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粟林忠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粟林忠道
原文名 くりばやし ただみち
出生 1940年12月2日
日本長野縣埴科郡
逝世 1941年9月19日
國籍 日本
職業 日本陸軍大將
知名作品 旭日大綬章瑞寶章


栗林忠道,日本109師團師團長,日本陸軍大將。1914年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第26期步兵科。1923年畢業於陸軍大學第35期。 1940年3月9日—1940年12月2日任騎兵第2旅團旅團長。1940年12月2日-1941年9月19日任騎兵第1旅團旅團長。1941年9月19日-1943年6月10日任第23軍參謀長。1943年6月10日-1944年4月6日任留守近衛第2師團師團長。1944年5月27日-1945年3月26日任小笠原兵團長兼第109師團師團長。1945年3月26日在硫磺島戰役戰敗後自殺。 中文名 栗林忠道 外文名 くりばやし ただみち 國 籍 日本 民 族大和民族 出生地 日本長野縣埴科郡 出生日期 1891年7月7日 逝世日期 1945年3月26日 職 業 日本陸軍大將 畢業院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主要成就 旭日大綬章瑞寶章 目錄 1 人物生平 2 人物年表 3 藝術形象

人物生平

1891年7月7日出生於日本長野縣,小時候志向是記者。 1914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26期,成為一名騎兵軍官,隨後進入陸軍騎兵學校進修。 1923年晉升大尉,並從陸軍大學第35期畢業,成績名列同期學員的第二名,獲頒天皇御賜軍刀,出任騎兵第15聯隊中隊長。 1927年至1931年,栗林忠道先後兩次出使美洲,任駐美國及加拿大武官,曾在著名的哈佛大學學習,研究美國軍事,是日本陸軍中少有的熟悉美軍特點的高級將領。回國後歷任騎兵第7聯隊長,陸軍省軍務局馬政課課長,任期內選定《愛馬進軍歌》作為軍歌,侵華戰爭時期任騎兵第2旅團長、騎兵第一旅團長等職,駐紮在內蒙古前線。 1941年9月日本騎兵部隊解散改編成機械化部隊,他調任廣州的23軍參謀長。12月輔佐酒井隆司令官指揮香港戰役,迫降了英國、加拿大軍隊。 1943年晉升中將,出任留守近衛第2師團長,是日本軍隊中少有的「美國通 [1] 」。 1944年4月因為駐地失火引咎辭職,轉任第109師團長,從滿洲調到硫磺島,負責島上的防禦。 當時日本國力虧空,栗林僅率一個臨時拼湊的陸軍師團,一共兩萬餘人防守22平方公里的硫磺島(其中不乏強征來的老兵小兵)。唯一的精銳就是他在騎兵部隊的朋友西竹一中佐的戰車聯隊了(西竹一男爵是奧運會馬術冠軍)。 栗林忠道寫給妻子的信說:「我或許不會活着回來,但你放心,我決不會給我們的家庭帶來恥辱,我一定會對得起我們栗林家的武士門風。」 硫磺島是美軍攻打的第一個屬於日本的島嶼,栗林忠道奉命守衛這第一塊將要失去的日本領土。他深知美軍的技術優勢,因此到任後力排眾議, 決定放棄灘頭陣地,以縱深防禦為主,灘頭防禦為輔,以折缽山為核心陣地進行防禦。並每天在島上巡迴查看。戰後被俘的日本兵竟然每個人都聲稱看到過他們的最高指揮官,讓美軍十分的驚訝 。 在戰術方面,栗林一改日軍在戰爭初期的二杆子戰術,運用近距離射擊、分兵機動防禦、誘伏等戰術,嚴禁自殺式衝鋒,號召每個士兵至少要殺死十個美軍 [2] 。 他所對抗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人數是島上日本人的3.5倍, 且裝備具有壓倒性優勢。美軍當時以為5天就可以把小島拿下的,結果美海軍、空軍與地面部隊協同作戰,依然打了1個多月才拿下, 這也是唯一一次美軍傷亡比日軍多的戰鬥。戰後連對手都對栗林中將稱讚不已,被美軍譽為日軍二戰中最優秀的將領。 栗林在1945年3月16日發出訣別電報:「戰局已臨最後關頭,小職站在前線,祈禱皇國必勝及安泰 [1] ,」「目下彈盡兵寡,決作孤注一擲,粉身碎骨,以報皇恩,謹率領士卒,高呼聖皇萬歲,藉此永訣。」大本營誤以為其已經戰死,17日昭和天皇特旨晉升其為陸軍大將,時年53歲,是當時日本最年輕的陸軍大將。 26日日落時分,栗林的身邊大概還有三百多人,並且被美國人包圍,栗林決定發動最後的總攻擊。栗林將身上的軍銜扯下扔在地上, 其他的官兵也俱將軍銜扯下,栗林一手持刀,向兵士們做了最後的戰前演說:「我即使在諸君之前,在戰陣中倒下,諸君戰鬥到今日的豐功偉績也不會被人們忘記,即使這次日本國在這場戰爭中失敗 [3] ,日本國民為諸君的忠君愛國的精神所感動激昂, 歌頌各位的功勳,對着各位的靈位流淚默默禱告的日子,也一定會到來的。 諸君安心的殉國吧。」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之前栗林將部下的戰功上報,但是內地一直沒有下來戰功的獎狀,所以栗林的心中很是不安。 然後栗林左手持刀,率領兵士冒着炮火前進,一個軍曹在隊伍散開之前還看到了栗林的背影,之後不久就聽到了「兵團總指揮戰死」 [3] 的消息,說是栗林受了重傷, 但是仍然扶着一個軍官的肩膀繼續前進, 最後因為失血過多而死。出擊之前, 栗林下了「不要把我的屍體交給美軍 [4] 」的命令,所以是帶着一個小鏟子衝鋒的,最後一個參謀長將其就地掩埋 [4] 。 一個僅有20平方公里,覆蓋着厚厚火山灰的小島,在二戰最後一年被視為兵家所必爭。因為它成了美國徹底打敗日本的巨大障礙———它正處在東京與美軍戰略空軍基地塞班島之間,島上

