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奥斯卡金像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第11届奥斯卡金像奖 | |
---|---|
艺人或艺术家 | |
代表作品 |
《浮生若梦》 《《孤儿乐园》 《红衫泪痕》 《香姝宝马》 《卖花女》 《浮生若梦 《孤儿乐园》 |
奥斯卡金像由学院早期成员之一赛德里克-吉本斯设计。他在一次宴会上,在桌布上描绘出了金像的草图,并最终由洛杉矶著名艺术家乔治-斯坦利雕刻而成。第一尊金像于1929年5月16日颁发。每尊金像均为合金铸成,再镀以24K纯金。金像高13.5英寸(约34.3厘米),重8.5磅(约3.8公斤),造型为一名手拄长剑的武士站在电影胶片盘上,片盘上的五条轮辐象征着学院最初的五个部分:演员、导演、制作人、技师和剧作者。所有的金像均由芝加哥R.S.欧文斯公司铸造。奥斯卡奖这个别称从何而来已无法考证,最普遍的说法是学院图书馆馆员、后任学院执行主管的玛格丽特-哈里克(Margaret)1931年时曾说这尊金像很像她的奥斯卡叔叔,于是记者和学院的成员们开始以这个名字称呼它。1934年,华特·迪士尼在领奖时引用了这个名字,由此奥斯卡奖这一别称日渐被人们所熟悉。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一直到1939年才开始正式使用这个名字。 第11届奥斯卡金像奖[1]于1939年2月23日在美国加州洛杉矶的比尔特摩碗酒店举行,主持人是弗兰克·卡普拉(Frank Capra)。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 第11届奥斯卡金像奖 |
---|---|
时间 | 1939年2月23日 |
地点 | 美国加州洛杉矶,比尔特摩碗酒店 |
主持人 | 弗兰克·卡普拉(Frank Capra) |
最佳影片 | 《浮生若梦》 |
最佳导演 | 弗兰克·卡普拉 |
最佳男主角 | 史宾塞·屈塞 |
最佳女主角 | 蓓蒂·戴维丝 |
最佳男配角 | 沃尔特·布伦南 |
最佳女配角 | 费伊·贝恩特 |
获奖名单
奖项 | 获奖名单 |
---|---|
最佳影片 | 《浮生若梦》 |
最佳男主角 | 斯宾塞·屈塞《孤儿乐园》 |
最佳女主角 | 贝蒂·戴维斯《红衫泪痕》 |
最佳男配角 | 沃尔特·布伦南《香姝宝马》 |
最佳女配角 | 费伊·贝恩特《红衫泪痕》 |
最佳导演 | 弗兰克·卡普拉《浮生若梦》 |
最佳原著剧本 | 埃莉诺·格里芬、多尔·沙里《孤儿乐园》 |
最佳改编剧本 | 伊恩·达尔林普尔、塞西尔·刘易斯、威·利普斯科姆《卖花女》 |
最佳润色 | 乔治·萧伯纳《卖花女》 |
最佳摄影 | 约瑟夫·鲁顿伯格《翠堤春晓》 |
最佳艺术指导 | 拉尔·韦尔《罗宾汉》 |
最佳音响 | 汤默斯·莫尔顿《牛郎织女》(《牧童与贵妇》) |
最佳剪辑 | 拉尔夫·道森《罗宾汉》 |
最佳音乐(歌曲) | "相思曲"《1938年播音大会》插曲,拉尔夫·赖恩格,利奥·罗宾 |
最佳音乐(配乐) | 艾尔弗雷德·纽曼《乐府沧桑》 |
最佳音乐(作曲) | 埃里奇·沃尔夫冈·科恩戈尔德《罗宾汉》 |
最佳动画短片 | 《公牛费迪南》(制作人:华尔特·迪斯尼) |
最佳短片(一本) | 《母亲们会活着》(米高梅电影公司) |
最佳短片(二本) | 《独立宣言》(华纳兄北电影公司) |
特别奖 | 授予出色扮演儿童角色的狄娜·窦萍,米凯·隆
授予制作一部描写美国人民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的早期活动的短片《独立宣言》的哈里·M·华纳 授予制作《白雪公主》的华尔特·迪斯尼 授予在特技摄影和音响效果方面有出色成就的《北海之予》 授予对研制彩色电影有杰出贡献的小亚瑟·鲍尔 欧文·撒尔伯格纪念奖 制片家哈尔·沃尔斯 |
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无)
