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縹瓷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縹瓷是晉代人對青瓷的一種稱謂。晉代浙江溫州一帶的甌窯所產青瓷被叫做縹瓷。晉潘岳的《笙賦》中,有"傾縹瓷以酌雩"之句。縹瓷胎體細膩,呈色較白,白中略泛灰色;釉色淡青,透明度較高。縹,原是晉代一種淡青色的絲帛甌窯青瓷的顏色很像這種縹,故借縹以名瓷,稱為縹瓷。[1]

特色

「縹」是一種青白色,縹瓷是一種色調基本青白,但也常閃灰黃的瓷器。縹瓷胎體細膩,呈色較白,白中略泛灰色;釉色淡青,透明度較高。甌窯青瓷的顏色很像這種,故借縹以名瓷,稱為縹瓷。據考證,縹瓷可能是當時甌窯(窯址在今浙江溫州)生產的胎白中略帶灰色,釉色淡青的瓷器。清 藍浦《景德鎮陶錄》曰:"甌,越也,昔屬閩地,今為浙江溫州府。自晉已陶,其瓷青,當時著尚。" 「縹瓷」是甌窯青瓷中的上品,最早記載出於晉代潘岳《笙賦》中:「披黃苞以授甘,傾縹瓷以酌酃」。歷史上的記載說明縹瓷的顏色淡青或是淺青色。這種色澤是甌窯青瓷的代表,淺淺的透明釉泛著青色,也曾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可與越窯的青瓷媲美。清人朱琰在《陶說》中提到「後來『翠峰天青』於此開其先矣」、「是先越州窯而知名者也」。

「縹瓷」指的就是甌窯所產的青瓷,因其釉色如淡青色的絲帛而得名。這種瓷器具有胎骨細膩,釉層薄而透明,硬度高,瓷聲脆,造型秀雅的特色因而名聞遺蹟。 兩晉南朝,甌窯產品釉色淡青,晶瑩滋潤,被稱為"縹瓷";址仍在楠溪江畔的東岸、羅溪 等地。晚唐、五代、北宋,甌瓷胎骨細密,釉色光澤如玉,造型新穎活潑,並飾有蓮、荷、葵 、菊、卷草、牡丹等花卉圖案以及褐彩裝飾;窯址從楠溪江下游發展至今溫州市郊、瑞安、蒼南、泰順、樂清等地,以市郊的西山窯規模最大,窯場蜿蜒數里,產品淡雅晶瑩,頗負盛名。[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