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汁乳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红汁乳菇 |
中文学名:红汁乳菇 拉丁学名:Monotropa uniflora L. 别称:枞菌 门:真菌门 纲:层菌纲 目:伞菌目 科:红菇科 属:乳菇属 |
红汁乳菇又称枞菌,为野生珍贵食用菌。过去由于信息闭塞,它被国内一些书籍误称为松乳菇,实际上两者外形,特别是乳汁颜色差别较大。 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dake Tanaka)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红菇科乳菇属,俗称美味松乳菇、雁鹅菌、枞树菌、松菌,在美洲、欧洲和亚洲均有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也有分布。[1]
目录
形态特征
菌盖扁半球形至扁平下凹或中央脐状,宽4~ 10cm,肉色,淡土黄色或杏黄色,有色较深的同心环带,伤渐变蓝绿色,光滑,湿时黏。菌肉粉红色。乳汁桔红色渐变蓝绿色。菌褶延生,橙色或杏黄色,稍密,分叉,伤变蓝绿色。菌柄近柱形,往往向下渐细并略弯曲,长2.5~6cm,粗1~3cm,与菌盖同色,中空。孢子印带黄色,孢子无色,广椭圆形,有网纹。
生长环境
枞菌是一种典型的菌根食用菌,在它的生命周期中离不开马尾松等松类树种的活体。即两者互相依存,形成奇妙的共生关系。正是借助这种特有的共生作用,枞菌能通过马尾松根系获得必需的有机营养、生物激素,进而生长出独具风味的子实体。离开马尾松,枞菌便无法形成。反之,马尾松也必须与枞菌等菌根菌共生,才能在严酷的环境下正常生长。
红汁乳菇在每年的春(3~5月)、秋(9~11月)两季出菇,春季多发生在4月,时期较短、发生量较少;秋季多在10月,时期较长、发生量较大,这主要是因为在秋季雨量增多、气温温和、湿度较大,是出菇的有利环境。红汁乳菇出菇的早、晚还受到所在地区的土壤成分和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
分布范围
在我国,红汁乳菇主要分布于安徽、台湾、广西、河北、云南、福建、广东、四川、贵州、湖南、西藏、吉林、河南、辽宁、江苏等地。
物种价值
食用价值
红汁乳菇味道较好,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是一种食、药两用的经济真菌,与其他植物性食物相比,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等特点。红汁乳菇的粗纤维含量很高,由果胶类物质构成,大半混以几丁质。多糖、粗纤维、粗蛋白含量高于其他常见食用菌子实体,亮氨酸、苯丙氨酸的含量和矿质元素 Zn、Mg、Fe 的含量也高于其他常见食用菌子实体。红汁乳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粗纤维、氨基酸、多糖和矿质元素。
经济价值
每到红汁乳菇产菇季节,产地常有万人寻觅、千人贩卖的盛况。如今,新鲜的红汁乳菇在长沙每千克已卖到100元,上等品最高售价每千克160元。
半人工栽培
栽培基地选址
选择没有松科、壳斗科植物的荒坡荒地或杉木的采伐迹地、废弃果园、茶园等作为红汁乳菇栽培基地。有条件的可选择离水源较近的地段,方便灌溉的缓坡地,建立滴灌或喷灌系统。
生物防护设施建设
基地周边要留出约2米宽地带用于栽植马甲子防护绿篱。并根据地形地势设置杨梅、木荷等防火绿篱。
地表处理和整地
清理好林地内的所有杂草和灌木,最好能用打碎机将灌木、树枝等打碎后铺于林地。树蔸尽量人工挖起后曝晒、粉碎。按2米×3米或2.5米×2.5米的株行距,做好内倾式鱼鳞坑,坑大小为40厘米×40厘米×30厘米。即内低外高,便于集水防旱。并铲除坑周表层土,进行表土回填。
起苗和苗木保鲜
红汁乳菇菌根苗最核心的结构是根部众多的菌根单位。如果是裸根苗,起苗时,要深挖苗床土壤,尽可能保护完整活根体系,去掉根系附着的过多土后,用稻田土或塘泥调成泥浆粘裸根系,沥干后,用塑料袋分装,每袋装100株或50株。扎紧根系,以防止运输途中水分散失。运输和暂存时,应将苗安置于避光阴凉之处。起苗后,宜在3日内栽植完毕。如果是容器苗,则可在将苗运到栽植现场,去掉容器后,直接栽紧即可。
栽植
冬季初春,根据天气状况,选择雨(或雪)后初晴时集中栽植。准备好20多个不透水帆布背袋(或彩色厚壁塑料袋),长30~35厘米,宽35~40厘米,厚15~20厘米,用于栽培者随身携带菌根苗。栽植按照“三培两踩一提苗”的方法操作,关键是保护根须,栽后锤紧根周土壤,最后覆盖一层松土。栽培过程中做好现场监督。
抚育
每年4月10~20日,对林地进行一次全面抚育,主要是刀抚,清除妨碍松苗生长的新生杂草和藤本植物。 每年7月20日左右,再进行一次刀抚。从第3年开始,对松树50厘米以下分枝进行贴干修枝,保证树体冠形健康,长势旺盛,后期主干明显,出材率高。 所有抚育过程产生的杂草或枝桠可就地均匀覆盖于树干周围林地,以起到保湿和防除杂草的作用。
水分管理
6~9月,连续干旱15天以上时,对有滴灌设施的区域内幼树实施灌溉1次。在秋季出菇前,如遇连续干旱,也宜进行一次浇灌。每次较集中的采收后,如果没有自然降雨,也应适当浇灌,使表土润透。浇灌时,应使水分成雾状,以保证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同步提高,且不产生地表径流,增强水分的利用率和有效性。
采收
采收季节一般每年有两季。一季为4月中旬至5月初,第二季为10月中旬至12月初。产菇时段气温一般为12~25度,最佳为14至19度;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为80%~95%,温差通常在10度左右。栽培基地一般2~3年后开始产菇,此后每年均有两次产菇期,产菇年份可持续30年以上。 采收时,准备好竹篮,下垫薄层松针。用戴薄手套的手指连菌柄处轻轻采摘菌盖直径2厘米以上的个体。如果发现个体连生有较小的子实体,则应用锋利的剪刀剪断菌柄,保留较小个体并让其继续生长,否则会影响产量。竹篮内堆放的子实体厚度不宜超过15厘米,应及时转运至专用透气包装盒内,集中外运或销售。
保鲜与加工
产量较大,一时难以迅速鲜销时,应考虑保鲜与加工问题。有一定规模的基地,可以配套建立配套低温保鲜库,或菌油加工库。已有比较成熟的保鲜技术可供使用。最长保鲜时间可达15天至10个月。
参考来源
- ↑ 红汁乳菇种植好了,被称作农民的“摇钱树”,你了解吗?, 百家号,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