二等奖(无) 三等奖(奖状) 授予改进录音技术的约翰·埃尔培格和雷电华制片厂录音部 授予改进背景放映法的拜伦·哈斯金和华纳兄弟制片厂特技部 |
提名名单
最佳影片《浮生若梦》
剧情简介
《浮生若梦》[2]大军火商卡比(爱德华·阿诺德饰)为了赚取更多的钱,决定在某住宅区购置一片地产,兴建厂房。这件事将破坏周围居民生活的安宁,因此遭到万达霍夫家族的强烈反对。万达霍夫家族人口众多,脾气古怪,个个性格迥异不同。马丁·万达霍夫(莱昂纳尔·巴里摩尔饰)思想顽固,主张拒付联邦税收;其女儿贝尼(斯普林·白灵顿饰)喜欢冒充小说家,跟丈夫在地下室里玩弄焰火;孙女艾丽(安·米勒饰)热衷芭蕾,连家里也成了舞场,不停地跳;艾丽的丈夫只知道演奏木琴。唯有万达霍夫的次女爱丽丝(琪恩·亚瑟饰)最正经,她担任卡比公司里的秘书,跟卡比的儿子、副经理托尼(詹姆斯·史都华饰)相好,感情甚深。有一天,托尼访问万达霍夫家,一进门,却见男女老少跳跳蹦蹦,载歌载舞,不觉大吃一惊。但他渐渐被万达霍夫一家快乐的气氛所感染,兴致勃勃地跟随他们一起欢闹。接着,这也影响了他的父亲。卡比学会了吹笛作乐,而且处事态度发生变化,放弃了原先的打算,最后成为一位慈善家 。
最佳导演
弗兰克·卡普拉[3](Frank Capra),1897年5月18日出生于意大利,被称为"好莱坞最伟大的意大利人"。虽然出生在意大利,卡普拉却应该算是地道的美国导演。他的作品充满了乐观、积极的态度,始终坚守着理想和道德准则。他依靠自己的努力成为经典好莱坞时期最成功的导演之一,是"美国梦"的杰出代表。卡普拉一生共拍摄53部电影,6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获奖三次。 获国家影评人协会票选为年度十大佳片之一;并入围最佳影片、导演、男主角、剧本、男配角(两位)、音效、配乐、室内装饰等11项金像奖提名,但仅有Lewis R. Foster的原著故事夺魁。
主要成就
6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 美国电影学会颁发终身成就奖 三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代表作品
《一夜风流》 ===早期经历=== 6岁时全家赴美,定居于洛杉机。家境贫寒。父亲靠摘柑橘谋生,养活七个孩子,卡普拉年纪最小。读书是他的梦想。他沿街卖报,在下等酒吧里弹琴,到处打零工,自己挣钱交学费。读完小学和中学,又不顾家庭的反对,半工半读念完大学,成为化学工程师。1917年,一战。20岁应征入伍担任教官,为炮兵开 数学课。接近战争尾声,他曾在约翰·福特的一部电影中担任临时演员。1921年,进入电影圈。为旧金山一家小公司拍摄只有一本的廉价影片。后来进入哥伦比亚影业公司当学徒,并担任过道具员、剪辑师、助理导演和噱头作者等职务。1924年,卡普拉开始为著名喜剧演员哈里兰登(Harry Langdon)的影片编写笑料,并被兰登看中,兰登后来指定卡普拉来执导1926年的The Strong Man,影片成为当年的热门。使他决定朝喜剧片方向发展。
演艺经历
1927-1933年,走向成熟。1927年是卡普拉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他正式签约哥伦比亚影片公司,老板哈里·柯恩以1000美元的报酬聘他作导演。1928年拍摄了该公司的第一部有声电影The Submarine。1927-1933年,卡普拉为该公司拍摄了《这么一回事》(That Certain Thing ,1928年)、《道诺万事件》(The Donovan Affair ,1929年)、《飞》(Flight,1929年)、《风雨无阻》、《闲花泪》、《征空史》、《金发女郎》(Platinum Blonde,1931年 )、《神女》(The Miracle Woman,1931年)、《苦缠绵》、《黄金潮》、《阎将军的苦茶》(The Bitter Tea of General Yen ,1933年)等12部影片。1933年30万美元投资的《一日贵妇》首次得到奥斯卡的关注,获最佳导演奖提名。这个时期卡普拉的电影剧本,基本都是Robert Riskin编剧,在美国影坛上造成了编剧Robert Riskin-导演卡普拉最佳搭档的黄金时代。
