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绿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绿岛
图片来自探索绿岛

绿岛,旧名火烧岛(亦称鸡心屿或青仔屿),位于台东市东方约33公里的海面上,面积16.2平方公里,由火山集块岩所构成的岛屿,因长年受风化及海水侵蚀,形成曲折多变的海岸景观。巍峨奇岩巨石、陡峭台地海岸、洁净的白色沙滩、翠绿草原、独特的海底温泉、嶙峋珊瑚礁裙、绮丽海底世界、以及丰盛的植物等优渥的条件,使得绿岛这个遗世独立的小岛,摇身一变成东部的海上乐园。[1]绿岛原先是原住民居住地,为台湾第四大附属岛,行政上属台东县绿岛乡。岛上居民以清朝中期从小琉球、东港移民而来的汉人闽南民系)为主。在戒严时期曾经是关押政治犯的所在,如今则是以观光产业闻名。在台东地区人口大量外移至西半部的形情下,绿岛及兰屿是少数人口呈现正成长的乡镇,而且以每年2%成长。

历史

绿岛于汉人移入之先,约于二千年前之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金石并用时期,已有人类定居,由岛上史前遗址发现之大量石器如石网坠、陶片、石斧等先民遗物中,可知当时人类活动已颇活跃。日本人类学家鹿野忠雄认为绿岛史前人类与台湾东海岸之阿美、卑南、噶玛兰、凯达格兰等族有密切往来之关系。由出土及各族文物考证,与各族传说,已可略知一、二。据鹿野氏云:“火烧岛北自加走湾(今长滨)南至阿塱卫(今大武),晴天时均可望见”,“阿美族、卑南族谓该族与火烧岛有关系,有一部份则认为祖先是火烧岛移居的,称呼火烧岛或Sanasai或其似音”,“台湾北海岸之噶玛兰族,凯达格兰族有其祖先来自火烧岛之传说。”,“阿美族称火烧岛为Sanasai或Sanayasai。‘海岸群阿美族亦称之为Vasai或Navasayan等’。阿美族固非单一族群,其祖先发祥地传而有差异,惟皆认为其祖先来自红头屿、火烧岛。尤以加只来、麻荖漏两社(均在成功镇境),确认火烧岛为其故乡。名考古学家台湾大学宋文薰教授,亦时类似之推论,据称“居于与绿岛对峙的台东地区之卑南族,本身并无此类传说,而仅其小群举行有关绿岛之祭祀而己。”

  汉人迁入,根据史籍考证汉人入垦绿岛,初期应在清乾隆至嘉庆初年,小琉球人士为伐木或捕鱼往还于屏东与绿岛之间,嘉庆八年(西元1803年)陈必先率各姓族人30馀人自公馆登陆搭寮定居,是为汉人正式入垦绿岛之始,之后先民陆续迁入,自公馆向西开垦楠仔湖、柚仔湖、大湖;向南开发柴口、中寮、南寮,聚落逐渐形成,到了清道光年间草山埔、海参坪、龟湾等地也相继开发之后,全岛拓垦就此完成。[2]


地理环境

绿岛位在台湾东南方的太平洋海域,约位于东经 121 度 30 分,北纬 22 度 42 分,距离台东 33 公里,海岸线长约 20 公里,全岛而积约 16 . 2 平方公里,为台湾第四大岛,仅次于澎湖本岛、兰屿、渔翁岛,面积会随涨潮、退潮时有些许增减。 全岛以海阶台地为主体,经侵蚀切割而成平缓的丘陵地形,其与海岸地区则以高落差之险峻陡崖相接。火烧山为第一高峰,海拔 280 公尺高,紧临龟湾鼻;阿眉山位于中央, 276 公尺高,两者都是火山口遗迹。岛上河川短促,较著者仅流麻沟溪。海岸则丰富多样,有海蚀平台、海蚀洞、海蚀门、海蚀沟、海崖等地形和岬湾海岸等各种样貌的海岸;不仅如此,多层的海阶、整片的裙礁海岸及砂质海滩、沙丘也是一特色。[3] 受到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绿岛正以每年八公分的速度旋转、移向台东,约五十万年后绿岛就会在台东市位置连接。


