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约翰·雅各布·巴耳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约翰·雅各布·巴耳末
英文名 ohann Jakob Balmer
出生 1825年5月1日
瑞士洛桑
逝世 1898年3月12日
国籍 瑞士
教育程度 柏林大学
卡尔斯鲁厄大学
职业 数学家物理学家
知名于 建立了氢原子光谱波长的经验公式

约翰·雅各布·巴耳末(Johann Jakob Balmer)瑞士数学家、物理学家。 主要贡献是建立了氢原子光谱波长的经验公式——巴耳末公式。为纪念巴耳末,月球表面的一个环形山也以[1]

巴耳末1825年诞生在瑞士洛桑,是家中的长子。大学时期曾留学德国的卡尔斯鲁厄大学和柏林大学,[2],1846年回到瑞士,担任中学时期的母校巴塞尔中学的[3]

1849年巴耳末以关于摆线的论文在瑞士巴塞尔大学获得[4]

1859年起在瑞士巴塞尔女子中学担任[5]

1865年到1890年期间兼任瑞士巴塞尔大学讲师。

1868年和克里斯廷(Christine Pauline Rinck)结婚,先后生育了6个孩子。1887年巴耳末出版了一本专著《投影几何学教程》。1898年在巴塞尔逝世,终年73岁。

约翰·雅各布·巴耳末 - 人物简介

  • 1825年诞生在瑞士洛桑,是家中的长子。大学时期曾留学德国的卡尔斯鲁厄大学和柏林大学,攻读数学,
  • 1846年回到瑞士,担任中学时期的母校巴塞尔中学的工程制图教师。
  • 1849年巴耳末以关于摆线的论文在瑞士巴塞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 1859年起在瑞士巴塞尔女子中学担任数学教师,
  • 1865年到1890年期间兼任瑞士巴塞尔大学讲师。
  • 1868年和克里斯廷(Christine Pauline Rinck)结婚,先后生育了6个孩子。
  • 1898年在巴塞尔逝世,终年73岁。

科学研究

巴耳末在巴塞尔大学兼任讲师期间,受到该校一位研究光谱的物理学教授哈根拜希(E.Hagenbach)的鼓励,开始试图寻找氢原子光谱的规律。

当时氢光谱见光区波段的4条谱线已经过埃姆斯特朗等人的精确测定,通过观测恒星光谱也发现了紫外波段的10条谱线,然而它们波长的规律尚不为人所知。

巴耳末从寻找可见光波段4条谱线波长的公共因子和比例系数入手,否定了将谱线类比声音的思路。

受投影几何的启发,巴耳末利用几何图形为这些谱线的波长确定了一个公共因子,写出了巴耳末公式

巴耳末公式计算出的波长与实际测量值的误差不超过波长的1/40000,吻合得非常好。随后巴耳末又继续推算出当时已发现的氢原子全部14条谱线的波长,结果和实验值完全符合。

1884年6月25日,巴耳末在巴塞尔自然科学协会的演讲中公布了这个公式,同年又将其发表在当地一个刊物上,

1885年又刊载在《物理、化学纪要》杂志上。几年后,巴耳末又发表了有关氦光谱和锂光谱的各谱线频率之间的类似关系。[6]

所获荣誉

巴耳末原为一名默默无闻的数学教师,直到年届60岁才取得重要的成就,被视为"大器晚成"的代表。他的事迹也因此为人们所称道。巴耳末对于原子光谱的工作,特别是巴耳末公式的建立,对近代原子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巴耳末公式是一个经验公式。它对原子光谱理论和量子物理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为所有后来把光谱分成线系,找出红外和紫外区域的氢光谱线系(如莱曼系、帕邢系、布拉开系等)作出了楷模,对N.玻尔建立氢原子理论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为纪念巴耳末,人们把氢光谱中符合巴耳末公式的谱线系命名为巴耳末系。月球表面的一个环形山也以他的名字命名.[7]

文献来源

  1. 他的名字命名
  2. 攻读数学
  3. 工程制图教师
  4. 博士学位
  5. 数学教师
  6. 约翰·雅各布·巴耳末名人简历2019-01-05
  7. 巴尔末公式,360搜索2019-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