1934年,"一夜"成名。卡普拉凭借《一夜风流》的成功在好莱坞奠定了自己大牌导演的地位,开创了浪漫喜剧的新类型,并获得五个奥斯卡奖。继《一夜风流》之后,《富贵浮云》(Mr. Deeds Goes to Town ,1936年)和《浮生若梦》(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 ,1938年)又使他3捧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消失在地平线》(Lost Horizon ,1937年)、《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和《风云人物》(It's a Wonderful Life ,1946年)等作品也都曾获奥斯卡提名。尤其是《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1939年)获得十一个奥斯卡奖提名。 1936年开始,卡普拉成立了自己的制作公司Frank Capra Productions;1939年离开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二战时期,美国最著名的战争宣传纪录片。马歇尔将军亲自委任卡普拉拍摄一部能够激励美国青年参军的大型纪录影片-- 《我们为何而战》(7集大型系列纪录电影)。这些影片在美国军队教育中被列为必看片,有些也向普通市民公映,还被译成外语送到许多国家上映,收到了显著效果。《我们为何而战》的内容涉及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传统,影像也来自许多国家,犹如一部现代史缩影。《英国战役》根据丘吉尔的命令在英国广泛放映,《俄国战役》则根据斯大林的命令在苏联各地放映。 战后,趋于沉寂。1946年,与Sam Briskin 、威廉·惠勒和乔治·史蒂文斯成立自由影业(Liberty Films)。1946年《风云人物》(It's a Wonderful Life ,1946年)获得五个奥斯卡奖提名,男主角詹姆斯·斯图尔特称此片为其至爱。此后创作逐渐趋于沉寂,比较有影响的作品还有《联邦一日》(State of the Union, 1948年)、《合家欢》(A Hole in the Head ,1959年)、《锦囊妙计》(Pocketful of Miracles,1961年)等片。 1971年,卡普拉出版了自传《弗兰克·卡普拉,片名前的名字》(The Name Above The Title)。
1991年9月3日,高龄94岁的弗兰克因心脏病在梦乡中永辞人世。
卡普拉被称为银幕上的欧·亨利,他的电影几乎都是喜剧,内容大都是描写小城镇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主人公往往性格古 怪,故称为"怪人喜剧";其情节结构、性格刻画与对白都经过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安排,注重情调和细节,故又称"精致喜剧";卡普拉反对拜金主义,他信奉教 义"爱你的邻居",通过电影表达不同阶级的人们完全可以平等相处,他的喜剧充满丰富的生活素材,接触到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尖锐的社会问题,他洞悉美国普通 人的生活,又能及时地结合时尚(比如《一夜风流》中设置的汽车旅行和旅人营地都是当时美国的最新事物),故又有"社会喜剧"之称。看卡普拉的影片,故事一开始往往像个轻松的闹剧,但是随着故事的展开,观众会从喜剧中看出非同反响的意义来。
导演手法