绿岛监狱

国防部绿岛感训监狱,设立于1972年至1987年,隶属国防部,位于今台东县绿岛乡公馆村将军岩20号(同保安司令部新生训导处旧址:公馆村6邻流麻沟15号,现为白色恐怖绿岛纪念园区),占地约两公顷。绿岛感训监狱系因台东泰源监狱爆发“泰源事件”,而于绿岛当时已停止使用的“新生训导处”西侧规划兴建一新式监狱,为一九七○至八○年代戒严时期专供执行重刑及案情特殊之叛乱犯的监狱。

绿岛四面环海的特殊地理环境,故在日治时期1911年至1919年(明治四十五年至大正八年)为隔绝犯罪者即在此设立“火烧岛浮浪者收容所”,让犯人放牧为生,因逃脱困难而自生自灭。 战后,国民政府在绿岛分别设立三处监禁矫正机关:

“新生训导处”:隶属保安司令部(后改制警总),设立期间为1951至1965年,位于绿岛公馆村,另称“庄敬营区”,专门用作囚禁和思想改造政治犯之用。于1965年至1991年另设立一处“警备总部感训第三总队”,1991年至2002年改作“绿岛技能训练所”(另称进德山庄),主要收容给予强制工作的累犯施行职能训练。 “绿岛感训监狱”:隶属国防部,设立期间为1972年至1987年,位在新生训导处同址的西侧,另称“绿洲山庄”,主要关押景美看守所和台东泰源监狱的政治犯。 “绿岛监狱”:隶属司法行政部(后改制法务部),设立期间为1972年迄今,位于绿岛乡中寮村(现改制为法务部矫正署绿岛监狱),另称“崇德山庄”,主要收容一清专案及治平专案的重刑犯和帮派流氓份子,绿岛亦称“恶魔岛”,即以此得名。


绿岛感训监狱属典型的高墙封闭式监狱,背山临海,监舍称八卦楼,呈十字放射状,采宾州式监狱的设计,便于中央监控管理。监舍共四栋,一栋两层,分为八区,各有大小牢房52间,多数受难者拘押在一楼,二楼则用来关押身分特殊者。监狱有四个放封区,另有戒护/医疗室、独居房、厨房、仓库、禁闭室,并于行政大楼设有亲友面会室。

1972年绿岛感训监狱竣工后,便从景美看守所、泰源监狱押送第一批三百多名的政治犯移监至此,而押解至绿岛感训监狱的叛乱犯,多为经宣告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者。囚禁人数最高多达五百人,郭振纯、锺谦顺、蔡财源、柏杨、黄英武、陈映真、柯旗化、陈三兴、陈三旺、陈明发、杨碧川、魏廷朝、施明德、吕秀莲等人都曾被关押至此。

绿洲山庄羁押的为白色恐怖时期的政治犯,包含不同立场的白帽仔(推动台独)跟红帽仔(推动社会主义统一),著名的受难者有柏杨、郭振纯、陈映真、柯旗化等人。根据口述,牢房为四坪大小,拘禁十人左右,由于空气潮湿,海风强烈,医疗设备缺乏,容易罹患关节炎等疾病,病逝狱中的有54人。“在那个时代,有多少母亲,为她们囚禁在这个岛上的孩子,长夜哭泣。”人权纪念碑上由柏杨所提的碑文,见证了遥远的“火烧岛”上,受难者被埋逝的岁月。


1975年蒋介石逝世后除实施全国大减刑,百名政治犯陆续以假释、提前结训、保外就医等名义出狱。1987年解除戒严,绿岛感训监狱尚存的三十多名政治犯移至中寮村的台湾绿岛监狱继续服刑,绿洲山庄改名国防部绿岛监狱,1988年移交警总绿岛指挥部。1990年5月5日,涉及邮包炸弹案的王幸男假释获准,坐满13年5个月的牢狱,跨出绿岛感训监狱大门,成为最后一位离开绿岛的政治犯,台湾的政治犯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1997年至2000年原址拨交法务部,作为绿岛监狱绿洲分监。

