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竹鸠图 宋 李安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竹鸠图》 宋 李安宗 本幅描绘伯劳中之大型者─灰背伯劳,画家著意表现其凶悍习性的特征,甚强调如鹰钩的嘴形,及锐利的眼神和趾爪。身上灰、黑、白三种不同的羽毛画得非常详实,有如韩若拙(约12世纪初)(注1)一般,对于羽毛的层次,数目都经过详细观察与研究。从头颈、背肩、胸腹的羽毛,以至翅膀的各级覆羽、飞羽及小翼羽,腰尾部的上下覆羽、尾羽等,都仔细勾描、填染并丝毛,形质皆生动逼真。 [1]

画幅左下有款印,印文为“陇西郡记”,“陇西郡”为今之陕西南郑县地,或是甘肃兰州、巩昌、秦州诸府之地,是指李氏之籍贯。名款“武经郎李安忠画”。 在现存的宋代绘画中带有名字已经很少了,有官衔的更罕见。

这不是斑鸠或是山鸠,而是伯劳鸟

李安忠《竹鸠图》因为尺寸小,当初它是扇子的扇面画,后来扇子旧了被拆下来以后,就被装裱为册页了。这件作品按照原本的画题,说它画的是“竹子”与“鸠”,但实际上画面上的这只鸠,并不是现代人认知的斑鸠或是山鸠,而是一只伯劳鸟。或许古人误认了吧?或许只是一个帮这张画取名时的美丽错误。总之,这不是斑鸠或是山鸠,而是伯劳鸟,这是现今大家所公认的。

画家李安宗生平

李安忠(公元12世纪)生卒年不详,临安(杭州)人。( 西元1119-1125年)他被召聘到徽宗赵佶的“宣和画院”,担任画院第二等级的画家“祗候”,职级是正九品的“成忠郎”。靖康离乱后,绍兴年间(1131-1162)复职于画院,获赐金带之殊荣。重新任官之后成为最高等级的“待诏”,职级也从成忠郎高升为七品官的“武经郎”。李安忠在南宋画院中,是一名以善绘猛禽称能的画家,这幅是他存世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作品了。

《图绘宝鉴》云:“李安忠尤工捉勒”,《画继补遗》云:“工画捉勒,得其鸷猛畏避之状。”“鹰逐雉图”即是李安忠表现鸷攫畏避之名作(西雅图美术馆藏 )。子公茂,世其家学,然不逮父。 [2]

《竹鸠图》赏析

这幅作品虽名“竹鸠”,但画中的飞禽应为长尾灰背伯劳。伯劳类似猛禽,喜欢栖息在突出的枝头,游目四方,伺机捕食昆虫、爬虫、小型哺乳动物。画中这只独踞在竹丛、荆枝上的伯劳,如铁钩般锐利的尖喙与趾爪、坚毅笃定的眼神,透露了它绝非等闲柔弱之辈。丰实的身躯上,迷人的银灰披肩、层层披覆的背羽、长曳气派的尾羽,使它看来犹如一名风采非凡、威风凛凛的将军。

然而,由于伯劳的叫声粗杂刺耳,又习于将剩馀的食物串挂于尖锐的枝桠上,状颇残忍,因此在中国传统中,罕见有恭维它的美言出现。甚至,古人还以“伯劳”鸟名称辛酸的由来:“相传周朝贤臣尹吉甫误信继​​室谗言,杀了前妻的爱子伯奇。伯奇化为鸟(伯劳),吉甫悔悟,便杀继室以告慰伯奇”,而认为它是种会招致噩运的鸟。 [3]

被称为工笔画

这幅800多年前的中国工笔花鸟,能让1960年代的美国人民狂盯俩钟头。今天我们再看这幅画,也还是会感叹画家笔墨的精妙。小鸟是不会停在枝头给你当模特的,所以很难想像在没有照相机的南宋,李安忠为了把伯劳鸟的神韵、造型都严谨地再现出来,花费了多少工夫。

这种费工夫的画法,在中国画里,就被称为工笔画。 [4]

传世作品

《晴春蝶戏图》,现藏故宫博物院。

《野菊秋鹑图》册页,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鹑图》团扇相传为其所绘,藏日本东京根津美术馆。

收藏

《竹鸠图》册页,绢本,设色画,尺幅:25.4×26.9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