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霍亂大流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第四次霍亂大流行(英文:Fourth cholera pandemic),是指於1863年-1875年間發生的霍亂大流行,是歷史上第四次霍亂的大規模爆發。 此次大流行起始於孟加拉地區,印度的穆斯林前往麥加朝聖,導致疫情在中東地區擴散,並傳播到歐洲、非洲及北美洲。 9萬名麥加的朝聖者中,有約3萬人死亡。 1866年,俄國有約9萬人死於霍亂。 同年,疫情蔓延至英國倫敦,7月底至11月初導致至少4000餘人死亡。 美國則有約5萬人死於此次霍亂大流行。
霍亂是一種由霍亂弧菌[1]引起的傳染病,簡單說來,就是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這種細菌通常生活在咸和溫暖的水域中,比如河流的入海口以及沿海地區的水域。人們在飲用到受到細菌污染的水源,或者吃了受到細菌污染的食物後,感染到了霍亂弧菌,比如生的海鮮。
霍亂的歷史由來已久,但卻在19世紀出現了大流行性的暴發。儘管現在人們已經控制住它,但每隔若干年,霍亂都會暴發一次。至今已出現過七次全球霍亂大流行[2]。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每年霍亂感染1.3-4百萬人,致死人數有2萬到14萬左右。
疫情
中國清朝咸豐末年,江蘇、浙江等地亦出現了霍亂疫情。 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天國」戰爭中出現嚴重霍亂疫情,洪秀全等人率領的太平軍以及曾國藩等人率領的湘軍均受到嚴重感染。 當時人們稱此流行病為「吊腳痧」、「子午痧」、「癟螺痧」或「吐瀉病」。 《天國之秋》記載:「疫情最烈時,一天有多達三千人死於霍亂。」 湘軍中有近一半人感染,曾國藩曾在一封書札中提到:「七月之後大疫遍作,士卒十喪四五。自是賊氛彌熾。」 同治元年,醫師王士雄觀察到,上海居民由於霍亂的盛行「死者日以千計」。 就連當時軍隊衛生做得較好的英軍,「死於霍亂者,亦達百分之五」。
視頻
第四次霍亂大流行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引起霍亂的元兇——霍亂弧菌 ,搜狐,2018-11-14
- ↑ 霍亂:不該被遺忘的老瘟疫 ,人民健康網,2020-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