可能是受传统喜剧电影创作的影响,卡普拉擅长在导演现场即兴创作,包括临时改剧本、激发演员的即兴表演等。在《一夜风流》、《史密斯先生在华盛顿》、《浮生若梦》等 影片中,即兴创作为影片增添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亮点。==价值观== "奇迹"是卡普拉电影的母题,他的所有电影几乎都在向观众讲述各种奇迹:战乱中的香格里拉、富人爱上穷人、身份低微的人成为国会议 员、倒霉蛋一夜之间一切的梦想成真……其实这个母题的本质是"美国梦",卡普拉始终保持着对忠诚、理想主义、社会责任感等美国传统品格的歌颂。
最佳男主角
斯宾塞·屈塞[4](Spencer Tracy,1900年4月5日—1967年6月10日),出生于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美国电影演员。 因其表演以含蓄自然著称,被誉为“演员中的演员”。奥斯卡历史上第一位连庄的影帝。他和凯瑟琳·赫本是好莱坞最有名的银幕情侣,共同出演过9部电影。他们也是生活伴侣,但从未结婚,因屈塞已有妻子,碍于宗教不能离婚,赫本一直默默在他身后陪伴,直至他过世。1967年卒于洛杉矶。 代表作品怒海余生 孤儿乐园 猜猜谁来吃晚餐
早期经历
斯宾塞·屈塞,1900年4月5日出生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斯宾塞有一个年长四岁的哥哥卡罗尔。父亲叫约翰·屈塞有爱尔兰血统,是一个卡车公司销售经理,母亲叫卡丽·布朗有美国血统 。斯宾塞的童年经常旷课、打架,还曾两次离家出走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与同学Pat O’Brien离开就读的马奎特学院加入了海军。直到战争结束时,斯宾塞在弗吉尼亚诺福克海军港服役,退役后进入Ripon大学学习,因为在舞台剧中主演十分成功所以决定从事表演事业 。 1923年,两人同时获得了影片《R.U.R》中两个没有台词机器人角色此期间斯宾塞为了谋生做过旅馆服务生、门卫和售货员。 1931年,屈塞一家人搬到了好莱坞。著名导演约翰·福特看过1932年影片《The Last Mile》中精彩表演后为福克斯与签下了片约,三年间共拍了16部影片。 1935年,与米高梅签下合约。此后凭借1937年和次年《怒海余生》和《孤儿乐园》成为接连两年获得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第一人。 此外因为《火烧旧金山》、《岳父大人》、《黑岩喋血记》、《老人与海》、《天下父母心》和《猜猜谁来吃晚餐》七次获得奥斯卡提名。 30年代,斯宾塞·屈塞与洛丽泰·扬传出短暂绯闻。 1942年,与凯瑟琳·赫本开始了长达一生爱恋。因为他是天主教徒所以不能与妻子离婚,尽管他们已经分居。 1967年,在拍完《猜猜谁来吃晚餐》,后几周因为心脏病发去世。 1963年以来,屈塞经常身体不好,当时他在赫本的家乡特兰卡斯海滩因肺水肿而昏倒 。1965年,屈塞在做了前列腺手术后病危 。
个人生活
凯瑟琳·赫本
于好莱坞影后凯瑟琳·赫本在走完96个春秋的漫长人生后,于2003年7月2日在家中仙逝。 凯瑟琳一生演了40 部电影,12次获奥斯卡奖提名,并4度摘取“最佳女主角”的桂冠。她的个人生活也与电影故事一样颇富戏剧性,她与斯宾塞·屈塞缠绵相爱了26年,但这对有情人最终也没有成为眷属。有人说这是凯瑟琳人生中的一大憾事,但这个”傻大个”女人却说:“我从来就没想过要嫁给他。”
短暂的婚姻
凯瑟琳于1907年5月12日出生于美国东海岸康涅狄格州霍顿一个富有的家庭,其父亲是当地一位知名的医生。 1932年开始从影至80年代,她曾与好莱坞的许多个男影星当过搭档,但与屈赛的合作时间最长,也最默契,可谓珠联璧合,浑然天成。在银幕上,他们堪称天造地设的一对;在生活中,他们是情深意笃的恋人。 凯瑟琳一生中只有一次短暂的婚姻。1928年,她曾与一位名叫勒德格·史密斯的保险经纪人结婚,因他长期在法国的格勒布尔读书,这桩婚姻只维持了几年,二人就劳燕分飞。凯瑟琳曾对人说,她一直把自己视为没有结婚的女人,“我根本没有尝过新娘的滋味”。 1942年,她与斯宾塞·屈塞在合作演出电影《而立之年的女人》中结识,后来又一起演过9部电影。屈赛是她一生中最爱的男人。尽管他们的爱情遇到数不清的障碍,但两人都想办法跨越过去。屈赛疯狂地爱着凯瑟琳,他曾这样形容她:“她虽然身上没什么肉,但总是该凸的凸,该凹的凹,这不是上上之选吗?”凯瑟琳对屈赛的爱也很炽烈,她对屈赛的评价是:“屈赛是男人中的佼佼者,我有幸与他保持20多年的完美关系,他就像一块磐石一样坚韧,给人以保护,我从来未对与他之间的关系后悔过。”
