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纸上谈兵(汉语成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汉语成语
图片来自 天奇生活

纸上谈兵[zhǐ shàng tán bīng]

纸上谈兵(拼音:zhǐ shàng tán bī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纸上谈兵”原指赵括熟读兵书,却不能活用,后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在句中可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基本信息

成语出处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nàn),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jiàng)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耳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如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后世以此故事作为历史典故,总结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

成语故事

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他从小就学习兵法,谈及军事。他曾与父亲赵奢谈论军事,赵奢挑不出他的毛病,但也不曾夸赞他。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缘故,赵奢说:“战争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赵括却把它说得很简单。赵国不用赵括为将还好,如果用他为将,必使赵军遭受危难。”

公元前260年,秦国与赵国在长平激战,双方总计出动兵力超过百万。赵军首战失利,主将廉颇下令固守。廉颇深知赵军实力偏弱,不可与秦军硬拼,他依托有利地形,命令士兵固守营垒,以消磨秦军的锐气,然后伺机反攻。

秦、赵两军在长平僵持了好几个月,赵国渐渐难以负担大军的粮草费用,赵孝成王迫切希望速战速决。他认为廉颇坚守不出是因为胆怯,几次命令他主动出击。秦国得知此事,就派人到赵国散播谣言,声称秦军最怕赵括,如果赵括统领赵军,秦军一定不能抵挡。赵孝成王信以为真,立即撤了廉颇,命赵括接领所有职权。

廉颇一走,赵括便照着他从兵书上学到的兵法干了起来。他不看当时的实际情况,便照着兵法上说的去做。他先是把廉颇所筑的星状营垒合并成一个大营,随后又颁布了这样一条军令:秦兵若来,要奋勇当先,猛打紧追,不胜不回。回者,斩!赵括刚刚布完兵,秦将王龁便带着三千人马前来叫战。赵括出万人迎战。敌寡我众,一回合不到,秦军便大败,望风而逃了。旗开得胜,赵括高兴得手舞足蹈,赶紧写信把捷报传回了邯郸。赵王听闻也非常高兴,觉得用赵括为将果然没错。这边赵括欣喜之余,又派人到秦营去下战书,结果王龁不但不来迎战,反而退军十数里。“秦军是怕我了。”赵括得意地想。于是命令军吏宰牛杀羊,犒劳军上,并传令:“来日大战,一定要先擒王,显一显我们赵军的威风!“

然而,赵括哪里知道,此时此刻,他已身处秦军的天罗地网之中。为了歼击秦军,赵括天刚微明就整军出发,才西行五里路,就碰到了秦军。霎时间,战鼓雷鸣,两军交战。秦军先派了两员大将出战,这边赵括也派了两将迎战。才一照面,秦将就败走了。赵括乘胜追击,追了约十余里后,来到一座秦营跟前。赵括传令猛攻秦营,但连攻数日,秦军坚守,牢不可破。赵括就让人催调后军,想再来一次硬攻。但是这时,他接到消息说后军己被秦将引兵冲散,不能前来。与此同时,这边秦营中冲出许多秦军大喊着把赵括团团围住了,并大呼道:“赵括你中了我白起将军的计了,还不赶快投降!”一听“白起”二字,赵括不禁心中一惊,赵括既无粮草,又无救兵,腹背受困,四十五万赵军在坚持了三个月后终于全军覆没,赵括本人也在战乱之中被乱箭射死。

赵王接到消息,痛悔不已。他本想治赵括全家的罪,但因赵母有言在先,便没有再追究了。赵国经此一役,国力日渐衰落,后终于被秦国吞并。

成语寓意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往往形容的是只会嘴上说,但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常言道,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这就需要遇事多思考,不张扬,少开口讲道理,多动手做事情。赵括书本上的内容倒是背得滚瓜烂熟,可是没有实际的经验,所以一遇到需要实际操作的情况,他就立刻没有了方向,成了一只无头苍蝇。

