻烦别人的人。"谦虚温和、平易近人,是所有接触过程思远的人对他一致的评价。

程治平说,程思远早就有资格配秘书、警卫,但他一再拒绝接受。他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想为国家节省经费;二是他自立惯了,凡事喜欢亲力亲为。在老伴去世后,由于子女都在境外,程思远一个人生活。家里人担心他的安全,一度安排警卫员晚上在他的居室里陪护。但程思远担心自己影响警卫睡眠,一再坚持之下最后还是由他自己料理生活,直到2002年生病住院。

勤勉

李宗仁回国轰动一时,但随后不久,定居北京的程思远就处于赋闲状态。程思远的幺女程华说:"爸爸那时候没有工作,他就自己去运动、游泳,毫无怨言,默默等待。"20世纪70年代,程思远逐渐"复出"。参加政协学习组,是他闲居多年后首次"从政"。次女程珊娜说:"爸爸对这样的机会很珍惜。"当时"文革"歪风横行,但程思远坚持真理,刚正不阿。"文革"结束后,程思远以无党派代表人士的身份积极参政议政,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为繁忙的社会活动家和国务活动家。无论是参加国务活动,还是到基层考察,他都极为勤勉。

民国时期,程思远是"新桂系"要角,曾任国民党中常委等职,与各方人物多有交往。"文革"结束不久,程思远尽管还没有担任领导职务,但他想方设法和台湾各界好友恢复联系,自费接待台湾来客。这在当时是有政治风险的,有人劝程思远要小心从事,但程思远心情很紧迫,觉得已经耽误了十几年的时光。20世纪80年代以来,程思远热情接待、广泛接触了台湾各个阶层的诸多来客,倾听他们的意见,与他们推心置腹地交换对祖国统一的看法。 在"文革"中,他依然坚持真理、坚持原则。他曾明确地反对"反击右倾翻案风",坚决支持邓小平。20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他以李宗仁归国的事例,向海峡对岸喊话,表明共产党人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的宽广胸怀,希望两岸能和平统一。

个人作品

著有《蒋李关系与中国》、《李宗仁先生晚年》、《政坛回忆》、《政海秘辛[1]、《白崇禧传》、《我的回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