1997年起施明德等十六位立法委员提案,要求保留绿洲山庄并设置史迹馆。2000年法务部移交交通部观光局接办,2001年设立人权纪念碑,2002年12月10日绿岛人权纪念园区于世界人权日启用。2006年由交通部观光局移交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现改制文化部)接办,期间数度更名,2014年登录为文化景观类文化资产,2018年正式定名为“白色恐怖绿岛纪念园区”。

园区主要保留戒严时期的三个监禁空间:1951年至1965年的“台湾省保安司令部/警备总部新生训导处”(庄敬营区),1972年至1987年的“国防部绿岛感训监狱”(绿洲山庄),1965年至2002年的“警备总部感训第三总队/绿岛技能训练所”(进德山庄)。园区占地约32公顷,从绿岛乡公馆村的公馆鼻开始,包括将军岩、人权纪念公园、绿洲山庄、庄敬营区、进德山庄,直至燕子洞的第十三中队公墓,纪录历史变迁并体验空间转变下的人权发展。[4]

交通

绿岛与台湾本岛的运输方式有:

岛上的主要交通工具为机车,骑机车环岛一圈20公里,约1小时左右,岛上有相当多的机车出租店家,住宿的民宿会提供汽油(另一个租车会提供汽油的离岛是小琉球) 绿岛唯一的加油站位于南寮村,营业时间为08:00-17:00,请注意晚上不营业,夜游的旅客须注意。

岛上交通安全,故可骑乘自行车。

绿岛乡主要道路为环岛公路,编为东90。已铺有柏油路,没有红绿灯

旅游

  • 朝日温泉:台湾罕见的海滨温泉,常有游客前往泡汤煮食。
  • 哈巴狗岩:形状很像哈巴狗的岛礁 ,趴在太平洋上 , 仿佛守护著绿岛。
  • 绿岛灯塔:在机场之北方,可骑机车去参观。在本岛台东可看到其亮光。
  • 过山古道:早期尚未有环岛公路前南村与公馆村温泉聚落两地民众来往的重要道路,现已辟建为健行步道。
  • 绿岛人权纪念园区
  • 观音洞:在清朝发现此石灰岩洞,洞内有座石笋,高约120公分左右,形态酷似观世音菩萨,乡民膜拜至今已数百年之久。其观音是背向信众的,须以反射方式拜拜,所以庙方在前方放置一片不銹钢片。
  • 海参坪
  • 夜访梅花鹿:自从开设私立鹿场之后,野生梅花鹿之数量开始减少很多。
  • 津田氏大头竹节虫:此为特有种之昆虫,在鹿场门口前的林投树林中生长,植食性以林投的树叶为食,有保护色需耐心观察寻找,不可抓下来玩,以免触法。当地保育员曾试放养在其他地区的林投树上,结果都不成功。此虫受到干扰时,会分泌一种像薄荷味的一种体液,还驱赶敌人,若虫会以自割的方式逃命,断掉的脚会藉著蜕皮,数次后会慢慢长回来。
  • 巨岩奇石:绿岛海滨有为数不少的石头,近年观光化后以其外形赋与其各式名称吸引旅客。包括[5]
    • 哈巴狗:原名外块石或放羊仔石,又称哈巴狗岩
    • 睡美人:原名石崎
    • 孔子岩:原名尾澳仔险仔
    • 牛头山:原名草山
    • 将军岩:原名石浮脚


参考文献

  1. 绿岛,交通部观光局
  2. 绿岛的自然环境与历史背景介绍,台东民宿-砂城小布,20110108
  3. 绿岛地质之旅,台湾网路科教馆
  4. 绿岛感训监狱,不义遗址资料库 国家人权博物馆
  5. 李玉芬、田辉鸿,2008,〈绿岛的地名与居民的维生方式〉,国史馆台湾文献馆60周年系列活动:《台湾地名研究成果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