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翎子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翎子功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翎子功

外文名稱;LingZi work

基本功;戲曲表演

意思;舞動翎子的技巧

首創人;賈王女

翎子功是蒲劇特技之一, 戲曲表演基本功之一。 翎子,是插在盔頭上的兩根約五、六尺長的雉雞翎,除起裝飾作用外,還通過舞動翎子,作出許多優美的身段動作,藉以表現人物的心情、神態。翎子功,即舞動翎子的技巧、功夫,俗稱"耍翎子"。生、旦、淨、丑各行腳色都用,小生用得最多,故有"雉尾生"("翎子生")一行。插戴翎子的多為英武(如周瑜、穆桂英)、勇猛(如楊七郎)、慓悍(如典韋)或暴戾(如屠岸賈)的人物。[1]

基本功

擺翎:表演時,坐馬式(亦稱蹲襠式)正面站定,靠脖子的勁兒使頭部左右擺動,翎子一前一後呈大花飛旋,形如金蛇飛舞,狀似飄帶臨風。

甩翎:亦稱風擺尾。表演時,站丁字步或成坐馬式;雙手背抄,牙根緊咬,脖頸放鬆,頭部由慢到快,有節奏地前後甩動,兩根翎子在頭頂呈"S"形,此技用於表達人物興高采烈、歡喜至極的情緒。

