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晴雯和袭人人物形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晴雯和袭人
在有关《红楼梦》的讨论中,袭晴之争的热度,一点都不亚于钗黛之争。
红楼梦中晴雯和袭人人物形象分析
宝玉显然很喜欢晴雯。当然,晴雯是丫头里最漂亮的一个。宝玉对晴雯似乎有些纵容,这常常让人有些不解。有人因此猜测:晴雯是宝玉最喜爱的丫头,在心目中的地位可能超过了袭人。
在我看来,晴雯就是一匹没有上笼套的小马。而宝玉对她的纵容,就给她暂时提供了一片自由驰骋的天地。她就像个娇纵的小孩子,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而不知道去掩饰。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然、无雕饰,所以是“芙蓉女儿”。
但是,从精神上,她无法成为宝玉的知己。我想,宝玉欣赏晴雯,更多的,是因为他们俩是同路人。宝玉崇尚天然,不喜人工,而晴雯就是这样一个女孩。
当然,晴雯有不少毛病:心高气傲、口角锋利、脾气急躁。这同她的动人的美貌、青春的气息合在一起,给人一种耀眼夺目的感觉。“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亦是红楼中的一个亮点。这种纵情任性,亦给人一种畅快感。我想,很多人喜欢晴雯,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
而袭人呢,则更具一些成人的特征,处世比较温和、圆通、隐忍。她挨了宝玉的“窝心脚”,也不多说什么,这不禁让人有些怜悯。
袭人没有太高的理想。她的目标很实际,那就是做宝玉的屋里人。“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巩固了她在怡红院中的地位。她兢兢业业地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可以说是尽心尽力。若对贾府的丫头们作一个“业务考核”,那么袭人应该是数一数二的(不说她一定是第一,因为还有鸳鸯)。在生活上,宝玉是很依赖袭人的。
可是,在晴雯去后,一向“似桂如兰”的她,居然会说:“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还有一说,他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未免有些刺眼。可见,袭人也并非没有妒意,只是隐藏得比较深罢了。
关于袭人是否陷害晴雯这一疑案,目前似乎还没有达成一个共识。最初,和宝玉一样,我是怀疑过袭人的。因此,对袭人犹为不喜。后来,看到一些为袭人所作的辩护,亦感此说尚有疑点,对袭人的恶感也因此减了不少。
袭人更像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小人物:所追求的东西,看起来是那样的微不足道。但就是这样,仍然是认认真真、忍辱负重、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当然,这样的人生,未免少了一点光彩。晴雯虽然早早夭亡,至少也曾经灿烂过。因此,我们心中隐隐想做晴雯,哪怕只是片刻的放纵。
在我看来,晴雯和袭人从内心来讲,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不过,一个是毫不掩饰自己的感受,一个是把它压在心底罢了。一个小人物,要想快意人生,简直是一种奢望。晴雯的失败就在这里。“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这就导致了她最后如彩云一般,消逝得无影无踪,只留下多情公子的一番牵念。
人常说“晴为黛影”,“袭为钗影”。黛晴的相似之处,在于风流(黛玉是“风流袅娜”,而晴雯之死为“夭风流”);而钗袭的相似之处,则在于娇艳(宝钗是“鲜艳妩媚”,而袭人是“柔媚娇俏”)。
不管怎么说,结果是风流散去,只留下花气袭人。其象征便是:怡红院中的海棠,“竟无故死了半边”。 可是,这“花气袭人”最后也去了。袭人后来嫁给了蒋玉函,终究与宝玉无缘。宝玉的身边,只留下了麝月。“开到荼靡花事了”,此为“三春”败落之时。[1]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颙之子(一说曹𫖯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