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说过,理想的实现只靠干,不靠空谈。确实,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只是空谈理论,空讲方法,高谈阔论。只有按照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才能高效率地完成好事情,这样学到的知识才真正发挥了效用。做事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不注重实践经验,只会空谈理论,“纸上谈兵”那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一败涂地。而作为一个管理者如果不能做到人善任,而是被夸夸其谈的人所谜惑,导致决策错误,那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1]

成语用法

成文用法:“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在句中可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运用示例

  • 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三:“今日动笑纸上谭兵,不知纸上之功,即有深浅,有一二分之见,有六七分之见,有十分之见。”
  • 老舍《四世同堂》三四:“书生只喜欢纸上谈兵,只说而不去实行。”
  •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通常他是无时无刻不在谈着发财的门径的。但多半是纸上谈兵的谈话,只图口头上快意,决不想到实行。”
  • 清·曹雪芹《红楼梦》76回:“现有这样的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 清·曾朴《孽海花》6回:“一面又免不了杞人忧天,代为着急,只怕他们纸上谈兵,终无实际,使国家吃亏。”

汉英成语翻译

【纸上谈兵】be an armchair strategist 比喻只会大发空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例:他所提出的计划、理想,都不过是纸上谈兵,没有实现的可能。Speaking as an armchair strategist, hisideas and plans will never come to anything.

“纸上谈兵”别解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故事,想必是家喻户晓,寓意坐而论道,空谈兵法。但谈本身未必是错,关键是不要空谈、不要谈的古板、不要谈的不切合实际。

谈出专注的思考研究。兵者,诡道也。应对诡道,应当善谈。多为训练而探索,谈才能谈出兴训之法;多为实战而研究,谈才能谈出打赢之策。伊拉克战争为未来战争提供了一个例证,但未来战争是不是就是这样的?显然不全是。所谓“濯足再入,已非前水”,上一次战争的典型经验也许成为下一次的教训。如果我们的思维仍然定格在过去的“典型”上,就会吃惊地发现,那些传统的“攻城略地”战法在信息化战场上已经成为历史的遗容。谈信息化战争应避开表象,深入本质,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在找特点、找规律、找趋向上下功夫。拿破仑有一句用血与火浇铸的格言:“永远别以为对手是比你蠢笨的。”两军对垒,必然各自竭尽心智制敌。谈作战对手应把问题想得复杂一点,把后果预测得糟一点,把困难预想得多一点。就是要在谈的过程中,思考当前训练究竟像不像打仗,训练与实战的要求究竟差多远?现有的对策究竟行不行等关乎“打赢”的细节问题。 [2]

谈出务实的实践探索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践是谈的基础,谈根植于实践,离开实践谈就是“绣花枕头”“三脚猫功夫”,空谈理论、空发议论、空述观点可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海明威笔下《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曾说:“与其期待好运气的到来,我宁可把现有事情做到家”。谈既要敢疑,还要善思,更要践行。谈练兵之道,就是要按照“仗在什么环境下打,兵就在什么环境下练”“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的要求,摒弃以往打静态之敌、打规则防御之敌的用兵习惯,跳出打堂堂之阵你攻我防你防我攻的思维习性,面向信息化战场搞研究,针对部队作战任务抓演练,着眼现实潜在强敌练招法,常抓对抗性训练,多搞检验性演习,使实战化训练常态化。这样谈才能谈出实践的新观点、实战的新思维、作战的新理念。因此,谈练兵之道就是要在务实的实践中透视战争规律,超前思维,超前谋划,在运筹帷幄中论兵打仗。

谈出实战的活学活用。谈不能一味照抄照搬,也不能天马行空地空想,更不能云山雾罩,谈要结合实际提炼原创观点,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变。各级指挥员既不能作夸夸其谈之辈,也不能作逞匹夫之勇的“莽夫”,必须谋得实战之道,练强打赢之策。倡导谈的精神,就要有敢爱、敢恨、敢说、敢闯的性格,爱的是本职岗位,恨的是照抄照搬,说的是真知灼见,闯的是打赢事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