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模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經濟模型
|
|
|
是指經濟理論的數學表述。經濟模型是一種分析方法,它極其簡單地描述現實世界的情況。現實世界的情況是由各種主要變量和次要變量構成的,非常錯綜複雜,因而除非把次要的因素排除在外,否則就不可能進行嚴格的分析,或使分析複雜得無法進行。
通過作出某些假設,可以排除許多次要因子,從而建立起模型。這樣一來,便可以通過模型對假設所規定的特殊情況進行分析。經濟模型本身可以用帶有圖表或文字的方程來表示。
經濟學的研究是通過對社會各種現象建立模型來進行的,通過一個模型,我們可以簡單地表示現實世界的情況。這裡的重點在「簡單」兩個字上。一個模型的力量在於能去除無關的細節,從而讓經濟學家把重點放在經濟現實的基本特徵上。在建立模型時,選擇正確的簡化方法具有一定的藝術。一般來說,我們要採用的是最簡單的並且能夠描述出我們正在考察的經濟狀況的模型,然後再逐步增加複雜的因素,使模型變得更為複雜同時也更符合實際。
定義
經濟模型是指用來描述所研究的經濟事物的有關經濟變量之間相互關係的理論結構。
內容
一個經濟模型通常包括:變量、假設、假說和預測等。
用途
經濟模型主要用來研究經濟現象間互相依存的數量關係。其目的是為了反映經濟現象的內部聯繫及其運動過程,幫助人們進行經濟分析和經濟預測,解決現實的經濟問題。
變量
1、自變量與因變量;
2、存量與流量;
存量是指某一時點所測定的量。如人口總數
流量表示在一段時間內變量變動的值。如人口出生數
3、內生變量與外生變量。
內生變量是指由經濟模型內部結構決定的變量。
外生變量是指由外部因素(如戰爭、自然條件等)決定,影響內生變量的變量。
假設
假設是經濟模型用來說明事實的限定條件。經濟學經常使用的術語就是「假設其他條件不變」 。
假說
假說是經濟變量之間如何發生關係的判斷。
預測
預測是根據理論假說對事物未來發展趨勢和變化的方向等作出判斷,它是在理論限定的範圍內運用邏輯規則演繹出來的結果。
建立
建立經濟模型的一般過程:
1、對經濟現實進行歸納,形成抽象的概念;
2、概括和總結概念間的相互聯繫和基本規律;
3、進一步地把概念符號化;
4、建立模型,對模型求解並對結果進行解釋。
數學模型
九個基本經濟數學模型:
1、邊際分析模型:邊際成本:設成本函數為:C=C(q) (q是產量)則邊際成本: 表示產量為q時生產1個單位產品所花費的成本。 邊際收益:設需求函數為P=P(q) (q是產量,P是價格)則收益函數為:R=R(q)=q﹒p(q)邊際收益為: 表示銷售量為q時銷售1個單位產品所增加的收入。邊際利潤:設利潤函數L=L(q)=R (q)-C(q) 則邊際利潤ML=L』 (q)= 邊際利潤ML=L』 (q)表示銷售量為q時銷售點1個單位產品的所增加的利潤。
2、彈性分析模型:需求價格彈性:設需求函數q=q(p),q是需求量,P是價格。則需求價格彈性:當價格上升百分之一時,需求量減少百分之一 ;當價格下降百分之一時,需求量上升百分之一 需求收入彈性:需求量是收入的(單增)函數,q=q(R),q是需求量,R是收入,則需求收入彈性當收入增加百分之一時,需求量增加百分之 ;當收入減少百分之一時,需求量減少百分之
3、最大利潤模型:設總利潤L=L(q)=R(q)-C(q)L(q)取得最大利潤的必要條件: L(q)取得最大利潤的充分條件:
4、最優批量模型:(其中:T總成本,Q為每批產量,S為產品的調整準備成本,A為全年產量)得
5、線性回歸方程:模型設變量x與y存在線性關係,y=ax+b,對n項實驗得n對數據(x1、y1), (x2、y2),………(xn、yn)。可求出則y=ax+b
6、線性規劃數學模型:1 2 1式稱為目標函數,2式稱為約束條件x1、x2………, xn稱為決策變量,滿足2式的一組變量值稱為線性規劃問題的可行解,使1式達到最大(小)值的可行解稱為最大解。
7、投入產出數學模型:投入產出表(略)產出分配平衡方程: (i=1,2,…...,n)投入構成平衡方程: (j=1,2,…...,n)是直接消耗係數設 則投入產出數學模型完全消耗係數: 有:
8、風險型決策數學模型:1期望值準則如果用A表示各行動方案的集合, N表示各自然狀態的集合, P是各狀態出現的概率向量, M是益損值的矩陣,即這時, 則決策實質就是求向量E(A)的最大元或最小元對應的行動方案。2決策樹方法決策樹方法:形式上採用了下觀的樹狀圖,實質還是對各方案的期望值比較。可通過案例說明方法的運用,此處不便寫出固定模型。
9、工序質量控制數學模型:由於工序質量控制的基本思想概念以及工序質量控制的方法、模型、具體的實際運用涉及內容較多,這裡不詳細給出。
模型史
18世紀魁奈的「經濟表」是經濟模型最早的形式;19世紀30年代,法國經濟學家古洛首次將需求理論寫成函數形式;到70年代,洛桑學派的瓦爾拉斯又用聯立方程來表述市場中的商品需求、供給與價格之間的關係。經濟模型的盛行是在20世紀30年代以後,計量經濟學的誕生,特別是凱恩斯《通論》的發表使得經濟模型被廣泛應用於經濟分析之中。到了現代,經濟模型已成為西方各國進行經濟預測和管理的重要工具,如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預測、制定和分析不同的經濟發展方案,並做出正確的決策,確定企業最適合的發展方向,實現管理現代化等,都可以藉助經濟模型來解決。[1]
參考文獻
- ↑ 一文讀懂web3.0數據存儲時代的經濟激勵模型 ,騰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