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紫荆角斑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紫荆角斑病

紫荆角斑病
原圖鏈接

荆具有独特的芳香,繁茂的花序,鲜艳的花色,以及丰满而秀丽的姿态,现已成为园林绿化中不可缺少的花木,但紫荆常会受到一种病害的侵害,即紫荆角斑病。

基本信息

别 称:紫荆角斑病

多发群体:紫荆

常见症状:植株生长不良

病 原:尾孢属一种真菌

紫荆角斑病1
原圖鏈接

发病症状

紫荆角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由尾孢属真菌引起,主要发生在紫荆的叶片上,以菌丝体的形式在植株的病残体及落叶上越冬,第二年春季,分生孢子器会产生孢子,分生孢子借助风雨等形式,通过气流或枝叶的接触进行传播侵害。

26℃一般是菌丝生长最为适宜的温度,而18℃至27℃则是孢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故紫荆角斑病一般在7月至9月进入发病期。另外,上一年发病比较严重的地块,下一年发病一般也会比较严重。同时在连作,密植,通风不良,以及湿度过高的地块上,该病害发生也会更严重一些。特别是在雨季时,紫荆角斑病的发病会进入一个高峰期。大规模的发病常常会导致紫荆叶片枯萎,提早落叶。

一般会先从下部叶片感染紫荆角斑病,而后再逐渐向上蔓延和扩散。紫荆角斑病在发病初期时,叶片上会出现小病斑。病斑呈不规则的多角形,颜色一般为黄褐色。发病后期,病斑上会散生出暗绿色的粉状颗粒。随着病害加重,叶片上会布满病斑,直到整个紫荆叶片枯黄和提早脱落,严重影响苗木生长。[1]

病原

病原为真菌,紫荆尾孢(Cercospra chionea).病原菌为尾孢菌、粗尾孢菌两种。 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暗色菌科,尾孢属真菌紫荆尾孢。子实层生于叶面,子座发达,圆形,略呈淡褐色,突出叶面,直径20---50mm;分生孢子梗密集成束生于子座上,基部淡褐色,顶端色浅至无色,呈圆锥形,不分枝,隔膜0---4个,孢子梗8—50um×4-6um;分生孢子线形或圆筒形,直或弯曲,无色,基部平切或圆莆,稍窄,中部略宽,顶端钝,具1-6个,不明显,40-100um×4-5.5um。[2]   

发病规律

紫荆角斑病系半知菌类紫荆假尾孢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枝及落叶上越冬。翌年春天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气孔或伤口侵入。雨季为发病高峰期,大规模发病时常导致叶片枯萎,提早落叶。春、夏、秋三季均可发病。[3]

农业防治

(1)合理修剪,注意通风透光;

(2)秋季病落叶,集中烧毁,减少侵染源。

(3)加强水肥管理,注意营养平衡,不可偏偏施氮肥;

药剂防治

发病初可用农用链霉素2O0毫克/千克液;新植露素150~200毫克/千克液;DT杀菌剂500倍液;抗菌剂401的50O倍液;47%加瑞农600~80O倍液;77%可杀得500~800倍液,上述药之一,每5~7天喷1次,连喷3~4次。或进行喷粉尘防治:发病初期,可喷5%加瑞农粉尘剂,或5%防细菌粉尘剂,或5%滴涕粉尘剂。若角斑病和霜霉病同时发生,可喷12%乙滴粉尘剂(或用7%防霉灵粉尘剂+5%防细菌粉尘剂,比例是1:1),每亩每次喷1千克,用喷粉器喷,不加水,在走道上,将喷头向上(不能直接对准植株),使粉尘剂从空间飘下来。早上或傍晚进行,先闭棚、室,然后喷粉尘,喷完1小时后,可进行农事操作。隔7天喷1次,连续3~4次。[4]


相关视频

如何防治紫荆角斑病


一点植物学紫荆的果子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