人物年表

1891年7月7日,出生於長野縣埴科郡松代町舊西條村(現長野市松代町)。

1911年高中畢業,並報考上了上海東亞同文書院和陸軍士官學校。同年12月加入習志野第15騎兵聯隊任見習士官。

1912年12月就讀於東京市谷陸軍士官學校(26期)。

1914年5月 從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分配至第15騎兵聯隊任騎兵少尉。

1915年12月就讀於大津市陸軍騎兵學校,主修騎術。

1916年11月畢業於陸軍騎兵學校。

1918年7月晉升為騎兵中尉。

1920年12月就讀於日本陸軍大學(35期)。

1923年8月晉升為大尉,同年11月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日本陸軍大學,並獲得天皇御賜軍刀。12月晉升為習志野第15騎兵聯隊中隊長。

1925年5月被分配至騎兵集團。

1928年3月離職去美國學習,乘坐"太洋丸"客輪,經夏威夷,舊金山到達華盛頓。5月定居于波士頓都會區劍橋,靠近哈佛大學8月在布法羅(水牛城)的一個美國人的家裡,過着隱居生活,目的是來完善自己的英語。11月回到華盛頓,日本駐美大使館。

1929年1月遷至德克薩斯州靠近埃爾帕索的布里斯,併購買了雪佛蘭。栗林忠道期間和魏特曼上尉相識。4月出席日本社會的天長節(天皇誕生日)慶祝活動。5月作為武官嚮導,陪同墨西哥竹下中佐和他的妻子在埃爾帕索視察。8月去墨西哥旅遊(受邀並得到了青木新部長的接待,並與和田義雄少佐夫婦相聚)9月遷至堪薩斯的賴利。12月舉行了臨行前的告別宴會,隨後栗林忠道獨自驅車,從賴利途徑冰雪覆蓋的阿勒格尼山脈到達華盛頓。