一对奇特的恋人
凯瑟琳是个细高个姑娘,高高的颧颊,俊秀的面庞,白嫩的肌肤,浓密的头发。她固有的个性是倔强、率直、外露,有时还有点自负和易怒,这是她的优点,同时也是她的缺点。她从不与世俗好莱坞的虚荣、浮华随波逐流。她还是个刚强的女权主义演员,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她曾大胆公开地穿短裤,为妇女摆脱紧身衣的束缚作出榜样。无论扮演富有、傲慢的美国少女,还是男子装束的女人、离了婚的妻子、性格乖戾的老处女、抑或风烛残年的老妪……她的银幕形象总是坚强自信、敢讲真话的女性。正因为这种大胆泼辣的性格,她曾遭受保守主义者的猛烈攻击,他们甚至把她演的电影贬得一无是处。 与凯瑟琳相比,斯宾塞则显得沉稳和老练。他不仅有不凡的风度和气质,而且胸怀宽广、慷慨和大度。他的这种性格正好弥补了凯瑟琳的不足。他们在摄影棚是搭档,在平常生活中是情侣。在摄影棚里拍摄镜头时,斯宾塞总是本能地做到一次就成功,而凯瑟琳更喜欢反复多次。他们合作的9部电影的导演都是乔治·库克,此人是个同性恋者,对凯瑟琳的脾气,他都能够理解和包容。 这对情侣为避人耳目,在公开场合下,他们总是相敬如宾,从未表示亲昵过,二人也从未互赠过礼物。然而,无论是在银幕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这对“情人冤家”总是争争吵吵,却又分不开来 。而实际上,他们却是一对绝对美好的恋人。个性倔强的凯瑟琳只有在屈赛面前才有所收敛,改掉自己的一切坏脾气,变成一个温顺的女人。“如果我们之间需要协调,我会改变自己去适应他。”她曾这样对人说。 《追忆凯瑟琳》的书中记载,凯瑟琳与屈塞在比华利山旅馆中“恶魔般的一夜”,他当时可能喝醉了酒,他用手背打她的脸,尊严使她第二天醒来后对此事缄口不言。与其说她在乎自己的尊严,倒不如说她竭力想维护他,所以才独自咽下了这口气。她虽然在内心原谅了他,但却永远忘不了这次不愉快的经历。但是,凯瑟琳并不不想离开他,她说:“我爱他,我想跟他在一起。如果我一气之下走了,我们都会感到很痛苦的。”
死在情人的怀里
当凯瑟琳与屈赛相遇的时候,他早已在1923年与路易丝结了婚,并且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的大孩子叫萨西,第二个孩子叫约翰。而约翰一生下来就是聋子。屈赛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与路易丝举行过宗教婚礼,他不能做背叛自己结发妻子的事。抛弃妻子和残疾儿子去与另外一个女人结婚,他认为这是大逆不道的,他会有深深的负罪感。因而,尽管他深深地爱着凯瑟琳,并且很早就与妻子分居,但他永远也不会做离婚的事。凯瑟琳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所以从来也不对屈赛提出这种过分要求,也不在他面前流露因他拒绝离婚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和痛苦。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她眼睁睁地望着屈赛回到妻儿那里,心里的滋味可想而知。但她从来不阻拦他回去,只好把苦水藏在肚子里,并想法填满自己空闲的时间。屈赛疼爱孩子,维系这个家庭,但对爱情的渴求同样煎熬着他的灵魂,只有在演戏和酗酒中才能解脱……不论是凯瑟琳,还是屈赛,他们都把自己看成是上等人,在感情问题上都表现出应有的克制。 时间长了,凯瑟琳与路易丝都爱着屈赛,她们不仅经常通电话,说些嘘寒问暖的话,还共同关心她们生命中的男人。1967年,屈赛患了心脏病,导演本来拒绝再让他演电影,担心拍摄不完他会去世,但由于《猜猜谁来吃晚餐》这个电影剧本是凯瑟琳请人写的,她是不会与另外一个男演员当搭档的,她终于说服导演起用了屈赛,并以自己多年的积蓄为此交了保险金。