豎翎:亦稱起翎或站翎。表演時,使彎垂的翎子在頭的點動中直豎而起。豎翎有左右單豎和雙豎兩種,多用於表現注視、凝望或憤怒等感情神態。

旋翎:表演時,收頜、含胸、雙翎前垂,然後,頭由左到右轉一圈,使翎子在身體周圍大旋一圈。也可左右連續運用。

掃臉翎子:用旋翎勁兒,使翎子從後至前橫掃對方面頰。在蒲州梆子《小宴》一劇中,呂布從背後戲貂蟬時,雙翎從其鼻下唇上間掃過,突出地表現了呂布的輕佻浮浪。

纏腰打燈花:即在甩翎達到高潮時,突然頭滾肩,使翎子由左向右纏腰大旋一圈,以收時的脆勁兒打台右前方所吊油燈的燈花。

產生與發展

翎子功產生與發展翎子功首創人賈王女(1864-1919),工小生,曲沃縣人。曾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在新絳梁升泰(乳名"梅隆")創辦的梁梅隆娃娃班獻藝。他天賦嗓音清脆,扮相俊俏,以生旦戲而馳名,他飾演《小宴》之呂布,想借翎子刻畫呂布挑逗和戲耍貂蟬,於是,瞞着戲班的人偷練翎子,雖然當時的翎子僅有四五尺,他終於練得使其能上能下,能彎能直,他用雙手扳翎,用翎尾在貂蟬嘴角一掃,將呂布的風騷與調情絕妙的表現出來。在此期間,培養出翎子功二代傳人黃鴻才。繼而又有舒全管(又名舒從錄),雖同出一源,但各有發展。 黃鴻才(1888-1926),工小生,萬榮縣南和村人,12歲偕弟鴻喜,投名小生賈王女學戲,為翎子功第二代傳人。黃的翎子功在未使用前向左、右兩邊下垂,然後再倒甩、順甩、矗立。他先後在侯馬"八條棍班"和汾城南賈村"來成班"從藝,在此期間,將此技傳授給亓俊美。1926在翼城擔子山村演出,因身患重病,班主為索取高價,強令登台,化妝後未及出場,即死於後台,年僅38歲。 亓俊美(1897-1967),工文武小生,祖籍山東萊蕪,後定居翼城,為翎子功第三代傳人。亓俊美文武皆能,表演動作幅度小,快捷麻利,剛勁有力;其唱腔嗓音脆,無雜音,他能戲甚多,在《風儀亭》、《小宴》一折中飾呂布,他身着蟒袍,頭戴翎盔,用翎子功的左擺、右攔、直立,翎子時而單鳳展翅,時而雙風齊飛,造型絕妙。把呂布飾演的活靈活現,刻畫出呂布的英武、驕矜和輕佻好色的性格。特別是呂布佯裝依桌而睡,當貂蟬上前呼叫時,其翎子即由腦後自然地豎起,此時的觀者無不為之喝彩稱奇。《中國戲曲·志山西卷》載:"亓俊美在《小宴》折子戲中之翎子技藝堪稱一絕"。亓俊美後又將其特技傳給其長子亓建生。1959年,晉南蒲劇院在翼城蒲劇團舉辦"翎子功"特技訓練班,參加訓練班的學員有:原臨汾蒲劇二團劉生志,其長子亓建生,萬榮縣蒲剛團林永民,稷山蒲劇團薛東元,芮城蒲劇團張玉芳(女),夏縣蒲劇團崔高升。 亓建生(1941-2001)。工文武小生,翎子功第四代傳人。在其父的言傳身教下,深得真諦,經自己長期勤學苦練,深琢細研,在其基礎上使他藝術去蕪存菁,不斷得到創新與發展,形成獨領風騷,獨有造詣的亓派藝術。他在《小宴》一劇中巧妙的運用一對翎子,做出單豎、雙豎、換豎、旋轉、曲鈎、大擺尾、小擺尾等各種優美的動作,以表現劇中人的憤怒、焦急、憂愁、煩惱、喜悅等各種心情。王允設計請呂布小酌,讓小女貂蟬前來陪伴,呂布等候良久不見貂蟬出來心中十分焦急,頭上的翎子呈現出"細柳分枝"、"飛燕展翅"、"鯉魚擺尾"、"銀蛇飛舞"、"飛雲盤花"、"鳳凰繞枝"等各種絕妙的程式,突然,貂蟬屏後咳嗽一聲,隨着呂布舉首探望,而支翎子竟神奇的直立起來,且靜止不動,觀者無不稱絕。此時,貂蟬姍姍而出,呂布見了這位絕代天仙,心中狂喜,頭上的翎子由雙豎變為換豎,左邊倒下,右邊豎起,右邊倒下,左邊豎起,尤其是把呂布愛慕貂蟬的心理通過翎子擺巧妙的表露出來。之後,貂蟬又暗挑呂布,呂布一支翎子準確地甩到貂蟬嘴邊,隨機將翎子一抽,翎稍恰巧從貂蟬的唇邊摸過,更為稀奇的是,也屬亓建生獨創的一招,雙翎在急速擺動中,左翎突然豎起,而後,再經急擺,右翎又突然豎起,然後,雙翎急擺,瞬間雙翎矗立,觀後無不為之拍手叫絕。1995年10月,亓建生攜《小宴》一劇,在北京參加全國首屆中老年戲曲"牡丹獎"匯演時,短短十分鐘的表演,觀眾報以熱烈掌聲達十多次。正如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葉少蘭所贊"蒲劇藝術歷史悠久,亓派翎子堪稱一絕"。亓建生從不保守,"寧可蠟燭燃盡身,但願梨園花競開",毫不保留的將其翎子功傳授給第五代。他的嫡傳弟子有崔永榮、齊臨生、王猛、辛慧、李曉芳,嫡派學生有王藝華、雷俊生。亓建生於1983年在運城舉辦了"翎子功"培訓班,慕名前來參加學習的有河北梆子郎進才(現為北京河北梆子劇團演員),江西贛劇安華、蒲縣蒲劇團劉海建,之後,還將"翎子功"傳授給北路梆子成鳳英及陝西秦腔、河南豫劇等全國十多個地方剛種的演員。 齊臨生又培養出郭安存(運城王子蒲劇團)、王鵬澤(市蒲劇團)、曹志華(市蒲劇團)、張大偉(運城市蒲劇團)、張麗麗(女,運城王子蒲劇團)、侯波(男,文武小生,小梅花蒲劇團)、李志英(男,文武小生,小梅花蒲劇團)、翟聖恩(女,市藝校)、陳秀琴(女,霍州市蒲劇團)等"翎子功"特技演員。 舒全管(又名舒從錄,生卒不詳,工小生),洪洞縣人,同黃鴻才均為翎子功第二代傳人,為舒明貴之叔父。舒全管的翎子,初則挺直,甩時或倒或豎,隨意表演, 舒明貴(1905-1970)洪洞縣人,工小生,同亓俊美均為翎子功第三代傳人。12歲隨其叔父舒全管學戲。一生多搭戲班,新中國成立後。在臨汾人民蒲劇團演戲,他功底紮實,技藝全面,扮相大方,表演細膩,以翎子功特技著稱,尤以《小宴》中耍翎子名躁秦晉。他的翎子絕活有鳳凰點頭、風掃雪、翎尖子插酒盅、掃貂蟬嘴唇等。其甩髮也堪稱一絕,尤擅傳情達藝、表達劇中人物的內心活動。新中國成立後,在黨的政府倡導下,他努力學習,改進藝術,還參加了導演工作,是臨汾人民蒲劇團負有聲望的老藝人。 許安仁,1935年出生.洪洞縣人,工小生。同亓建生均為翎子功第四代傳人。1948年在臨汾縣人民劇團參加工作.1957年,拜舒明貴為師學習翎子功,1959年登台演出《小宴》,1960年以《小宴》一劇參加地區匯演,後被調臨汾地區青年蒲劇團,1961年.隨團赴省城演出,應邀到省藝術學校獻演《小宴》,進行藝術交流。1970年,因臨汾、運城兩地分家,被分配到運城地區蒲劇團,1973年調離劇團,先後到臨汾互感器廠、地區印刷廠、地區工商局工作,1982年退休。

戲劇效果

按舊例,草莽英雄如《九龍山》的楊再興、《盜御馬》的竇爾墩,舊時的外邦君主將帥如《挑滑車》的金兀朮、《蘇武牧羊》中的單于王等都戴翎子,同時加戴狐尾。神怪妖魔如《青石山》中的周倉、《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等也多插翎子和加戴狐尾。耍翎子的技巧有單掏翎、雙掏翎、單銜翎、雙銜翎,以及繞翎、涮翎、抖翎、擺翎等多種,可以表達喜悅、得意、氣急、驚恐、沉思、憂慮等各種感情。蒲劇、晉劇等梆子劇種的翎子功尤為出色,並有許多特技,如《小宴》中呂布的耍翎子特技,在刻畫人物性格和表達人物感情上,有突出的戲劇效果。

相關視頻

王鴻福老師講戲曲中翎子功

參考資料

  1. 翎子功,水袖功,蹺功.|戲曲 , 新浪新聞,2022年8月26日