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网络的图片

绵(拼音:miá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 。根据现有材料,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也见于春秋著作《左传》。绵字属会意字,由帛和糸会意,表示取丝相连结成帛类物的意思,引申指如丝绵那样绵绵不绝,又引申指像绵一样单薄软弱。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绵

拼音; mián

繁体; 绵

部首; 纟

五笔; XRMH(86、98)

仓颉; VMHAB

郑码; ZNLI

字级; 一级

平水韵; 下平声·一先

总笔画数; 3+8

统一码; CJK 统一汉字 U+7EF5

四角码; 2612₇

笔顺编号; 55132511252

异体字; 绵

造字法; 会意字

结构; 合体字,左右结构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二下】【系部】武延切(mián)

聮微也。从系从帛。

说文解字注 联ࣁ�也。联者,连也。ࣁ�者,眇也。其相连者甚ࣁ�眇,是曰绵。引申为凡联属之偁。《大雅》:"绵绵瓜瓞。"传曰:"绵绵,不绝皃。"又引申为丝絮之偁,因其媆弱而名之。如《糸部》絮下云:"敝绵也",郑注《礼记》云:"纩,新绵也"是也。又引申为薄弱之偁。如淮南王安谏伐闽粤曰:"粤人绵力,薄材,不能陆战"是也。

从系帛。谓帛之所系也。系取细丝,而积细丝可以成帛,是君子积小以高大之义也。武延切,十四部。

广韵 武延切,平仙明 ‖ 绵声元2部(mián)

绵,精曰绵,麤曰絮。《说文》曰:"䏈微也。"又姓,晋张方以绵思为腹心。武延切。十七。

绵,上同。

【校释】绵思,原作"绵思",据钜宋本、四库全书重修本改。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部】 绵·康熙笔画:15 ·部外笔画:9

(mián)《广韵》武延切。《集韵》《韵会》弥延切。并音棉。《正韵》莫坚切。音眠。《玉篇》:新絮也。今作绵。《广韵》:精曰绵,麤曰絮。《释名》:绵犹湎,湎柔而无文也。《书·禹贡》:厥篚纤纩。传纩,新绵。《前汉·王褒传》:难与道纯绵之丽密。注:绵纩之密。

又《说文》:绵联,微也。《博雅》:连也,小也。绵绵长也。《诗·王风》:绵绵葛藟。注:长不绝之貌。又《大雅》:绵绵瓜瓞。疏:微细之辞。

又绵绵,详密也。《诗·周颂》:绵绵其麃。

又绵蛮,鸟声。《诗·小雅》:绵蛮黄鸟。

又绵犹弥漫也。《谷梁传·文十四年》:绵地千里。

又缠绵,犹绸缪也。《淮南子·主术训》:缠绵经冗。

又地名。《前汉·地理志》:广汉郡绵竹。注:绵水所出。

又姓。《孟子》:绵驹处于高唐。《广韵》:晋张方以绵思为腹心。

(miè)又《集韵》莫列切。音灭。弱也。

又《韵补》叶弥邻切。魏文帝《思亲赋》:痛弱条之眇眛兮,悲瓜瓞之绵绵。蒙屯险而自育兮,常含瘁而履辛。○按,《说文》在系部,今并入。

【未集中】【糸部】 绵·康熙笔画:14 ·部外笔画:8

《玉篇》《广韵》《集韵》并同绵。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纟"窄"帛"宽,顶部"纟"低,底部"帛"低。"纟",第二㇜(撇折)的横段在横中线,两个折点上下大致对齐。"帛","白"的第二笔竖在竖中线,底部在横中线上侧;"巾",首笔竖在竖中线,㇆(横折钩)的横段在横中线下侧。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