屈赛在演完电影两周后因心脏病发作而终。由于当时屈赛正遭受病痛的折磨,凯瑟琳始终不愿过这部影片。在他逝世前的日子里,只有凯瑟琳陪伴这个孤寂、饱受灵魂摧残的老人。屈赛是在情人的怀里闭上眼睛的。他在遗嘱中说,他将所有遗产都留给妻子和孩子,而给凯瑟琳留下的,只是那些美好的回忆。屈赛被安葬在格伦代夫公墓,凯瑟琳没有去参加他的葬礼。屈赛死后,路易丝发起成立一个救助聋哑儿童的机构,凯瑟琳不仅慷慨解囊相助,她还成了路易丝最亲近的朋友。1987年,87岁的屈赛遗孀—路易丝也离开了人间,被埋葬在屈赛的身旁。凯瑟琳听到这个消息,没有流露出任何不满。
最佳女主角
贝蒂·戴维斯(英语:Bette Davis,1908年4月5日-1989年10月6日),原名露丝·伊莉莎白·戴维斯(英语:Ruth Elizabeth Davis),美国电影、电视和戏剧女演员,两度荣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Bette Davis经常被称为“美国银幕的第一夫人”,他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屏幕女主角。她是一个由男性主导的行业中的解放女性。她被称为扮演各种困难和强大角色的女演员,因此她在大银幕上为女性树立了新标准。独立的屏幕外,她与工作室大人物的战斗是传奇。凭借六十年的职业生涯,电影史上很少有人能够与她的长寿和吸引力相媲美。
贝蒂戴维斯于1908年4月5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洛厄尔,出生于露丝戴维斯。就在她十岁生日之前,贝蒂的父亲哈洛离开了这个家庭。虽然她的钱很少,但她的母亲鲁西却把贝蒂和她的妹妹送到了寄宿学校。毕业库欣学院后,贝蒂就读于约翰默里安德森的戏剧学院。从库欣学院毕业后,她被拒绝入读Eva Le Gallienne的曼哈顿市民剧目。她就读于John Murray Anderson的Dramatic School,并且是明星学生。她曾在百老汇外戏剧“地球之间”(1923年),并于1929年在百老汇首演时出现在“破碎的菜肴”中。她还出现在“Solid South”中。 1929年,她在“Broken Dishes”中首次亮相百老汇。她还在“Solid South”中担任角色。[5]
1930年,她移居好莱坞,为环球影业进行屏幕测试。1930年末,她被环球影业公司聘用,在那里拍摄了她的第一部电影,名为Way Back Home(1931)。当她到达好莱坞时,前往她的火车的工作室代表离开了,因为他找不到一个看起来像电影明星的人。环球影业公司的一位官员抱怨她“与Slim Summerville一样具有性吸引力”,而她在The Bad Sister(1931年)中的表现并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之后的六部小电影,Bette与环球影业的合约未续约。她想回百老汇,但华纳兄弟的电话很快就改变了主意。1932年,她与华纳兄弟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七年的合同。电影“扮演上帝的人”(1932年)让贝蒂登上了成为明星的道路。当她被带到RKO担任Mildred在“人类束缚”(1934年)中的角色时,她是一个粉碎,这是她第一次广受好评的热门歌曲。她在“危险”(1935年)中的角色导致她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她成为第一位赢得梦寐以求的华纳兄弟女演员。
尽管她取得了成功,华纳兄弟继续为Bette提供不满意的角色。1936年,她前往英格兰拍照,挑战了工作室。杰克华纳起诉她,她被迫履行合同。然而,在她回来后,Bette获得了一份新的合同和更好的角色。1939年,贝蒂因“耶洗别”(1938年)获得第二届奥斯卡奖。她还连续五年获得奥斯卡提名。
