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粟米泔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粟米泔汁
圖片來自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粟米泔汁,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粱Setariaitalica(L.)Beauv.或粟Setariaitalica(L.)Beauv.var.germanica(Mill.)Schred.的種仁經淘洗所得的泔水。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具有清熱止瀉,止渴,殺蟲斂瘡之功效。常用於霍亂,瀉痢,消渴,瘡疥。[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粟米泔汁
漢語拼音:Sù Mǐ Gān Zhī
性味歸經:味甘,性涼。歸脾、胃經
功能:清熱止瀉,止渴,殺蟲斂瘡
主治:常用於霍亂,瀉痢,消渴,瘡疥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粟米泔汁

拼音名:Sù Mǐ Gān Zhī

英文名: Millet Juice, Water in which millet has been washed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Setaria italica (L.) Beauv. [Panicum italicum L.]2.Setaria italica (L.) Beauv.var.germanica(Mill.)Schred

出處

出自《唐本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粱或粟的種仁經淘洗所得的泔水。

生境分布

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原形態

  • 1.,一年生栽培作物,鬚根粗大。稈粗裝,直立,高0.1-1m。葉鞘松裹莖稈,密具疣毛或無毛,先以近邊緣及葉片接處的背面為密,邊緣密具纖毛;葉舌為1圈纖毛;呀片長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0-45cm,寬5-33mm,先端尖,基部鈍圓,上面粗糙,下面稍光滑。圓錐花序呈圓柱狀或近紡錘狀,通常下垂,基部多少有間斷,長10-40cm,寬1-5cm,常因品種的不同而變異主軸密被柔毛,剛毛顯着長於或稍長於小穗,黃色,褐色或紫色;小穗橢圓形或近圓球形,長2-3mm,黃色,褐色或紫色;第1穎長為小穗的1/3-1/2,具3脈,第2穎稍短於或長為小穗的3/4,先端鈍,具5-9脈;第1外稃與小穗等長,具5-7脈,基內稃薄紙質,披針形,長為其2/3,第2外稃等長於第1外稃,卵圓形或圓球形,質堅硬,平滑或具細點狀皺紋,成熟後,自第1外稃基部和穎分離脫落;鱗被先端不平,呈微波狀;花柱基部分離。花、果期夏、秋季。
  • 2.,本變種的主要特徵在於:植物體細弱矮小,高20-70cm。圓錐花序呈圓柱形,緊密,長6-12cm,寬5-10mm;小穗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2.5mm,黃色,剛毛長約小穗的1-3倍,小枝不延伸。

歸經

脾;胃經

性味

甘;涼

注意

《本草拾遺》:浸米至敗者損人。 胃冷者不宜多食。

功能主治

清熱止瀉;止渴;殺蟲斂瘡。主霍亂;瀉痢;消渴;瘡疥

用法用量

內服:飲適量。外用:適量,洗或濕敷。

複方

治疳瘡月蝕: 泔淀敷之。(《綱目》)

各家論述

  • 1.《唐本草》:主霍亂卒熱,心煩渴,飲數升。 臭泔止消渴尤良。
  • 2.《本草拾遺》:泔主霍亂,新研米清水和濾取汁服,亦主轉筋入腹。酸泔,洗皮膚瘡疥,服主五野雞病及消渴。下淀酸者,殺蟲及惡瘡。和臭樗皮煎服主疳痢。[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粟米泔汁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粟米泔汁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