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红楼梦甄士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红楼梦甄士隐

《红楼梦》一开始就讲:“我虽不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话村言,敷演出来,……故曰‘贾雨村’云云。更于篇中间用‘梦’‘幻’等字,却是本书本旨。”

又说:“这东南有个姑苏城,……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年过半百, 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唤作英莲,年方三岁。”

先不用讲具体的情节,却首先声明自己讲的,写的故事,没有什么真的。时间、地点、人名、人物等所发生的事情均是虚拟的,并不存在,可信可不信。唯有“梦幻”才是确实的。可那不过是场梦幻而已。读者不必相信,更不必去追根溯底。姑且当成“喷饭供酒”,“可破一时之闷……把此一玩”罢了。

红楼梦甄士隐人物形象分析

事实果真这样吗?果真都是假话村言,梦幻的东西吗?作者又祭起了文字魔术:在十里街有个仁清巷,巷内住一家人,主人叫甄费,字士隐,老婆是封氏,女儿叫甄英莲……一连串谐音藏字谜游戏,应声而出。甄费系“真废”,甄士隐系“真事隐藏”。封氏系“疯事”。甄英莲,系“真应可怜”。仁清巷系“人情巷”。葫芦庙系“糊涂庙”。此外甄士隐的家人名霍启,实系“祸起”。丫环娇杏,实系“侥幸”。而大荒山,实系“大谎山”。无稽崖实系“荒诞无稽”,青埂峰,系“情更疯”。至于假话村言的贾雨村,名为贾化,系“假话”,字时飞,系“实非”,雨村系“村语”而已。这好像在表演一种文学猜谜活动。十分有趣,却并非认真,可恰恰是在猜字谜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许多并非梦幻,绝不是虚妄的众多真实。很多深层的东西,隐隐约约,躲躲闪闪的藏在这些文字后边时隐时现,不能够一眼看见,不会马上明白。这便更加引发了人们的好奇、兴趣,去探索,去反复阅读、思考——这恐怕才是作者的真实意图。

不管是用假话去敷演真情、真事,还是真实中掺杂虚幻、梦言。总之是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可是, 甄士隐先生还是有名有姓,有妻有女,住在“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姑苏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一所宅院中,家有一些地产,也有积蓄,生活殷实,经济中上等。虽不是高官富贾,却也不愁吃穿,是当地望族大户。只是人丁不甚兴旺,仅有一个女儿英莲,届时才三岁,是甄士隐掌上明珠。

甄士隐属城市市民阶层,家有丫环、奶母、仆人,生活充裕。更可贵的是“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以观花种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的人物。”(第一回)显然,甄士隐喜欢有文化肯上进的人,也极有慈善心肠。他看到一个窘困的,有知识、气度不凡,却蜇居在破庙之中的青年,每天上街“卖文作字为生”,便暗生同情,常与交往,渐渐熟悉起来。才知道这个名叫贾化字雨村的青年,祖籍湖州,客居苏州,也是仕宦之后,生于末世,家业衰落,祖业丧失已尽,人丁凋凌,仅剩一人。虽然家境不好,寒衣贫窘,却“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方腮。”此人知书达礼,又有远大抱负,所以他更为赏识,常邀到自己书房交谈,逢年节更单独备下酒席,请到家中,关怀备至,体贴甚微。

虽然内心“每每有意帮助周济他”又怕伤贾雨村的自尊,所以总没有机会公开表示。八月十五,天高月圆之时,甄士隐一心惦记流落在外地,孤独一人的贾雨村,又请他到家中吃宴赏月。这时贾雨村吐露了要想进京赶考,只是囊中羞涩,缺少费用的心情。甄士隐当即“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送给他,还为他在京城的住处,而专门写下推荐信两封。正因为依靠了甄士隐的无私帮助,贾雨村考上了进士,当上了县官。

