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米市路 (广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米市路 (广州)
图片来自easyatm

米市路中国广州市越秀区的一条南北走向的道路,位于朝天路以南,惠福西路以北,与光塔路交界。长187米,宽10米。

名称历史

米市路,最早时为米市街,顾名思义,历代都是米市墟集之地,以商业中心的行业来命名。按《永乐大典》“广州府南海县之图”所示,明初南海、番禺分界在新店街、米市街、朝天街,北道就日门(即朝天门),可见明代甚至更早以来,米市路一线曾是南海县与番禺县之分界。1934年,政府扩展米市街,成米市路。文化大革命[1] 时期,曾与朝天路合并命名为“朝阳南路”,后复名米市路。

特色

90年代以前,米市路路面仍为广州市中心其中一个重要的露天街市。现在街市已经取消,改为室内米市新街市营业。与邻近的解放中路、惠福西路、陶街一样,道路两旁多以电子配件商铺为主。

两旁的主要建筑物/机构

  • 米市路58号(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广东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

交通

巴士

  • 光塔路站
  • 朝天路站
  • 惠福西路(省人民医院门诊部)站

越秀区

越秀区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一个市辖区,是广州老四区(越秀、东山、荔湾、海珠)之一,因越秀山而得名。区人民政府驻越华路183号。越秀区总面积33.80平方公里,总人口115.72万人,本区是广东省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市辖区之一,达平均每平方公里52834人,为全球同类行政区中第四。现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驻地。

历史

越秀区区域,是古代广州城所在地。广州作为历代州、郡、县治所和南越国都城,其行政中心,多在今越秀区范围内。

秦始皇三十三年统一岭南,设南海郡,郡治番禺城就在今越秀区内。而越秀区的区域分属南海县和番禺县。隋朝开皇十年,将番禺县并入南海县,唐朝长安三年重置番禺县,现长塘街以西属广州城,文明路以北一小部分隶南海县,余归番禺县管辖。五代时,刘岩建南汉国于岭南,定都广州,将广州改名兴王府,废南海县,并将其辖区并入兴王府。宋朝开宝五年南汉灭亡后,番禺县并入南海县,属广州府治。宋朝皇祐三年,从南海县分出番禺县。将广州城以广州府署为中心点,西属南海县,东属番禺县,今越秀区再次分属两县。明朝洪武三年,番禺县置鹿步巡检司,今越秀区辖区东部均属鹿步巡检司管辖。清末广州第一次划界,今越秀区区域在警界范围内。光绪三十一年,巡警总局改组,今越秀区大部分属老新城、东南关区域。1921年至1949年期间,今越秀区范围大致属于下列11区:西山区、德宣区、惠福区、靖海区、小北区、太平区、永汉区、东堤区、东山区、大东区和前鉴区。

而越秀区之名始于1950年6月,当时广州市将原西山、德宣和小北3个区合并为越秀区,因区内有越秀山故名越秀。而当时惠福区、太平区、永汉区和大东区都在现越秀区地界内。1952年9月,越秀区改称北区,而东区和部份中区都在今越秀区地界内。1960年7月,中区的8条行政街并入北区,合称为越秀区。

2005年5月,广州市调整行政区划,将原东山区的行政区域,白云区的矿泉街道,天河区的登峰街道、天河南街道的杨箕和中山一2个居委会、沙东街道部分区域划归越秀区管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