1930年的新年在華盛頓度過,2月接到命令回到日本。3月晉升為少佐。4月任陸軍省軍務局課員隨後離開華盛頓,從紐約乘坐"拉科尼亞"號客輪到達英國利物浦,隨後在倫敦、巴黎、柏林進行視察。7月經西伯利亞回到日本。栗林忠道把家庭安置在了東京世田谷區的住宅區。

1931年9月任參謀部武官,在加拿大任日本公使館武官(也是當時第一個武官)。

1933年8月被晉升任命為騎兵中佐。10月完成視察任務經過印度洋回到家中。任陸軍省軍務局馬政課課員。

1934年4由於在滿洲事變(1931-1934)優異的表現而被授予勳章,獲得790元資金獎勵。9月第二個女兒貴子出生。

1936年8月遷至北海道旭川,任第七騎兵聯隊聯隊長。栗林忠道的兒子太郎就讀於旭川中學。

1937年被晉升任命為騎兵大佐,並任命為陸軍省軍務局馬政課課長。被任命為陸軍後勤委員會成員。9月任命陸軍省軍務局主管馬政課。

1940年3月晉升為少將,任習志野第二騎兵旅團旅團長。隨後遷至東京世田谷區松原町。

1941年二女兒貴子就讀於松原小學。10月擔任第23軍參謀長,負責南中國詳細的作戰計劃。12月參謀指導圍攻香港作戰。12月28日參與作戰並攻入香港。隨後返回廣州並且參與執行攻擊重慶的計劃。

1943年被授予二等瑞寶章。6月晉升為中將,任命為第二近衛師團師團長。遷至位於六本木的官邸。

1944年4月調任東部軍司令部(注:1944年4月6日,因為師團廚房失火事故被究責,辭去師團長的職務)太郎就讀於早稻田大學,科學技術專業。5月任第109師團師團長。6月10日離開家庭前往硫磺島。貴子則被疏散到長野縣埴科郡的祖父家裡。7月1日任小笠原兵團長,可直接向帝國總部匯報。

1945年2月19日美軍開始進攻硫磺島。3月1日宣布栗林忠道中將被任命為小笠原地區部隊的最高指揮官。3月16日從硫磺島上發出最後一封電報的日期。3月17日日軍做最後的抵抗,栗林忠道被提升為大將。3月26日,54歲的栗林忠道戰死於硫磺島。5月25日栗林忠道位於世田谷區松原町的住宅在空襲中燒毀。

1967年栗林忠道被政府授予勳章(注:應為勛一等旭日大綬章)

藝術形象

《硫磺島來信》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導演,渡邊謙主演,於2006年12月9日在日本上映。該片主要講述了2006年在硫磺島地下發現了數百封信件。那是61年以前,在這個島上作戰的將士們留給家人最後的一點東西--寫給家人最後的訣別信。由此引出了戰爭時期,日本陸軍中將--栗林忠道(渡邊謙飾)與戰士們頑強抵抗美軍對硫磺島狂轟濫炸的故事。該片獲金球獎2006年最佳外語片和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效獎。

2005年,伊斯特伍德導演了另一部電影《父輩的旗幟》(Flags of Our Fathers),講述硫磺島存活的三名美國士兵,這次戰鬥後被調回美國,拿着那張照片,為發行戰爭公債作宣傳。他們在享受榮譽的同時,也反思了戰爭,尤其是人在戰爭中的行為。拍攝《旗》片的過程中,伊斯特伍德對守島日軍、特別是日軍指揮官栗林忠道陸軍中將產生了興趣。按美國人的邏輯,當大本營明確告訴你,海軍和空軍不再有能力支持接應時,死守孤島是沒有意義的,只是浪費士兵生命,這時應該向對方接洽投降事宜。栗林忠道為什麼寧死不降?根據前幾年在島上發現的栗林忠道的家信,伊斯特伍德完成《旗》片之後,又拍了《硫磺島來信》片,從日本人的角度來反映這次戰鬥。

參考資料: 1. 硫磺島家書(豆瓣) . .豆瓣網 . 2014-06-29 詞條標籤: 第二次世界大戰 太平洋戰爭 硫黃島戰役 日本大將 長野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