不言而喻,甄士隐的确是个爱才、悯贫的好心人。但好人并非有好报。贾雨村走后半年,到了元宵佳节,家人霍启抱女儿英莲去观看社火花灯,不小心,把小主人英莲丢了,当他解小便的一会儿功夫,放在一家门槛上的英莲被人贩子抱走,踪影全无。过了两个月后,一场大火,把全家烧得干干净净,只好搬到乡下田庄去住,但由于连年灾害,匪盗横行,官兵围剿,乡下也难以安身。出于无奈,把乡下的田庄卖掉,携妻子和两个丫环,投奔岳丈家中。到了岳父家甄士隐由于不习惯家务,又遭岳父白眼奚落,很快便穷下来。此时心灵的打击,失女的痛苦,生活的贫困,加上连岳父家都歧视嘲讽的境遇,一向闲云野鹤,诗文酒赋的中产阶级甄士隐,也被压垮,再也休闲潇洒不起来。“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暮年之下,那禁得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了那下世的光景来。”最后,这么一个与世无争,一心向善的乡宦,悲观厌世,终于决心远离这个令他痛不欲生的尘世,出家去了。他一生和善待人,从不害人,命运却一再捉弄他。恶运总是找到他,失去爱女,大火毁灭他宁静的生活,乡间也得不到安全,岳父也唯利是图,冷嘲热讽。年纪已长,疾病缠身,自己竟没有任何力量去挽救和改变,人生苦短,苦难何其多!他绝望悲观,弃世出家则无法避免。

甄士隐消失了,正如他帮助拯救了一个贫困潦倒的青年贾雨村,还没有得到任何消息前,他便早早离开了曾让他热爱适应的天堂苏州,飘飘然而去,消失得无影无踪,如同他那不幸的女儿英莲一样。那么这个甄士隐的人生故事,究竟有多么真实成分,又有多少虚构的东西呢?“真事隐”,有什么真事,被隐藏在里面?故事中又有多少假话村言,谁又能择别得清?分辨得明呢?甄士隐的妻子找不到丈夫,哭个死去活来,只得和旧日的两个丫环,一共三人“日夜作点针线,帮着父亲用度。”

后来这丫环中的一个名叫娇杏丫环,还被甄士隐要走当小妾。只剩下封氏和一个丫环,生活更为凄苦。一个好端端的殷实家庭不到一年,便完全破败跨掉。物是人非,这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是命运倒霉,还是社会动乱?这些谁也难以讲清楚。

唯一清楚的是在甄士隐慷慨无私的资助关怀下,贾雨村走上了一条为官富贵之路。对这样的恩人和恩人的女儿,贾雨村会用怎样的态度来回报呢?他是饮水思源,以德报恩,还是忘恩负义,以怨报德,落井下石,狼心狗肺呢。这便是贾雨村这种“没天理的”“饿不死的野杂种”(平儿语)的品行,与甄士隐没有关系了。

真正有关系的是通过甄士隐,贾雨村走上了当官为政的道路。并结识了林如海、林黛玉,又转而进入了贾政、贾赦的政治圈子。另一个便是通过甄士隐的女儿英莲的被拐案,被卖案,而结识了薛家、王家,同样转而深入了荣国府,再次巩固了与荣国公、宁国公的政治集团的地位,为他自己更大的政治野心,更高权力的施展,提供了渔网般的维系。

唯一共同处,就是他两次有机会报答甄士隐的深情厚意,可是两次他都残忍的把这种恩情踩在脚下,毫无廉耻和怜悯之心,本可派人去寻找英莲,他光说不做,反娶走了封氏相依为命的娇杏。第二次当英莲已有下落,证据确凿,他本应救甄英莲,交还给她的母亲封氏,结果他仍循私枉法,把英莲推向火炕,这便是这种政客野心官僚的道德准则和为人标准。

通过甄士隐不幸的人生,人们看到是一个善良、中庸、与世无争的好人命运。而那些“徇情枉法”,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反而平步青云,得势、得利、得意。这样的社会,这样的世道,这样的腐败,应当维持下去吗?不应当改变吗?这或许是作者真正打算告诉人们的意思。<ref红楼梦甄士隐人物形象分析</ref>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颙之子(一说曹𫖯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