虽然她因难以合作而赢得声誉,但Bette为女性树立了新的先例。到1942年,她是美国收入最高的女性。Bette通过帮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通过洛杉矶的士兵组织好莱坞食堂而为战争做出了贡献。受到纽约Stage Walk Canteen的启发,Bette将曾经被遗弃的夜总会变成了一个鼓舞人心的娱乐设施。“我生命中的成就很少,我为此感到由衷的自豪。好莱坞食堂就是其中之一,“贝蒂后来评论道。1980年,她因运营好莱坞食堂而被授予国防部最高平民奖杰出平民服务奖章。
Bette在“All About Eve”(1950年)中饰演Margo Channing,并以第八届奥斯卡奖提名获得了咆哮。她的职业生涯在1962年再次复苏,“婴儿珍妮发生了什么事?”不久之后,贝蒂开始了她作为恐怖专家的第二职业生涯,并继续欢迎电视露面的新机会。1987年,贝蒂在“八月的鲸鱼”中饰演一名盲人女子,由莉莲吉什共同主演。
戴维斯的个人生活和她的表演一样戏剧化。她结了四次婚。她和她的第三任丈夫威廉格兰特雪莉有一个女儿BD。她收养了两个孩子,玛戈特和迈克尔,与她的第四任丈夫加里梅里尔结婚。
在20世纪40年代,她制作了几部成功的电影,包括The Letter(1940),The Little Foxes(1941),现在,Voyager(1942),关注莱茵河(1943年)和 The Corn Is Green(1945年),但她的职业生涯在这个十年结束时开始动摇。1949年,她与华纳兄弟公司断绝了18年的合作关系,并以百老汇歌剧女主角玛戈·钱宁的演奏艺术表现出了几次壮观的复出中的第一次。所有关于夏娃(1950)。虽然她在60年代初期被重新注销,但她凭借 Grand Guignol经典重新焕发了她的职业生涯珍妮发生了什么事?(1962年)。1977年,她成为第一位获得美国电影学院终身成就奖的女性。两年后,她因制作电视电影“陌生人:母女的故事”(1979年)而获得了艾美奖。她在最后十年遭受了毁灭性的健康问题,但她一直工作到她去世前一年。[6]
职业生涯总共超过100部电影,贝蒂改变了好莱坞看待女演员的方式。1977年,她是第一位获得美国电影学院终身成就奖的女性。她也是第一位担任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院长的女性。在75岁时,Bette因乳腺癌进行了乳房切除术。九天后,她中风了。尽管她的健康状况不佳,但她还是继续行动直到她去世。Bette于1989年10月6日在法国塞纳河畔讷伊逝世。
Bette的儿子Michael Merrill和Bette的私人助理Kathryn Sermak现在是她遗产的遗嘱执行人。在她的记忆中,他们创建了贝蒂戴维斯基金会,为有前途的年轻演员和女演员提供经济援助。梅丽尔斯特里普于1998年在波士顿大学获得了第一届贝蒂戴维斯终身成就奖。[7]
作品集
金像奖杯-小金人
颁奖会场
好莱坞的柯达剧院是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的永久会场. 柯达剧院(Kodak Theatre)位于好莱坞大道 (Hollywood Blvd.)上,2001年11月9日启用,是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的举行地点,在2002年开始成为奥斯卡的永久颁奖地。
柯达剧院,可容纳3,400名观众,设有全美国一个最大的舞台,有120呎宽,75呎深。舞台后的记者室可容纳多达1,500名记者。剧院由柯达公司赞助7500万美元建成,并获此冠名权。
剧院现由洛杉矶市拥有,并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向市政府租用,以举行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柯达剧院的入口摆放有柱装饰,展示自1928年至今所有奥斯卡金像奖得奖人的名字,亦预留位置予未来的得奖人。
在其他时间,柯达剧院则供举办演唱会等表演,及其他种类的颁奖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