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纳米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香港纳米楼有几大
原图错结 来源出处HK01

纳米楼意思是面积非常细小的住宅单位, 在香港近年纳米楼成了本地住屋大趋势,单位愈起愈细,连最新落成的公营房屋,也出现实用面积不超过 200 呎的“龙床盘”, 然而, 呎价却比豪宅贵。

各地纳米楼面积的比较

纵观世界各地,不少国家或地区政府都有实施“最低居住空间标准”, 各地的纳米楼是一人户计算。

各国最低居住面积标准 :-

香港纳米楼有几大和奇则设计

香港政府对居住面积并没有设任何规管限制,根据差饷物业估价署在《香港物业报告》当中的分类,最细的住宅单位类别为 215 呎以下。 215呎便成为纳米楼面积的指标, 过往十年落成的开放式单位,面积多介乎 220 至 260 呎之间。

不过香港住户却包括了情侣、夫妻等二人家庭,可归类为二人户。 近年,私楼最细的龙床盘,面积只得 120 馀呎; 而公营房屋住户的人均居住面积中位数亦只得 124 呎。以此指标, 香港的纳米楼可说冠绝全球,人均居住面积实际可能是纳米盘的一半,即是 100 馀呎,大若一个车位的大小, 安放床后,可活动空间就少之又少了。

纳米楼采用开放式设计,无窗“黑厕”,开放式厨房,独立洗手间连淋浴间, 室内空间不足的同时,单位却备有露台、工作平台、特大空中花园、落地玻璃窗的设计。

纳米楼成因

发展商称楼价问题

发展商多将纳米楼归咎为楼价问题,由于香港楼价飞升,年轻人供不起中大码单位的价钱,难以置业。有见及此,发展商为了向这班上车族提供价钱合适、而质素相当的新盘,只好将货就价,缩细入场单位的面积,自然降低入场楼价,令更多年轻人可以拥有自己的物业,但却造成纳米楼的拥现。

政府称增加建屋量行先

香港房屋供求失衡,纳米楼数量于过去十年间暴增,政府对此的解说,是强调“当前的优先增加建屋量”,并指只有当土地紧绌情况有所改善时,才较有条件探讨应否订立人均居住面积标准的议题。 纳米楼便成为提升房屋落成数量的副产品,加上政府亦无意介入发展商如何对纳米楼的开则开。

条例放宽,开则更自由
1997 年,屋宇署放宽《建筑物条例》,容许新落成住宅单位的洗手间不设窗户,无窗“黑厕”顿成主流,是开放式单位的常备配置。2001 年,发展局为鼓励环保建筑,实施各项楼宇总楼面面积宽免措施,露台、环保平台(工作平台)、玻璃幕墙、特大窗台等“环保设计”,可获豁免计算在发展总楼面面积,却又可当建筑面积发售,结果变相鼓吹了一个又一个“庙细灯笼大”、建筑面积高,但室内空间狭小的纳米楼,提高了卖价,成为发展商的生财工具。[2]

直至 2011 年,政府才立法规管,限制发水面积不超过 10%, 新盘须以“实用面积”而非“建筑面积”发售。屋宇署又颁布《2011 年建筑物消防安全守则》, 详细订下了开放式厨房的标准设计要求, 发展商只要跟足守则,便不必再就个别设计提交消防安全评估报告,开放式厨房的批则变得方便简易得多, 增加了纳米盘的利润空间,促使纳米楼遍地开花。

限呎限量政策
限呎限量条款下,个别地皮的住宅单位面积不可超出一定呎数,或不可超出一定数量,变相鼓励发展商兴建中小型单位甚至纳米盘,大单位数量减少。

纳米楼前景

研究显示,不少纳米单位业主在 3 年额外印花税的转售限期过后,便立即出售单位,甚至有10 年楼龄内的累积转手率达 8 成,已转手的单位平均持货期只得 3.48 年,可见纳米楼的市场,充斥大量投资者。又有研究发现,于 2013 年至 2018 年间,靠首置高成数按揭上车买 200 呎以下一手纳米盘的买家只占整体的 29.4%, 有足足 7 成多买家有能力付大笔首期置业。

以上只计算了楼换楼投资者,尚未计买纳米楼作出租用途的业主,相信两者相加后,占据了纳米楼市场需求的主要部分,显示很多买家视纳米楼为投资工具,而非自住居所。

2019 年按揭成数突然上调阻滞,似乎各界人士对纳米楼的买卖热情已被冲淡。

政府回应市民诉求

发展局在2021年12月30日公布2022年首季的卖地计划,公布下一个季度有一幅屯门住宅用地以招标形式推出,预计提供2,020伙,同时将会落实加入“限呎”条款,规定单位最细面积为26平方米,即大约280平方呎。[3]

视频

东张西望
上水迷你盘尚宜138呎户 细绝新界北区新楼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