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米怜威廉·米尔尼(William Milne,1785年4月27日-1822年6月2日),汉名米怜,苏格兰人,是继马礼逊之后第二位来华的基督教宣教士。他们同样属于伦敦传道会。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1]。此三种宗教之所以能成为前三大,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三个各自被一部分国家列为国教的宗教,如基督教在欧美的一些国家、伊斯兰教在中亚和西亚一些国家、佛教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分别被列为国教[2]。
简介
1785年米怜出生于苏格兰阿伯丁郡亨特利附近的Kennethmont教区。少年时曾为木匠学徒。1804年入教,1809年加入伦敦会。米怜在1813年(嘉庆十八年)来华。原本宣教差会认为他不符合来中国宣教士的资格,觉得派到中国这种文化很深厚的地区的传教士,要像利玛窦、马礼逊那样,知识水平很高,受过医学、天文学的训练才可以去。而米怜六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小时候是一个牧童,举止粗野,文化素质,知识水平都很低。所以他们认为像米怜这种人去的话会好像损坏神的面子一样。甚至他们征选委员会里面还有一个人说“你做工人就最合适的”。但是米怜确实有来中国宣教的心志,后来差会终于准许他到中国去。当时他说:“你们如果觉得我没有资格的话,那我去中国我可以作任何的工作”,他说:“我去洗衣服,去烧饭,我来服侍马礼逊博士,让他可以专心地传教,我愿意作任何仆人的工作。”
米怜来华以后,不像马礼逊那样可以用东印度公司翻译的合法身份在广州居留。于是米怜住在马来西亚西边的马六甲。那里有很多的华侨,设备也办得十分好。他的妻子跟他一起来澳门,他一个人到马六甲工作去事奉。他主要是帮助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办英华书院,并成为该校首任校长;他亦办杂志《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印刷出版书籍,他主要做助理的工作。但是他经过这几年的时间认真地服侍跟学习以后,米怜的中文程度非常地好。甚至他去世的时候很多人称他为“米怜博士”。1819年米怜在马六甲发表取材于圣经故事的中文章回体白话小说《张远两友相论》,此后此书在马六甲、新加坡、上海、宁波、香港、福州、汉口等地重印多达30次,广为流传。他在1817年(嘉庆二十二年) 离马六甲,9月初抵达中国。1818年(嘉庆二十三年) 返回马六甲。1819年 (嘉庆二十四年) ,妻子死在澳门。1820年,格拉斯哥大学授予他名誉神学博士。他在1822年6月2日去世。
米怜夫妇皆死在马六甲,如今米怜太太的坟墓仍在马六甲一个古坟场内,且附有有名有姓的坟墓石碑,至于米怜的尸体,一般相信是埋葬在马六甲的 ' CHRIST CHURCH MELAKA ' 下面。
视频
米怜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常识积累】三大宗教,搜狐,2019-07-27
- ↑ BBC宗教纪录片《基督教历史》,搜狐,201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